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末的动乱如火如荼地发展到最高潮时,只有一个地方远离政治漩涡的中心,始终不动声色,这就是今天的山西省省会太原(并州)一带。

镇守此处的乃是太原留守李渊。

李渊(剧照)


【资料图】

太原作为拱卫首都长安和洛阳的北方军事重镇,亦被称作北都。

作为皇帝的经济根基,太原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被赋予整个太原辖区的全权即最高军政长官乃太原留守。

而担任太原留守一职者,都必须是和隋皇室有特别的关系、且受到炀帝信任的重臣,李渊正好符合这些条件,因而得以出任太原留守一职。

李渊与建立隋朝的杨坚同样,也是出自于关陇系统主流。其祖父李虎出身于武川镇(位于今天的内蒙古),乃西魏建国的功臣,为西魏权力中枢八柱国之一。陈寅格先生认为,尽管人们常说唐室出自于汉族名门赵郡(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唐室自己也自称来自于陇西(位于今天的甘肃省)狄道的李氏,然而若从唐室李氏曾长期在武川镇担任守卫边关的任务,而且还曾使用过胡姓“大野氏”这一情况来看,应该说唐室与隋室同样,似乎也属于鲜卑等北方民族系统,或者是与北族相近的汉族。

除了上述出身以外,如前所述,李渊的母亲乃独孤信的女儿(四女),与隋文帝之妻独孤氏(独孤信的七女)是姊妹,因而李渊与隋炀帝实为同一个时期的表兄弟。

李家与隋室的关系如此之近,本来应该是隋朝的积极支持者。但李渊从小丧父,很年轻时就承袭了家业,总给人以少年老成的印象。加之李渊不拘小节、行侠仗义的作风使其颇具人望。

与李渊形成对照,炀帝却是一个十足的独裁者,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裁决,而且猜疑心超乎常人。

因此,隋炀帝对于这个本来作为自己可以依靠力量的李渊充满了戒心,在李渊患病时,炀帝甚至希望李渊赶快病死。

但是,隋末严峻的形势不允许仅凭一点怀疑就犹豫不决。

炀帝无奈还是委任李渊为太原留守,然而同时又派遣心腹王威、高君雅两人担任副手,监视李渊。

炀帝如此戒备李渊,除了上述李渊的家世、人望等原因之外,还有其他的理由。当时社会上流行一首童谣,说是“桃李子”将成为下一代君主。这个“桃李子”被认为是指姓李的人。

所谓童谣,就是儿童之间传唱的儿歌,在中国历史上,假托流行儿歌来有意识地预示未来的情况十分常见。

隋炀帝自己也深知这一点,因而对于李姓之人非常敏感。

当时,隋末群雄之一李密就被隋炀帝认为是最大的威胁,而李渊也被视为是其中的威胁之一。

在上述背景之下,李渊暗暗地积蓄实力,收留或藏匿逃亡兵士以及被官方追捕的人;借巡视辖区内之际积极网罗各种人才。

在这一时期,作为李渊的左膀右臂,并且给他以巨大帮助的乃是他的两个儿子,即李建成与李世民。只是,关于李渊究竟是怎么想的、何时能下决心起兵反隋?这一方面的情况李渊对谁也没有透露。

于是,李世民等人为了促使父亲尽快起事,便策划了一个计谋。

李世民(剧照)

在太原附近有一个晋阳宫,这是炀帝在全国各地设置的离宫之一。尽管不知道炀帝何时前来行幸,晋阳宫里也还是配备了个少漂亮的宫女待命。负责管理这些宫女的宫监裴寂是李渊的心腹。有一天晚上,裴寂和李渊在晋阳宫中,由宫女服侍一起饮酒。作为臣子来说,这是绝对不能饶恕的犯上行为。当酒喝到高潮时,裴寂告诉李渊,犯下如此大错,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促使李渊当场作出了起事的决断。

据说这实际上是裴寂与李世民私下串通好的结果。

裴寂(剧照)

对于上述插曲的真实性,我们虽然无法确切判定,但不管怎么说,优柔寡断的李渊终于作出了决断。李渊杀掉了炀帝派来监视自己的王威和高君雅,从各地汇集了三万兵力,于大业十三年七月树起了反隋的大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