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李靖最为出名。
(资料图)
一个是扫灭东突厥、大破吐谷浑的大唐战神李靖,一个是小说《西游记》中威风凛凛的托塔天王李靖,还有一个则是《封神演义》中的陈塘关总兵李靖。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都叫做“李靖”,这是一种巧合,还是说他们本就是同出一源呢?
明许仲琳著《封神演义》。图为日本内阁文库所藏明刊本书影。
三个李靖之间的关系
每个国家,都有“造神”的浪漫,就像美国曾大力扶持漫画业,并推动其产生了诸多“超级英雄”。比较成功的当属漫威,钢铁侠、美国队长、绿巨人、雷神、蜘蛛侠、绯红女巫等一系列“Superman”的成功塑造,让“漫威宇宙”享誉全球。
与之相比,中国的“神魔体系”有过之而无不及,它起源更早,也更加浪漫。早在上古时期,远古初民就把他们对世界的美好愿景、对现实的乐观与不屈不挠,寄托在了一系列创世神话、发明神话、始祖神话与斗争神话中。流传后世的仓颉造字、神农尝百草、女娲补天以及嫦娥奔月等传说,读之心向神往,令人不得不佩服老祖宗们丰富的想象力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东汉后期,佛教与道教兴起,伴随而来的,是日趋成熟的宗教神话体系。历经上千年发展,中国的本土神话逐渐吸取了其中精华,到了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与许仲琳笔下,又分别演绎出了两个恢弘的“神魔宇宙”,即影响最大、流传最广且自成体系的“西游宇宙”与“封神宇宙”。托塔天王李靖与陈塘关总兵李靖,便是这两个“神魔体系”中的代表神仙。
抛开《西游记》与《封神演义》成书先后顺序,托塔天王李靖与陈塘关李靖虽有不少共同点,甚至一度被理解为同一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只是两个平行存在的神话形象。不过,他们的确有一个共同点:其历史原型都是大唐战神——李靖。
托塔天王李靖在影视剧中的形象。王玉立饰。(来源:电视剧《西游记》)
李靖,雍州三原人(今陕西三原县),出身于陇西大族李氏,因而他初仕隋朝,就能官拜马邑郡丞。隋末大乱,李靖转投李渊,并跟随李世民大破王世充,自此展露出头角。不久后,李靖接连击败萧铣、辅公祏等割据势力,威震江南。唐高祖李渊闻讯大喜,称赞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这句评价放在当时,未免有些夸大;但李靖日后的表现,却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的确不逊色于古之名将。
江南大定后,李靖又被派往北方,同东突厥作战。贞观初年,东突厥发生内乱,李靖趁势进攻,并亲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死伤惨重。经此一役,李靖一举平定北漠突厥,太宗李世民知道后,称其“古今所未有”,不久后便擢升李靖为尚书右仆射。在实现了古代官员“出将入相”的终极理想后,老而弥坚的李靖又远赴西境,征讨慕容吐谷浑,“杀伤甚众,大破其国”。
尽管李靖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晚年仍然非常清醒。面对暗流涌动的朝政斗争,李靖不为所动,“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正是这份谨慎,才让李靖数次避开党争漩涡,得以安享晚年,名节不坠。
不过,历史上的李靖纵使再厉害,也只是肉体凡胎。既然如此,他又是如何演变为后世小说中法力高强的陈塘关总兵李靖与托塔天王李靖的呢?
