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中后期,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司马氏,逐渐篡夺了曹操建立的江山。在这一过程中,高平陵之变是重要的开端。在这场兵变后,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彻底架空了皇帝曹芳。等到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平定叛乱,清除忠于曹魏的残余势力,而司马昭则是消灭蜀汉,建立晋国这一封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此基础上,司马炎即位后,得以迅速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由此,在司马家族取代曹氏家族的过程中,司马师和司马昭这两兄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司马师和司马昭谁更厉害呢?谁更受司马懿的器重呢?
一
首先,直接亮明观点,在笔者看来,司马师要比司马昭厉害,也更加受到司马懿的器重。一方面,就司马师来说,史料记载他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早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曹魏景初年间(237年三月-239年),司马师担任散骑常侍,多次升迁后担任中护军。他设置选用人才的法规,推举人才不超越其功劳,官吏无从徇私。后来司马师母亲去世(247年),司马师为她守丧,获得孝子之名。
在三国时期,中护军执掌曹魏禁军,是举足轻重的官职。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师曾担任中护军一职,所以在禁军将领中拥有一定的势力,这也为司马懿之后发动兵变提供了帮助。并且,司马师早年迎娶夏侯尚女、夏侯玄胞妹夏侯徽,与之育有五女。夏侯徽很有见识和器度,常常从旁策划协助司马师。据《晋书》记载,夏侯徽知道司马师不是曹魏的忠臣,司马师也对出身夏侯家族的妻子非常顾忌。于是,青龙二年(234年),司马师毒杀夏侯徽。
二
另一方面,对于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来说,景初二年(238年),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正始元年(240年),司马昭任洛阳典农中郎将。当时正值魏明帝大兴奢侈之风以后,司马昭免除苛捐杂税,不误农时,百姓大为喜悦。后转为散骑常侍。
正始五年(244年),大将军曹爽伐蜀时,以司马昭为征蜀将军,作为夏侯玄的副手,率军出骆谷,驻扎在兴势。事后,司马昭对夏侯玄说:“费祎占据险要之地而固守,我军前进得不到作战的机会,攻坚而不能下,应赶快撤退,以后再作打算。”曹爽等引军撤退,费祎果然率兵急奔三岭,截其归路,魏军夺得险道才得通过。回到京都,拜为议郎。
由此,司马懿对于这两兄弟的安排,是一内一外,在重要程度上,显然是掌握都城洛阳禁军的司马师更加关键。当然,这还不能直接说明这两兄弟之间的差距。不过,到了公元249年,司马师和司马昭之间的差距得到凸显。
三
高平陵之变的前夜,当司马懿将计划告诉这两个儿子后,司马昭担心的整晚都睡不着,而司马师却像平常一样安然入睡。而这,无疑是司马师性格沉着坚强的直接体现。至于司马昭,则没有这么沉着冷静,甚至有点慌张了。
并且,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师亲自率领兵马封锁司马门,帮助父亲控制都城洛阳,所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司马懿后来论功行赏,将司马师加封为卫将军,赐爵长平乡侯。至于司马昭,仅仅是食邑增加一千户。
由此,从事后司马懿给两位兄弟的封赏,也能看出二者的差距。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司马师担任的卫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堪称地位十分显赫的武将官职,比如姜维在晋升为蜀汉大将军之前,就担任卫将军一职。
此外,司马懿临终之际的安排,也说明了他对两兄弟的态度。公元251年,在平定王凌之乱后,司马懿病逝,司马师接过了大将军这一官职,正式执掌魏国大权。而就当时的司马昭,则是一个都督的官职。对于司马懿,显然将整个家族的重担交托到了司马师的肩上。对此,司马师没有让父亲失望,不仅抵挡了东吴和蜀汉的进攻,还亲自率军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司马师在回师途中病逝,年仅4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