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有4次选择,选对一次,太平天国运动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可惜,石达开缺乏“大格局”,每一次选择都是错误,将自己带进了深渊,兵败大渡河畔,受凌迟处死。
一、回京“勤王”,与韦昌辉联手,稳定局势
1856年10月,南京传来消息:“北王杀人太多,滥杀无辜,局势不可控”。石达开心急如焚,找来张遂谋、曾锦谦商议,究竟如何是好?
(资料图)
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听闻杀戮太多,翼王与张遂谋、曾锦谦三人狼狈赶回京师,商议免杀之事。”
从忠王的自述中,可知石达开并没回京“勤王”,而是留在武昌洪山大营。诛杀东王杨秀清,是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三人一起策划,他们是盟友关系。
杨秀清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经常杖责韦昌辉、石达开,羞辱洪秀全,引起了大家的愤怒。杨秀清被杀,咎由自取,为自己的专横买单
但是,诛杀杨秀清容易,如何妥善处理后事,问题就很棘手了。杨秀清,不但手握重兵,还能代“天父”传言,是太平天国信仰的纽带,地位很特殊,没人愿意承担诛杀东王的责任。
1856年9月,洪秀全向韦昌辉、石达开发布“勤王”令。此时,韦昌辉在江西瑞州,石达开在武昌洪山,两人距离京师的路程差不多。但是,石达开耍了小聪明,在张遂谋的劝说下,按兵不动。
韦昌辉独自回京,率3千兵马“勤王”,虽说大事告成,自己也陷入孤立。洪秀全不想承担诛杀东王责任,没有立刻颁布“圣旨”,承认事变的合法性,韦昌辉成了太平天国的“公敌”,杀害“天父”的凶手。
按照协议,“只杀东王,及其兄弟三人,原清、辅清,其余皆不得多杀”。因石达开没有及时回来“勤王”,协议注定无法遵守,事态扩大化不可避免。
没有“圣旨”,韦昌辉无法解释杀杨秀清的原因,东王的余党也惶恐不安,双方势必大战一场。此时,留在京师的东王兵马7千余人,装备精良,在傅学贤的率领下,与韦昌辉开战,若非秦日刚赶来增援,韦昌辉就是输家。
既然撕破了脸皮,韦昌辉只能大开杀戒,诛杀异己,确保自己安全了。韦昌辉的滥杀,数万太平军将士相继卷入内斗,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便宜了清军。
如果石达开足够明智,大局观强,就不应该听从张遂谋的“昏招”。石达开应该赶回南京“勤王”,与韦昌辉联手行动,尽量确保“只杀兄弟三人,其余皆不得多杀。”
石达开回京,翼王、北王兵马加在一起,碾压在京的东王力量,傅学贤也不敢轻举妄动。韦昌辉、石达开联手,向洪秀全施加压力,得到“圣旨”的可能性非常大,事变合法化解决,岂不美哉。
退一万步讲,韦昌辉就算想滥杀,也得考虑石达开的态度。韦昌辉、石达开、东王余党三足鼎立,单打独斗,谁都奈何不了谁?如此,大家只能坐下来商议,各自妥协,维持太平天国内部平衡,稳定局势。
二、在安庆督师,节制天下兵马,效仿王敦、桓温、刘裕
石达开的“故意迟到”,将韦昌辉、东王余党推向了绝境,双方相互厮杀。石达开回京时,又将韦昌辉一顿数落,导致矛盾白热化,盟友兵戎相见,翼王一家老小千余人被杀。
韦昌辉“疯狂”,终究挡不住来自各方面的攻击。1856年12月,韦昌辉在众叛亲离中走向灭亡,被洪秀全斩下首级,尸身悬挂在城门上,不许他人拿下来。
北王的“首级”送到安庆,石达开亲自检验,方才停止进兵。随着杨秀清、韦昌辉相继出局,“首义五王”中仅剩下翼王石达开。再则,石达开躲在武昌,没有直接参与“天京事变”,人设形象相当完美,自然能回京辅政。
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群臣商议,翼王回京辅政,人心欢悦”。石达开得到朝臣的拥戴,他众望所归,是太平天国新一任掌舵者,前途一片光明。
遗憾的是,洪秀全、石达开之间已经没啥信任了。石达开回京后,立刻诛杀天王的亲信陈承瑢、秦日刚,让洪秀全没了安全感,彼此矛盾尖锐。陈承瑢、秦日刚虽然有错,但石达开当着群臣之面,“强迫”洪秀全动手,也是不应该。
1857年5月,石达开受不了洪秀全的掣肘,干脆离开京师,带着10万兵马出去单干,这更是一大错误。此时,石达开正确的做法,就是留在安庆,节制天下兵马,掌控太平天国军政大权。
都知道,洪秀全是虚位元首,没有实际权力,石达开人际关系也不错,压根不用担心成为杨秀清第二。当然,天京城内情况复杂,也难免遭遇不测,坐镇安庆则没有这个忧虑。
安庆,石达开的大本营,翼王经营多年,根深蒂固,是创业的理想之地。纵观历史,掌握朝政大权的大将、名臣,都是采取“遥控”方式管理,自己回到大本营居住,处理文件;京师则安排亲信监视,密切监视朝廷,随时汇报工作。
尔朱荣、王敦、桓温、刘裕,无不是如此。刘裕建立“宋朝”,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站稳脚跟之前,一般都不会久留京师,而是去京口办公,开设“小朝廷”。
