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桥新娘对联谢同知的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星子镇当年的同知府衙门口,正对着一座风雨桥,叫做“福星桥”。清朝的嘉庆年间,福新桥头来了两队仪仗队。一队是新来星子的连州同知谭德润的仪仗队,他正好从同知府出来要过桥去巡视工作;一队是星子寮前坪村接新娘的仪仗队,他们正好接了新娘子过桥到寮前坪。同知府的官府仪仗队举着“肃静”、“回避”的牌子,鸣锣开道;寮前坪娶新媳妇的民间仪仗队,则以“筒子八音”乐队开路,一路吹吹打打好不热闹。两队仪仗队,在福星桥头相遇了,开始当然是各不相让。

那到底谁该让谁呢?同知府的仪仗队倚仗着官威,当然是不会先让路的;而按照传统的习俗,红、白喜事是“当大事”,也是“见官高一级”的事,岂有让道之理?正在两队仪仗互不相让之时,坐在轿子里的星子同知谭德润掀开轿帘,问是怎么回事?仪仗队的皂棣将新娘花轿拦路的事告诉了谭德润。谭德润想了想,立刻让自己的仪仗队闪开,让新娘的花轿仪仗队先过桥。

路虽然是让开了,但是这仪仗队的皂棣们却是满脸的不高兴,认为同知窝囊倒了官威,便问谭德润:“同知大人,自古都是民让官,哪有官让民的道理?”谭德润却笑了笑回答皂棣们说:“今天啊,不但我这个从七品的芝麻官要让路,如果在宋朝的时候呀,就是皇帝老爷也要礼让三分”。谭德润给仪仗队的皂棣们讲了一个故事:据说呀,有一次宋高宗的仪仗队出门,遇见了前去迎亲的花轿队伍。迎亲的队伍一见是皇帝的仪仗队,吓得立即停下,站着不敢动。这宋高宗的仪仗队慢慢悠悠地过了几个时辰才过完。后来据说是错过了接亲的良辰吉时,女方觉得很没面子,等花轿到了之后,就不让女儿上轿了。这女儿也是个急性子的人,听说家里人不让自己嫁了,脾气一上来就用剪刀扎进了心窝,一场喜事变成了丧事。这件事情后来不知怎么样就传到了宋高宗的耳朵里,高宗觉得十分对不起的新娘,为了补偿自己的过错,还将新娘子追封为“一品诰命夫人”,还颁下诏书,诏告天下:以后凡是迎亲的花轿,即为“一品诰命夫人”仪仗,所有官员的车驾都要为迎亲花轿让道。谭德润给皂棣们讲完了这一番道理,笑笑问道:“刚才我是为一品告命夫人让道,你们还觉得委屈吗?”皂棣们连连点头说:“大人说得是,这路应该让,应该让。”

迎亲的花轿在吹吹打打的鼓乐声中过了福星桥,来到了谭德润的跟前时,忽然见花轿停了下来,新娘子竟走下花轿,掀开红盖头,落落大方地向同知大人施了一礼说道:“谢同知大人让小女子先行,请大人赏光到寒舍喝杯喜酒,与民同乐如何?。”谭德润觉得太唐突冒昧,便连连推辞。

谁知这新娘子也非等闲之辈,她又对着谭德润深深地施了一礼说:“听说大人是才高八斗的进士,今天又承蒙大人恩典,让我先过这福星桥,小女子现在有一上联,请大人对下联,如果对上了,大人请便;如果对不上,那还得请大人随花轿去寒舍喝杯水酒以助喜庆。”这谭德润本来就善于吟诗作对,便马上应允道:“好,请说上联”。新娘子指着福星桥说:“我的上联是‘福星桥上遇福星,福星高照。’”新娘子这副对联听似简单容易,但认真推敲,里面包含着多层意思,她是借福星桥的“福星”二字,既赞扬同知大人,又给了谭德润和自己美好的祝福。

谭德润想不到新娘子会如此的聪明和有才华,一下子竟答不出来了。新娘子见同知大人答不上来,便转身上轿,并说道:“请同知大人信守诺言。” 谭德润前面已经答应,现在也无话可说,只好叫上自己的仪仗队跟在花轿的后面,就像是送亲的队伍一样,随新娘子的花轿向寮前坪走去,那场面好不排场!

迎亲的队伍去到了寮前坪村,只听到前面有人高声喊道:花轿抬起,请进鸿雁门——。原来古时候从从星子街寮前坪村有一座牌坊,叫做“鸿雁门”。谭德润听到喊声,抬头一看,只见前面有一座高大的牌坊 ,门额上写着“鸿雁门”三个字。谭德润灵机一动立即有了下联,他大声喊道:“鸿雁门前来鸿雁,鸿雁双飞。”

轿子里的新娘子听到了谭德润对出的下联,立即让新郎和全体仪仗队回应道:“多谢同知大人的祝福,恭请同知大人入席饮宴”。

这正是:息鼓偃旗仪仗收,福星桥上且停骖。新婚花轿先行过,礼让平民成美谈。欲知连州故事,请听下回分解。

- THE END -

连州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珏

校对:唐芳

审核:吴哲华

必须要赞一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