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清朝时期的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场景,一个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亦或者是一个深得皇帝喜欢的人,被赏赐了一件黄马褂,满心欢喜,大摇大摆地向世人展示的状态。
比如在《九品芝麻官》中,身穿黄马褂的常威成为了人人追捧的对象。而这样的场景,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也是出现过的。那么问题来了,在清朝时候穿黄马褂的人,都有谁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清朝时期昭槤的《啸亭杂录》和福格的《听雨丛谈》记载,在那个时期,能够穿黄马褂的人其实不多,一共只有四种人。
第一种是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和护军都统等,他们是皇帝身边的护卫,是保护皇帝的重要存在,为了彰显皇家气派,所以会身着黄马褂。
而第二种,则是跟随皇帝出行时候的扈从大臣,他们是皇帝在外出行之时重要的社交人员,例如御前大臣、内廷王大臣、侍卫内大臣,这些人一般需要与当地的官员进行交流,所以都“准穿”黄马褂,“以为观瞻”。
第三种穿黄马褂的人,则是每年在木兰秋狝的骑射比赛中能够成绩达标的朝中文武大臣,这些人是可以被皇帝赏赐黄马褂的,而门槛其实也不高,只要武将们射中五支箭,文官们射中三支箭便可以。不过,这样的制度,在咸丰皇帝之后便被取消了,因为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木兰秋狝了,自然也就没有了射箭比赛了。
而第四种可以穿着黄马褂的人,其实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他们便是钦差大臣,这些人在代替皇帝“宣劳中外”的时候,是可以身着黄马褂的,从而体现出一种御驾亲临的状态。
比如在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之后,李鸿章便是穿着黄马褂前往日本与日本人就《马关条约》的具体条约进行谈判的。
当然,在去日本之前,李鸿章便知道自己这一次的举动,定然会引来世人的唾骂,但是他其实也是有目标的,那就是将战败给中国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最为可悲的是,在谈判期间,身着黄马褂的李鸿章还被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行刺,当时血流满面,黄马褂也弄得血迹斑斑。李鸿章被抢救过来之后,抱着血迹斑斑的黄马褂,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此血可以报国矣”。
由此不能难看出,其实这些能够穿着黄马褂的人,也是有一定的特征的,前两种人是皇帝身边重要的存在,代表了皇帝的面子,因为自己的职务问题而获得了穿黄马褂的机会。倘若他们失去了工作,便没有了这样的机会。
而后面两种人则是皇帝非常重视的存在,一般是皇帝御赐的黄马褂,也就是说,这件黄马褂一辈子都属于他们了。而这份殊荣,在那个年代,是非常珍贵的,也是受人们所敬佩的。但是,就是这份殊荣后来却被慈禧给破坏掉了,黄马褂经常被随意赏赐,不止有军功能获得黄马褂,连皇帝太后身边的亲随,也有机会得到黄马褂。比如给慈禧开火车的司机,都曾获得过黄马褂。这也导致黄马褂越来越贬值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清朝会迅速灭亡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啸亭杂录》、《听雨丛谈》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每天8:00,无风和你分享历史、文化故事,和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