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韩国经过申不害变法后而一跃成为强国,有劲韩一说,天下劲弩皆出自韩国,可仍旧没有改变韩国灭亡的命运。
为什么和商鞅一样都是法家代表,商鞅变法能让秦国一统天下,可申不害变法下的韩国却在七雄争霸中第一个就灭亡呢?
01.秦国拥有践行法家思想的社会基础
(资料图)
秦人自古崇尚勇力,而且有着很深的戎狄习俗。这使得他们在很早以前就具备了尚武的习俗,为法家思想的贯彻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而韩国的先祖韩厥,在战国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反以忠义闻名。韩厥为报答赵衰的抚养之恩,在赵家族人几乎被屠杀殆尽的危急时刻,冒死力保赵氏孤儿赵武,韩氏一族也以忠义耿直闻名天下。
仁义忠直当然值得尊敬,但在战国那样一个尔虞我诈、强者为王的时代,武力是强国根本的因素,仁义在那样的时代似乎显得格格不入。
02.商鞅重“法”,而申不害重“术”
韩非以前,法家有商鞅的法派,申不害的术派和慎到的“势派”。简单来说,法派重视法律,主张以严刑厚赏来推行法令。因此在后来,商鞅虽死,但他留下的法令却始终发挥着作用,指导着秦国继续沿着轨道前行。
以申不害为代表的术派重视的是人主操纵臣下的手腕。在这样的思想下,要求国君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在不动声色中掌握群臣的一切。
短期来看,申不害的术的确提高了君主的权威。但长久下来,君臣之间没有真正的信任,臣子缺乏安全感,致使人人不讲真话、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充斥着朝堂,这样对国家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在申不害死后,术的不断膨胀使得韩国没有去发展真本事,而把更多的目光转向了权势当中,似乎衰败是必然的结果。
03.秦国地理位置优越
秦国所处的关中平原为四塞之地,北西南三面都没有强大的邻国,不用过多将兵力分散在四周的边境,可以安心的发展生产韬光养晦,也可以采用激进的战争策略,集中力量从一个方向打击邻国。
韩国却恰恰相反,从版图上来说,韩国是最小的一个,人口也最为稀少。偏偏韩国的内部条件又相对较差,多是上党地区的山地,物产贫乏。
韩国地处中心,北有战国初期最先发展强大的魏国,南有地域广阔实力雄厚的楚国,西有虎狼之秦,东有富庶之齐。
四周都有强大的邻国,在诸多强国包围之中,韩国却又拥有着让各国眼馋的两处战略要地:西临秦国的函谷关,二是东边所拥有的“虎牢之险”,所以常被其他国家侵扰,无法安心发展,这又从另一方面制约了韩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