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梅花三首,思梅,梦梅与解梅
写梅花最好的句子是什么?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资料图片)
在翻阅了无数关于梅花的诗词诗章之后,只有一句诗,最打动我,那就是文天祥的“相思久别梅”。
此年文天祥44岁,人生壮年。他被囹圄在元朝的大都的某处监狱。
南宋在他42岁时的三月灭亡,而他本人是在南宋灭亡前的头年十二月,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交界处的南岭山脉中抗元被俘,一路押解元朝大都,在途中,他见证了南宋灭亡的崖山海战,寻求一死殉国的他,并没有殉国的机会,而是被押解大都,关了接近五年。
最终因为他拒不投降变节,于四十七岁被忽必烈赐死,慷慨殉国。
“衮衣坐缧绁,世事亦堪哀。
枕外亲炊黍,炉边细画灰。
无人泪垂血,何地骨生苔。
风雪江南路,梦中行探梅。”宋末元初 · 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十四 》
文天祥是1279年农历十二月在南岭被俘,到了次年十月一日,才到大都,而到了大都之后,十月五日被正式关押,开始了在元朝的囹圄生涯。
文天祥在宋朝,已经官至右丞相,拜少保,封信国公,虽然他身穿战服,在南岭的艰苦卓绝中并不曾真正的华丽,但是作为一国重臣的他,用衮衣来形容自己的身份,是恰当的。
他以宋朝高官的身份,此刻被囚禁,见证了朝代更迭时的巨大变迁,所以这个世事堪哀,是真悲怆而沉重。
在这里,生活清苦,关押的地方不大,需要他自己做饭,北方的十月已经开始寒冷,给他的基本生活设施还有,有火炉,用以基本的取暖和饮食。
而文天祥扒拉着炉火的残灰,那残灰火烬带来的是一种潜意识的希望吧。时光短促而漫长。
他的泪,是带着沉痛的血的喷涌和悲怆的,因为他知道,他见证了南宋灭亡前的壮烈,同事陆秀夫带着皇帝蹈海,无数的宋朝子民在血战之后,以死殉国。
那些爱国而死的人们,他们的骨殖,无人收拾,而又一年的风雨春夏,上面已经布满了苔藓了吧。
而他仿佛也死了。
只有魂梦还活着,在梦中,他依然走在江南的山路上,去看那一树树风雪梅花。
那么他梦到的是江南哪里?是南岭,他还在这里坚守苦战,山上一树树梅花迎雪而放,他带着希望,征战在寒苦当中,要像梅花一样挺过风雪,报告春来。
他活在那个当口。他不承认,也不想承认,国家的灭亡,他还要战斗。
那炉火残灰,不是寂寞,是代表着他的希望。总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
“北国天寒少,南方地气来。
年光如箭去,世事正轮回。
可怪新祈雪,相思久别梅。
夜阑灯坐暗,独自拨残灰。” 宋末元初 · 文天祥《冬晴(1280年11月)》
文天祥到了大都,一关就是漫漫无情的岁月,这中间,元朝也派他的亲属和朋友作联系探望,让文天祥投诚新朝,许以高官,文天祥不为所动。
这年北方是个暖冬,仲冬时节不算太冷,冬至的太阳如约而至,若在往年,这是皇帝郊天的重大时刻,宣告四海之地,莫非王土,祈祷上苍,护佑国家子民。
而宋朝延续的是华夏文明,千年冠带。
但是这年,文天祥是在元大都,感受着不一样的冬至。那北方冬暖,是南方的地气蔓延,而那里曾经是他的故国故乡。
文天祥是宋朝的状元进士,宋朝的高官,他熟读历史,知道历史兴衰的规律。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古今常态。但是他不可忍的是,中国的历史,不是这样的又一个野蛮异族残暴入侵而灭亡。中华也不可亡。
他相信的是中华的文明,相信的是这里还有千万爱国的中华人。
用什么唤起他们?梅花是宋朝的国花,也是文天祥的故乡之花,在他的老家江西,一望无尽的白色的梅花林,风雪开花,在南岭,那山中的寒梅怒放,无不代表着一种朴素的国民精神。
在这暖冬的北方的监狱,文天祥思念梅花,上天啊,不要奇怪我,为什么祈求下雪,让风雪来得更猛烈些吧,因为我思念雪里怒放的梅花啊。
我离开梅花的故国故乡太久了,我是如此的热爱它们,甚至感到了寂寞。
相思久别梅,在元朝的大都,是没有梅花的,虽然先秦时代,北方气候温暖,也曾经种满梅花树,但是宋朝之后,气候变冷,黄河流域以及其北,不再有梅花。
梅花在文天祥心中,代表的是故国大宋,故乡以及江南,以及那铮铮铁骨的爱国精神。
何况文天祥本身对于梅花,有特别的喜爱和感悟。
相思久别梅,这里没有梅的芬芳,没有梅的傲然,没有可以见证他的坐标。但是各种消息也透过各种渠道传递到他的耳边,令人振奋。有人刺杀元朝的高官,有人依旧在江南起义,有人因为他的不屈而集结力量,反元复宋。文天祥振奋,欣慰。让风雪来得更猛烈些,让梅花怒放吧。
他一晚上都没有睡,坐在炉火边,看起来是在取暖拨炉灰,实际是冬至新年的许愿,愿望火不灭,梅花开满江南,恢复大宋。
相思久别梅,是一种深沉,一种悲怀,更是一种希望。因为梅树永在,梅花不死。
这两首诗写了文天祥的梦梅和思梅。那么文天祥为什么对梅花抱着特殊的感情呢?
