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之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马是中国古代行军作战和运输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骑兵部队的强盛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太仆寺是中国古代官方马匹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军马的牧养、征调、采办和使用。

元末,江淮间兴起红巾军,濠州(现滁州凤阳)人朱元璋加入起义;以滁州地区为根据地进行抗元活动,最终在应天(即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滁州成为京畿辅地。为强国兴邦,朱元璋在政府中设立专门掌管马政的机构——“太仆寺”,并下诏将其设立在滁州,管理长江下游八府四州牧养战马和皇家御马。永乐迁都后,在北京建立太仆寺,滁州太仆寺更名为南京太仆寺。

王诗根/摄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已痛感马匹的不足,在南京登基之后,令江淮地区大量繁养马匹,并在滁州设置群牧监。洪武六年(1373)二月,朱元璋下诏在滁州建立太仆寺,命应天、庐州、镇江、凤阳等府,滁州、和州等地军民负责养马。位于滁州的太仆寺是明朝最早建立的马政机构,隶属于兵部,专门管理马政。永乐十九年(1421),朱棣迁都北京后,位于滁州的太仆寺改称南京太仆寺,管辖范围没有变化,依旧是八府四州。南京太仆寺在滁州一直存续到明朝终结。

范循林/摄

马政,始于商、兴于汉、成于唐、盛于明。明朝马政机构齐全、制度缜密,分为官牧和民牧两种养马方式,还在边境实行茶马贸易,使官马保有数量一度增加,对明朝的边防国务等方面都起过很大的作用。

谢兆明/摄

在明王朝统治的276年里,南京太仆寺存在了270年,共有太仆寺卿145名,少卿125名在南京太仆寺任职,这些官员中不乏名宦高士、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他们在任期间,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筑路修桥、恤民御寇、兴办文学、建寺构亭,对于滁州的城市和文化建设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南京太仆寺多任官员在任期间都曾主持衙署建筑的整修与改建。此外,在他们政暇游览胜境期间,也为滁州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尤其为醉翁亭和现醉翁亭景区内建筑的保护、扩大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景区地址:滁州市西涧北路与天长西路交汇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