“成神”的三个阶段
在此之前,要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神仙的“成神”之路。许多大名鼎鼎的神仙,都是这么“修炼”过来的。
首先,神仙绝非捏造,他们大多都有历史原型,如太上老君、西王母等大神,皆是如此。历史上的一些名将或勇烈之士,往往会因为自身壮举,得到百姓们的推崇、敬仰;随着这种情感的发展,“人物崇拜”也就诞生了。如西周的姜子牙、三国的关羽、甘宁,唐代的秦琼、尉迟恭,因为受到百姓崇拜,而被当成了许多民间传说中的主人公。由此衍生出的保境安民、庇佑众生的传说故事,让官方都不得不重视起来。当然,民间崇拜与官方推动是互相作用的。
在官方推动下“成神”的人物,典型代表有姜子牙、关羽、甘宁、李靖等人。关羽大家都很熟悉,故而此次想介绍一下同时代的另一位名将——甘宁。在今天的湖北省黄石阳新县一带,甘宁英灵不灭、庇佑当地百姓的传说有很多。宋代笔记小说中,如洪迈《容斋随笔》、曾敏行《独醒杂志》中,都能看到甘宁显灵惊退贼寇的故事。
至北宋初年,朝廷追录“前代忠臣义士,死而能有阴功密泽者”,甘宁因此获封褒国灵武公。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在抗击金人时,也遇到甘宁显灵“以阴兵镇金人”。于是,甘宁再次得到隆重封赏,被加封为宁昭毅武惠显灵王,还拥有了自己的庙宇。
正如姜太公、关羽一样,他们有了自己的庙宇后,就能“吸收香火愿力”来增加“法力”,变得更加传奇。传奇到什么程度呢?佛教与道教看他们“粉丝”众多,便把他们吸收到自家的神话体系中,这样一来,百姓们对道教、佛教的认可度就更高了。
甘宁公园。阳新县富池“三月三”庙每年都会在此举办
如西王母,在《山海经》《穆天子传》中,她本是西方部落中的“女酋长”,“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外表很是粗犷;但在道教神话的推动下,她逐渐被抬高,甚至成了至高无上的女仙之首。又如关羽,在他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民间总有关羽“恶灵”出来吓人的传说;但在佛教度化下,关羽立地成佛,成为护教的珈蓝菩萨;后来在朝庭推动下,其地位更是水涨船高,并在明代以后接替姜太公,成了新任武圣。
到了这一步,这些历史人物的“神仙”形象,就已经被塑造的差不多了。只要再经过民间话本、戏曲、小说的推动,他们的形象就能更加立体、饱满,进而为广大民众熟知并喜爱。大唐战神李靖能被封神体系与西游体系吸收,并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得益于此。
李靖崇拜的发展
受小说《隋唐演义》以及评书的影响,我们在谈到唐初名将时,往往会首先想起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等瓦岗寨好汉。但翻开《旧唐书》《新唐书》不难发现:这些大名鼎鼎的“秦王府旧将”,多数都没有在贞观年间单独领兵作战。哪怕是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的尉迟恭,也只是随李世民从征了两三次。
既然这些“秦王府旧将”很少出现,那就只能让李勣(徐茂公的历史原型)与李靖勤快一点了。且相较于前者,李靖不仅“工作效率”很高,且总能超额完成任务。
徐茂公在影视剧中的形象。杜奕衡饰。(来源:电视剧《隋唐演义》)
如上文所述,李靖军功卓著,“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不仅累迁至尚书右仆射,成了大唐宰相;还在唐玄宗时期被列为“武庙十哲”之一,与孙武、吴起、诸葛亮等著名军事家并列。这般传奇经历,足以让民间百姓对他产生敬仰;再加上唐代以及后世统治者对李靖毫不吝啬的褒扬,“李靖崇拜”也就慢慢诞生了。
早在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中,就出现了李靖“开太一之三门,闭阴符之六甲,决胜于俎豆”的记载,这是道教对李靖形象的初步演绎。须知,杨炯出身于李靖去世后的第二年,可见在短短数十年中,李靖便有了“神化”趋势。又据《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记载:“安禄山奏:‘臣讨契丹至北平郡,梦先朝名将李靖、李勣从臣求食。’遂命立庙。又奏荐奠之日,庙梁产芝。”安禄山以李靖“托梦”为由为自己邀宠,足见在唐代中后期,李靖“神化”已更进一步。
受此影响,一些唐传奇小说在谈到李靖时,往往把他描绘成一个仙风道骨、学道有成的仙人。李复言《续玄怪录》中,李靖执掌风雨,曾替龙王行云布雨;按莫休符《桂林风土记》中的记载,李靖又被广西百姓当作了“三十六神七十二相”中的“土俗神”,直至今日,还有人为其祭祀。
上述可见,李靖在唐代中后期就走上了“神化”之路。只是,他此时的形象多偏向于道教中的“神仙”形象,与威风凛凛的托塔天王形象大相庭径。既然如此,李靖又是如何成为“托塔天王”的呢?
毗沙门天王与李靖的融合
可以肯定的是,托塔天王一开始并不是李靖。何以见得?
