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纪》是《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中的首篇,是第一篇本纪。五帝本纪讲述了远古传说中相继为帝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远古初民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情况。

建国后经过多年系统的整理,考古的进展以及更多史料的出土,作者个人认为五帝并不是传说,只是时间太久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字流传且早期人物经历大多口口相传,赋予了很多神话故事和色彩。


(资料图片)

【黄帝】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

时播百谷草木,纯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颛顼】zhuān xū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

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帝喾】kù

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取地之材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离诲之,立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尧】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和合万国。

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舜】

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

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书缺有闲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也就是说,司马迁的时代关于五帝时期的资料本身就很少,而且他当时就发现不同史料记载的内容各不相同,自己也很疑惑,经过多年的走访和相关地方人员的沟通,发现各地说法也不一样,且大多数是传说类为主,故只取一说而不敢下定论。但是司马迁的这个操作却奠定了我们华夏民族的主体意志,等到后面将颛顼、帝喾、尧、舜、禹、汤、文武,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诸国与秦、楚、吴、越,以及周边的匈奴、东越、南越等都说成是黄帝的子孙,这就为中国人确定了"始祖",同时又确定了华夏与周边各民族的同胞关系,我泱泱中华才能在未来的2000年里不断分分合合越来越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