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很多人说明实亡于万历,甚至《明史·神宗本纪》中都有言“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他们认为万历三大征耗空了明朝的国力,最终导致明朝灭亡。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未必。万历三大征确实是把明朝国力推到了崩溃的悬崖边缘,但真正压断大明财政这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努尔哈赤的崛起。

万历皇帝在位前期由首辅张居正总览朝政大权,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十年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万历皇帝积攒了很厚实的家底。张居正去世后大明国库满是光灿灿的雪花官银,京城粮仓也储存了数年的粮食。正是因为有这些家底,年轻气盛的万历帝才会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想打谁打谁,万历三大征也接踵而至。

第一征是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致仕副总兵哱拜叛乱,29岁的万历帝调用辽东、山西等地军队镇压,后来还从浙江等地调集军队平叛。这场平叛之战花了180万两白银。

第二征是中日朝鲜战争,与宁夏哱拜叛乱爆发于同一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治国有方,多年战乱的日本一时间国泰民安。他见日本已经安定,遂萌发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的想法。首先就是要征服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征服大明,最后征服印度。可大明作为朝鲜的宗主国,怎么会坐视日本侵略朝鲜,于是万历帝发兵援朝,与日军连打两仗,并取得了胜利,为朝鲜带来了两百多年的和平岁月。不过出兵朝鲜对于当时的明朝来说却是一次大出血,前后共花了780万两白银。

第三征是镇压土司杨应龙叛乱。中日朝鲜战争前后打了七年,直至万历二十七年(1599 年)才画上句号,没过多久镇压杨应龙叛乱的战争就打响了。其实万历帝早就想收拾杨应龙了,只不过被日本在朝鲜牵制住了兵力,无暇解决内患,这才让杨应龙多蹦跶了几年。而镇压杨应龙叛乱明朝又花了200万两白银。

算起来万历三大征打了八年仗,共花费1160万两白银。根据当时的户部右侍郎褚铁计算,万历三大征期间明政府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白银100万两,而且年年赤字。如果长此以往,明朝必定崩盘。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努尔哈赤又顺势崛起了,女真人开始常年骚扰明朝东北边境,辽东战事十分吃紧,军费大幅增加,每年又得多花300万两银子。但此时张居正留下的家底已经被败光了,这多出来的军费开支只能通过加税的方式平摊到老百姓头上了。

第一年,户部尚书李汝华请求除贵州和北京周边八府之外,其他地区土地每亩增加三厘五毫银子,这样可以多获得两百多万两的财政收入;第二年每亩再加三厘五毫;第三年兵部需要招兵买马,工部需要制造军火武器,每亩又加二厘。连续三年加税,让明政府每年增加了520万两的财政收入,这收入直接翻了一番。

但加税无异于饮鸩止渴,高额的税赋让明朝老百姓苦不堪言,濒临破产,经济崩盘已成定局。加上明末又赶上了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最终出现了饥荒,流民激增,造成的后果就是民间起义不断。

不过此时的万历帝早就长眠于地下,他的继任者天启帝也只在位六年便驾崩,这些问题只能留给可怜的崇祯帝解决了,可惜崇祯帝并不能力挽狂澜,最后只有亡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