石达开去安庆,没有脱离太平天国,则人心就不会乱。此时,石达开以“首义五王”的身份节制各路兵马,处理太平天国军政事务,谁敢不从?韦志俊、陈玉成、林启荣、李秀成等名将“心有所属”,也会相互配合,湘军进展不会那么顺利。
三、快速进入四川,不要犹豫,不要攻打宝庆
石达开负气出走,不懂得见好就收,洪秀全屡次派使者来“求和”,翼王就是不回京,也不留在安庆。张遂谋,一个“蹩脚”谋士,终于将翼王石达开带进了死胡同;石达开出走,张遂谋“功不可没”。
离开太平天国这个平台,创业就不顺利了。韦志俊、林启荣、黄文金、陈玉成、李秀成等名将都不愿意跟着石达开,而是留在太平天国。没有名将加持,没有队友配合,石达开的“战绩”就可想而知了。
1857年8月,石达开离开安庆,进入江西作战,毫无成绩,损兵折将。旋即杀入浙江,在衢州城下打消耗战,与清军死磕三个月,灰头土脸,屡战屡败。
浙江受挫,石达开立刻进军福建,又跟杨辅清起了冲突。杨辅清离开福建,杀入江西、皖南,重新回到太平天国怀抱,册封为中军主将。石达开在福建,非但不能开拓基地,连杨辅清打下来的地方,也全部丢失。
江西、浙江、福建都行不通,石达开决定进入四川,效仿刘邦、刘备,在川蜀地区建立根据地。川蜀地区,物资丰饶,周围地势险要,是建立霸业的理想之地。
李蓝西南起义横扫云南、贵州、四川,清军元气大伤,各地起义风起云涌,为石达开提供了绝佳条件。石达开进入四川,收编各地起义军,扩大势力,也是一招妙计。
进军四川没错,这是正确的战略决策,但石达开太糊涂,非要停下来去攻打一座毫无意义的城市——宝庆。兵贵神速的道理,石达开不懂,也不知道汲取经验教训,碰得头破血流。
宝庆,湖南邵阳市,是湘军的桑梓,岂能轻易攻破?太平军攻打宝庆,湘军一定会全力以赴,从四面八方赶来增援,甚至从江西、安徽、湖北战场返回,守住自己的家业。
再则,宝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夺取城池谈何容易?要知道,太平军的攻坚能力非常差,石达开缺乏重武器,夺取城池只能靠“围困”,打消耗战,压根就行不通,衢州惨败的教训,石达开估计忘记了。
退一万步讲,即便拿下宝庆又如何?湘军焚毁粮食、物资,太平军只能得到一座空城,无法得到补给,还遭到清军反包围,也许全军覆没。1854年,曾立昌率兵增援北伐,就是因为攻打临清,遭遇反包围,全军覆没。
攻打宝庆是个败笔,石达开在城下死磕3个月,与湘军打持久战,拼消耗。李续宜、刘长佑等率湘军精锐相继抵达,从外面包围太平军。石达开作战失败,太平军损失过半,只好逃到广西避难。
宝庆之战失败,石达开不但损失众多兵马,个人威望也一落千丈。此时,石达开成了“战五渣”,部将对他失去了信心,怀疑翼王的军事水平,纷纷离他而去。
1860年,包括汪海洋在内的七十多位将领,带着裹挟而来的二十万杂牌军北上天京,石达开差点成了孤家寡人。就此而言,宝庆之战是个败笔,如果能放弃攻城,直接进军四川,结果将大不一样。
四、抵达大渡河时,立刻渡江,夺取成都
广西“流浪”的日子,石达开颠沛流离,在柳州差点被清军打死。童容海、汪海洋等70多位将领,率领二十多万杂牌军北上后,石达开心灰意冷,有了退隐山林的打算,终了一生。
退隐山林,无疑是个笑话,石达开战争多年,死于他手中的封疆大吏众多,清朝岂能放过他呢?此时,广西“大成国”起义失败,将士纷纷投奔太平军,加上赖裕新等人的支持,石达开重新鼓起勇气。
1861年,石达开四处招兵买马,得到6万大军,声势大振。想当年,李自成仅剩下18个骑兵,在商洛山东躲西藏,也能东山再起,灭了明朝。如今,石达开手握6万大军,何愁清朝不灭,翼王信心满满。
推翻清朝,广西不是理想基地,这里“土客矛盾”尖锐,太平军不受欢迎。广西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赤地千里,也没足够的粮食支撑石达开的宏伟大业。想来想去,石达开还是选择了四川,效仿刘邦、刘备的故事。
选择四川没有错,这里是“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足以支撑太平军生存下来。再则,湘军主力在湖北、安徽、江浙与陈玉成、李秀成死磕,无法分兵四川,况且这里不是湘军的“老家”,他们也不会拼命相救。
留守四川的清军,以绿营为主,不堪一击。如果能抓住机会,夺取成都,招纳当地起义军,石达开还是能有一番作为。可惜,石达开在大渡河畔犹豫不决,为了给刚出生的儿子庆祝生日,痛饮三天三夜,错过了渡河的最佳时间。
石达开错过了时间,清朝各地的“土司”兵云集大渡河,局势急转直下。绿营军打仗不行,但“土司”兵相当强悍,元明清时期,中原王朝的许多劲旅,都败在他们手下。
前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后面是“土司”追兵,石达开进退不得,又没有决一死战,血战突围而出的勇气,只好选择“请降”。1863年6月,石达开前往清军大营“请降”,骆秉章将他凌迟,放下武器的数千太平军将士,也被处死。
从天京事变到兵败大渡河,石达开有4次选择机会,可惜都抓不住,否则太平天国将会是另一番景象。石达开能打仗,是建立在杨秀清全盘调控之下,翼王本身缺乏大格局,以及孤注一掷的魄力,败亡不可避免。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