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官渡之战后,袁绍积郁成疾,呕血而亡。袁绍少子袁尚据邺城,统领袁绍旧部。袁绍的另两个儿子袁谭、袁熙也各自拥兵自重。袁氏兄弟仍有很大势力。曹操想要一举将其扫平,并非易事。
袁绍在世时,其子袁谭、袁熙、袁尚为了各自的利益明争暗斗,各植党羽。审配、逢纪依附袁尚,辛评、郭图依附袁谭,袁绍死时审配矫命使少子袁尚嗣位。袁谭不得立,自号车骑将军,由是袁尚、袁谭有隙。曹操出兵征讨时,袁谭驻守黎阳,袁尚只拨给他很少的一部分兵力,还派亲信逢纪到袁谭军中作监军。袁谭大怒,杀逢纪于军中,二袁矛盾激化,曹操乘机攻黎阳。袁谭无奈,只得向袁尚求救。袁尚欲分兵袁谭,又担心袁谭势力过大,遂使审配守邺,亲率大军救黎阳,结果被曹操败于城下,袁尚、袁谭只好弃黎阳退保邺城。曹操诸将欲乘胜攻邺城,一举消灭袁氏兄弟。曹操最信任的谋士郭嘉向他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说:“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也就是说,袁氏兄弟本就有矛盾,如果他们受到外来的压力,就会自动团结起来,共同对外。如果外部压力减缓,他们的内部矛盾就会激化,自古如此,所以设法让其矛盾激化,听任其自相残杀,然后再举兵各个击破。
曹操听从了谋士郭嘉的建议,便率军南征刘表。果不出郭嘉所料,曹军一撒,二袁立刻反目。袁谭在郭图、辛评的挑唆下,为争夺冀州向袁尚发难,被袁尚击败,逃往平原。袁尚留审配守郎城,自率大军将袁谭包围在平原。袁谭派辛评的弟弟辛毗向曹操乞降求救。曹操向群下征求意见,多数认为应坐山观虎斗,待其两败俱伤,现应集中兵力攻灭刘表。谋士苟攸却说:“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构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即如果袁氏兄弟中的一个吃掉另一个,就会减少内耗,势力增加。因此应援救袁谭,暂时使二者相争斗,以便以后图取。曹操对苟攸建议连连称善,乃指挥大军回师黎阳以解平原之围。袁尚见曹操回师,急忙撤围还师邺城。袁谭被救,接着曹操与之结亲,进行安抚,又进一步分化袁氏兄弟。
建安九年(204)二月,袁尚使审配、苏由守邺,再次率大军围攻袁谭所在的平原。曹操乘机出兵攻邺,当曹军离邺五十里时,苏由表示愿为内应,谋泄,被迫逃出城投奔曹军。曹操下令开挖地道攻邺,审配则挖沟阻挡。曹操又令围城挖沟,宽深各两丈,引漳水灌城。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饿死者过半。袁尚闻知邺城告急,将兵回救,却被曹军击败,袁尚逃往幽州,投奔其兄袁熙。邺城只好开城投降。
在曹操围攻邺城时,袁谭乘机夺取了河北东部地区,曹操攻克邺城后回师,顺便吃掉袁谭。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丸,袁尚、袁熙与乌桓联兵相拒,兵败后就逃奔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仗着自己的地盘与曹操相隔千里,不肯服从曹操,有人建议曹操攻灭公孙康,擒拿袁氏兄弟。曹操听后哈哈大笑说:“我正欲使公孙康杀袁氏兄弟,不必劳师远征了。”不多久,公孙康果然带着袁氏兄弟的头来见。众将向曹操请教其中的奥妙,曹操说:“公孙康向来怕袁氏兄弟兼并他,二袁上门投奔,他必定猜疑。如果我用兵急攻,他们会联合相拒。如果我们放他们一码,他们就会自相火并。”
曹操在平定袁氏兄弟的过程中,采用谋士郭嘉和荀攸的计谋,虚虚实实,奇正相生,使袁氏兄弟自相残杀,终以较小的代价夺取了最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