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说,高祖能够打下来这天下,基本上全是依靠李世民的功劳卓越,假如李建成是贤德之人,不起首举事,太宗迫于形势和部属施加的压力,玄武门之变是不得已而为之。司马光有中肯的评价,也有极高的赞誉:太宗文武双全,在此之前未有胜之太宗者。盖三代以还,致使中国迎来从未有过的盛世。
【资料图】
李世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高祖召见了李世民,非但没有怪罪他,还安抚他,得到父亲体谅和理解的李世民,跪伏在高祖胸前,像个孩子似的嚎啕大哭。生活在皇家,命运不由己。
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后,李世民听取了尉迟敬德的谏言,不追究存活下来的党羽,也不充公他们的家业。
李世民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英武坚毅不怒自威,觐见的人一看到他就会手足失措。当他知道别人畏惧自己后,每次上朝议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和颜悦色夷易近人了,大臣们见状就不再恐惧,内心有什么真实的想法就会表达出来啦。李世民经常对公卿说:“人要想看到本身的样子,必须要有一面镜子,作为皇帝,如若明确本身的问题,就应该善待忠贞正直的臣子。”
有的大臣建议太宗撤除奸佞小人,太宗问他:“哪有奸佞小人?”上书者答复:“臣也不明确,陛下可以假装似的摸索一下,那些因与真谛对峙而不屈从的人就是端正的大臣,那些畏惧威武服从圣意的就是奸佞小人。”太宗说:“君主,是流水的根源,臣子是涌发的水流,根源浑浊还想着水流清亮,这恐怕是不能吧。君主本人都做敲诈的事,怎么请求臣子们端正呢?朕用诚信来管理天下,你的想法固然很好,但是我不会采取的。”看到这里,想起《鹤唳华亭》中有一段卢世瑜教诲萧定权的剧情,和卢世瑜所表达的意思大概相对应。
唐太宗就像在堂上教导学生的老师,他在龙椅上坐着说起这么一个故事,说西域有个贩子得到一颗珠宝,怕别人抢去,于是割开皮肤藏起这颗珠宝,他以这个例子劝臣子不要为了身外之物而摧残自身,这是得不偿失的,他敬仰前代明君,也盼望房玄龄等人效仿前代的贤相,同心协力,相互扶持,以免被后人所讥笑。
太宗非常关注下层官员素质,为了进一步了解地方官员,他把他们的名字写在屏风上 ,坐下躺着都能看到,并随时关注他们在职期间所做的功德和坏事,都逐一标注下来,作为他们升迁和降职时的根据。他以为,县令和黎民最为靠近,必然要郑重选择,他还令五品以上的官员积极保举能胜任者,再择优登科。
谈起盗贼,有的大臣谏言利用严酷的刑法,太宗微笑着说:“黎民成为盗贼,是由于赋役沉重,官员收受贿赂,人民啼饥号寒,这才不知廉耻。朕要杜绝奢靡滋生 ,减役薄赋,任用清官,让黎民衣食有余,他们就不会偷窃了,何须用严刑重法呢?”于是,几年之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门不闭户,做买卖的人随时都能在荒田田野露营。
那个时代的太宗就有优才筹划了,他让封德彝提拔人才,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完成使命,太宗问他怎么回事,封德彝答复说:“不是臣不经心,而是没觉得有太良好的人啊!”太宗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你没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说天下没有人才?”封德彝听完,内疚的退下了。
太宗曾经想建一个奢华宫殿,后来想想还是算了,他教诲大臣说:“大禹治水期间黎民毫无牢骚可言,是由于他做的事都是为了让天下黎民百姓过更好的日子,而秦始皇营建王宫,老黎民怨声载道,图谋反叛,是由于秦始皇只顾着本身利益侵害了黎民的利益,人人都有私心和欲望,但万万不要轻易的纵使欲望愈来愈大,要多为整个天下着想。”贞观年间,民风淳厚朴实,大家穿着棉麻布衣,不穿靓丽服饰,国库充盈,百姓富裕安乐。
唐太宗慎终如始:“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惧,朕不这般。上有皇天监督朕,下有群臣仰望朕,谨小慎微,常恐不合天意,有负人望。”其崇高情怀,皎如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