一,梅花虽然原产岭南以及喜马拉雅山地,但是上古人们就开始驯养种植,到了宋朝,江西也是重要的梅花故乡,而文天祥就出生在江西。他喜欢江西的白梅花,有花有果,耐寒经霜。
二,在宋朝,梅花就是国花,人们喜欢梅花的耐寒迎春,
三,文天祥对于梅花还有独特的精神理解。
“当年寿阳额,春风点颜色。
后来广平肠,冰雪峙气骨。
世人识花面,识花还自浅。
花有岁寒心,清贞坚百鍊。
君家在梅谷,自诡知梅熟。
须得花性情,不假花头目。
莫说和羹事,花被和羹累。
突兀烟水村,我梅自林氏。”宋末元初 · 文天祥《赠梅谷相士 》
文天祥在南岭作战的时候,这里也有各方人士聚集,其中就有一个相面的民间人士,给文天祥算命,说他是宰相之才,梅花本色。
但是文天祥对于梅花和自身的了解,远远超过了这位相士,以梅花为主要内容,来谈自己真实的性格和理想。
当年寿阳公主在屋檐下睡觉,一片早春的梅花飘到她的额头,从此世人喜欢上了梅花的娇丽。
后来唐朝的宋璟,写出了梅花赋,第一次写出了梅花的傲骨,冰雪中梅花傲然开放。
世上的人只知道梅花好看,但是对于梅花的认识太浅薄。
梅花被人喜欢,是梅花自然有岁寒无畏风雪的美,那种清白坚贞,经过风霜的千锤百炼。
你家不就住在梅花谷吗?你说你最懂得梅花。
但是我告诉你,梅花的美,不在于花的好看,而在于它的骨气。
你不要拿上古梅子作羹的典故,来说梅花梅子的高大上。
梅花就是被这样的典故害了的,都说有用的人才会像梅子一样替帝王管理事务,富贵极致。
梅花不是富贵之花。
如果要我说梅花,最懂得梅花的就是宋朝的林逋,不求闻达,甘愿像梅花一样,是成就自己,有骨气风格而又自然的一生。
那么文天祥这首梅花诗,实际是对梅花和自己的深度了解。
他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帝王高官的虚名。从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
他是国家有难,作为爱国者自发地拯救,如同冰雪梅花开。
他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乱世救国,如同梅花要开在风雪里,是本性。如果是太平盛世,他会像林逋一样,热爱梅花,山林作伴,完成最自然的生命。
正是文天祥朴素而热烈的爱国情怀和操守,才使得他的梅花诗,壮丽而深沉,感人至深。
梅花已经融入他的灵魂,是他自己,是他爱的故国家园,也是那故土上如梅花生长的人民。
文天祥自知不免一死,但是死亡并不是梅花精神的终结,而是一种昭示。梅花谢了,香气永存,而梅树还会结果开花,代代延续。
是普通人的坚韧,也是中华民族的坚强。
文天祥在死之前,写下遗书:”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作人,做中国人,就要像梅树梅花。我尽力在风雪中绽放过,我相信,你们也会。
梅花被称为爱国之花。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