托塔天王的主要原型,乃是佛教的毗沙门天王,又称多闻天王。在佛教记载中,毗沙门天王是佛主的四大护法之一,镇守在北方。其形象在《摩诃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啰阇陀罗尼仪轨》中有明确记载:“手着七宝金刚庄严甲胄,其左手捧塔,其脚下踏三夜叉鬼。”
毗沙门天王画像。(来源:《敦煌遗书》)
建成于唐高宗执政初期的洛阳龙门石窟造像中,就有“托塔天王”毗沙门天王的形象。彼时,李靖还未神化,可知他此时与毗沙门天王还有很明显的区别。
的确如此。毗沙门天王,甚至比李靖还要早几十年出现。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于阗国归附唐朝以后,毗沙门天王(按《大唐西域记》记载,于阗乃毗沙门天王的故乡)就已经传入了大唐。如宋代王钦若《册府元龟》记载:“唐文宗开成二年二月,以太宗皇帝先置毗沙门神及功德在蓬莱殿,是日移出,配诸寺安置。”可见毗沙门天王在来到唐代后,很快就得到了官方的供奉。但此时民间对其的信仰,还未形成风气。
真正把毗沙门天王推上热搜的,是“开元三大士”之一的西域高僧密空。唐玄宗天宝后期,朝廷频繁用兵安西与吐蕃,致使西北战事不断。在此情形之下,密空及其弟子于“西北边陲,请福疆场”,并传播了佛教文化。在密空翻译的《毗沙门轨仪》中,有关于毗沙门天王帮助唐玄宗平定胡乱的记载。由此,毗沙门天王名气大增;又因为他是镇守北方的护教天王之一,故而深受西北地区的敬仰与崇拜。
那么,毗沙门天王又是怎么与李靖融合,成为托塔李天王的呢?
首先,李靖与毗沙门天王的“业务范围”差不多。毗沙门天王闻名西北边陲;而当年的大唐战神李靖,亦曾在西、北方屡立奇功,留下了不少传说。后人据此将李靖与毗沙门天王两人一概而论,倒也不难理解。
其次,李靖本人适合被吸收到佛教中进行推广。李靖的字很有趣,叫做“药师”,这是因为他出生在佛教盛行的隋朝,其父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取名叫李药王与李药师,便或多或少受到了佛教药师琉璃光佛的影响。由此可见,李靖与佛教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仅是佛教,李靖与道教之间的关系也十分亲近。唐代皇族李氏,曾尊奉老子为先祖,托名老子的道教因而大兴于世。而李靖在“神化”之初常被演绎成“求道有成”的仙人,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曾研道有成,而且还有个李姓。或许是因为唐代儒释道三教并立,李靖的形象也被道教与佛教反复借鉴,以至于此时的毗沙门天王竟有了自己的姓氏——李。成书于唐代的《高僧传》中,便有“四天王李家”的说法。考古研究也表明:晚唐五代时的莫高窟中,所见到的毗沙门像,就已经是“身穿甲胄、手托宝塔、耳带耳坠”的形象了;这与现在看到的托塔李天王极为相似。
清殿藏本李靖画像。
而随着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进一步发展,李靖与毗沙门天王逐渐不再被单独提及,而是统一称为“毗沙门托塔李天王”。明代以降,随着各类神魔小说的出现,“毗沙门”三个字慢慢看不到了;于是乎,托塔李天王“本土化”的条件也基本成熟了。
因为无法判定《西游记》与《封神演义》谁先成书,不存在谁抄袭谁的问题,所以暂不探讨托塔天王李靖与陈塘关总兵李靖之间的先后顺序。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两位神仙的确是同一人,且参考的都是“毗沙门托塔李天王”的形象。
总之,大唐战神李靖最早出现,后经过“神化”与佛教毗沙门天王融合,成为新的“毗沙门托塔李天王”。这个相对成熟且法力高强的“神仙”形象,再被《西游记》与《封神演义》借鉴,就分别衍生出了托塔李天王李靖与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形象。
参考资料:
宋祁、欧阳修等撰《旧唐书》《新唐书》;
司马光撰《资治通鉴》;
甘满堂:《当代卾东富池甘宁信仰文化传承探讨》
杨浏依:《人神之变——刍议唐将李靖的形象演变》
孙轶旻:《李靖形象流变研究》
沈文凡、孙立娇:《李靖神化的初步演变及其原因》
陈育宁、汤晓芳:《阿尔寨石窟第31窟毗沙门天王变相图释读》
*来源:中国国家历史公众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