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太原、河间、中山三镇,是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
(相关资料图)
所以,一直无赖的北宋肯定要在三镇问题上继续无赖。简单说就是三镇不给,但可以给钱。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二月二十五,宋钦宗派工部尚书王云出使女真,提出保留三镇、增加岁币的建议。
这是北宋的一贯行为模式:花钱买平安。
对于北宋的“新提议”,女真没有回复。
要么是没空,劳师远征、满载而归,总要庆祝一番;要么是烦了,说了不算、算了不说,北宋从没说话算过一次。
这件事,宋钦宗办得太着急。即便拒绝交割,也不能这么快、更不能这么直,而应该首先找到拒绝的借口。
而这种事,北宋庙堂操作起来,就要成熟得多、也老辣得多。那就是先找借口、再谈和议,最后举国备战。借口虽然最不重要,却是最先要做的事情。
其实,借口都是现成的。
女真人不是契丹人,所以全是强盗逻辑、强盗套路,可以说小辫子、大辫子,一抓一大把。
所以,不割三镇的借口,一点儿就不难找。
一是女真过黄河后便应释放肃王(宋钦宗的同母弟),而直到现在还没释放,既已过河却还扣留人质,所以女真违约。
二是女真撤军北返途中在磁州、相州、大名一带搞抢劫,既已停战却还沿途抢劫,所以女真违约。
三是东路军虽然撤退但西路军仍旧南下攻占隆德、平阳,既已停战却还南下略地,所以女真违约。
拒绝交割三镇,这些借口已经足够。
借口找到之后,宋金双方是否可以达成共识、再定盟约呢?
宋金存在基本共识,这也是双方一会儿盟誓一会儿翻脸一会儿又盟誓的原因所在。
这个基本共识就是钱。
女真人打仗,土地不重要、人口很重要、金钱最重要。当初之所以同意海上之盟,就是因为看中了北宋每年五十万岁币。汴京之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入主汴京而入主中原,而是入主汴京而抢劫汴京。因为北宋太有钱、汴京最有钱。
北宋则更是将花钱买燕云、花钱买平安、花钱买一切贯彻始终,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一定用钱解决。不仅皇帝这么想、庙堂这么想,就是前线武将也这么想。即便是打仗,那也一定要讲政治。而北宋这个政治就是:能用钱解决的,咱就别打仗、少私人。
但,比共识更重要的是互信。
北宋长此以往地说了不算、算了不说,早让女真不敢、不想、也不愿继续相信北宋。
所以,宋金停战只是暂时、宋金之战还要继续。
既然要继续,那北宋就该早做准备。
准备的确要做。但首先不是战争准备,而是政治准备,具体点儿说就是要先搞权力斗争。
因为太上皇还在南方。
宋钦宗和北宋庙堂搞不定太上皇这个政治准备,那就没法踏实组织战争准备。
汴京之围时,宋徽宗已经跑到扬州和镇江避难。既然避难,那就有个避难的样子:深居简出、不问世事。
但是,太上皇并没有。
首先,童贯率三千精兵中途护驾,宋徽宗相当于带兵南逃,身份是太上皇、手里还有兵,那宋徽宗有没有可能到南方搞割据?
其次,一路南逃的大臣迅速汇集在太上皇周围,而且都是高官,宋徽宗相当带走了半个北宋政府,所以在南方搞个临时政府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第三,高俅率三千精兵守住淮河,防止金兵攻破汴京后继续向南追击,而这些人随时可以调转枪口对着汴京朝廷,完全有能力在南方搞割据。
第四,也是最过分的,各地勤王兵中,南方兵最少,东南军队一支没到,原因是都被太上皇截留了,同时被截留的还有南方的赋税。
因此,钦宗朝廷非常尴尬,既要向北对抗女真人,又要向南琢磨太上皇
而且,南方的太上皇要比北方的女真人更难缠:动不能动、信不能信、打不能打,总之特别纠结。
所以,汴京之围后,北宋朝廷首先要解决的,既不是三镇交割,也不是防御女真,而是搞定太上皇。
那么,北宋朝廷会派谁来处理太上皇问题呢?
李纲。
当北方最需要组织防御的时候,最强主战派李纲竟被宋钦宗派去搞定太上皇。
为什么是李纲?
北宋庙堂有一个算一个,全是脑子不清醒的坑货。
开封知府尹聂昌竟建议派兵把太上皇围了,然后再把太上皇身边的“奸臣”处理掉,最后逼着太上皇返回汴京。
如果这么操作,那太上皇肯定会带着身边“奸臣”与钦宗死磕到底,南方割据朝廷立即建立。所以,除李纲外,也就不要指望这帮坑货能处理这起事件了。
李纲的策略是:给足太上皇面子、劝其放弃权力,然后想方设法迎其回銮。太上皇返回汴京,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李纲的操作大体有这样几点:
一是将皇家园林撷景园改为宁德宫,请太上皇宁德宫居住;
二是皇帝要经常向太上皇请安,而太上皇必要时可以出入大内;
三是太上皇回銮前,既不提权力交接的事情,也不提问责“奸臣”的问题。
经过这般操作,宋徽宗终于回到汴京。
而等太上皇一入汴京,钦宗朝廷立即展开政治清洗。太上皇身边的“奸臣”,如蔡京、童贯、朱勔等,要么流放、要么干掉,反正一个不留。
那宋徽宗是傻子吗?他一定要被宋钦宗搞成瓮中捉鳖吗?
中间细节已经无从得知。
但从宋徽宗以及身边宠臣的一贯操作来看,这也没啥奇怪的。这伙人自从海上之盟开始就没干过一件正常智商水准的事儿,所以犯傻也就继续犯傻了。
在李纲搞定太上皇的同时,钦宗朝廷也在忙着布置北方防线。
既然不再交割三镇,那就准备打仗。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三月十六,宋钦宗向三镇下发抵抗诏书,宣布金人摈弃盟约、大宋必须抵抗。
抵抗诏书下发的同时,北宋朝廷又展开了一轮政治清洗,清洗对象是汴京之围期间的主和派官员,包括李邦彦、李棁、李邺、郑望之这些人。
而在河北和山西方向,种师道、姚古、种师中三员大将已分别率兵支援三镇。
在两轮政治大清洗之后,犹豫不定的皇帝和反复无常的庙堂,终于不再犹豫、终于下定决心,开始与金人死磕到底。
但,这里面有问题:
自从神宗朝王安石变法以来,北宋朝廷的权力斗争就从未止息,而且愈演愈烈。搞了俩两轮政治清洗之后,北宋的权力斗争就一定会彻底结束吗?
自从徽宗朝童贯北伐以来,北宋朝廷的军事斗争就从来垃圾,而且一直垃圾。三将开赴河北之后,这个军事斗争就一定会超长发挥吗?
想都不用想。
接下来将是更为激烈的政治清洗和更为垃圾的军事表演。至于是战是和的问题,北宋皇帝将会继续犹豫不决,而北宋庙堂也将会继续反复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