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浦口明城墙遗址”是明代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在今江北新区泰山街道、顶山街道一带修筑的浦子口城的遗址。周长16里多的浦子口城虽然只是拱卫京师应天府的一座“卫星城”,但对于南京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关资料图)

浦子口城建成不久后,朝廷在此新设立江浦县,并归应天府管辖。这次区划调整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自此,南京的行政辖区真正突破了长江界限,迈入了“跨江而治”的新一页。

从“隔江分治”到“跨江而治”

古代社会,江河山川是人力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自然而然会成为行政区划的边界,长江之于南京也一度如是。

据《南京建置志》梳理,自秦统一(公元前221年)至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1597年的历史中,南京今天的江北地区(浦口区、六合区、江北新区)与江南地区分属不同政区管辖的时间长达1585年。唯一例外是公元937年南唐建立时将江北的六合县划入国都江宁府辖区,但仅过了12年又将六合县升格为“雄州”而从江宁府划出。

真正实质性的突破在明洪武九年,朝廷从滁州、扬州府六合县划出6个乡,合并为新的江浦县,并以5年前刚刚建好的浦子口城为江浦县治所,同时将江浦县纳入应天府所辖。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朝廷又将六合县从扬州府划出,改为应天府所辖。

《南京建置志》认为,明初这一系列调整区划后,京师应天府开始跨江而治,得以充分凭借长江在军事防御与交通、经济开发上的优势。此举同时突破了南京地区历代以来隔江分置行政区域的传统,行政辖区真正突破了长江界限,并给后世南京发展奠定了深远影响——应天府是明代南直隶唯一的辖区跨江的府州,而今日的南京市也是江苏省唯一的辖区跨江的城市。

朱元璋变“隔江分治”为“跨江而治”,可追溯到公元1356年他占领南京后,仿照元朝行省制度,将自己掌握的江南江北地盘统一设为“江南行中书省”,并被农民军名义上的领袖韩林儿任命为“江南行中书省”的平章、左丞相等行省行政长官之职。而后,为增加对新占领地盘统治的合法性,朱元璋将打下的长江下游地区府州也同样无论江南江北、统一划入“江南行中书省”,并没有遵循元朝在长江下游仍以长江为界,南北分别设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的做法。“江南行中书省”随之逐渐扩大,直至形成了后来面积与今天苏皖沪两省一市相当的南直隶。

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集庆路辖区图。南京江南地区属江浙行省的集庆路,江北地区属河南江北行省的庐州路、扬州路。(来源:《南京建置志》)

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应天府图。南京江南地区、江北地区同属南直隶应天府。(来源:《南京建置志》)

浦子口城下朱棣给儿子画了个饼

朱元璋修筑浦子口城、调整行政区划的种种举措,都是围绕着加强京师防务,把应天府建成为全国首善之区的目标而实施。《南京建置志》介绍,浦子口城城墙周长“十六里有奇”,设东、西、北门各1座,南门2座一大一小,建成后就在此设立了卫所军“应天卫”。到明代中叶,浦子口城成为南京应天府长江北岸防区的中心,是军队装备后勤的储存基地。同时,周边卫所增加到10个,共5万多人。

明弘治六年(公元1503年),由于长江岸线北扩,浦子口城的南段城墙被江潮冲毁。直至100多年后的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朝廷官员才重新沿地势补建南段城墙,但整座城池规模大为缩水。

浦子口城示意图。黄色线为建成时城墙,橙色线为原南段城墙被冲毁后明末补建的城墙。(来源:南京城墙博物馆,豆瓣网友“北邙客”摄)

目前,现存的浦子口城城墙遗址已经较为残缺、分散。浦口区文旅局官微公众微信号“文旅浦口”在《浦口明城墙》一文介绍,目前浦子口城城墙、城壕、护城河桥等相关遗址有:西敌台段、附凤门段、长安巷至浦子山段、沧波门至泰工路段、黄姚五组段、南京社会福利院至旸北门段、城墙根至浦厂综合厂段等共7段城墙遗址;金汤街至西敌台段、沧波门外段2处城壕遗址以及沧波门外桥朱石桥的遗址。不过,在浦子口城遗址周边“左所大街”、“后所街”、“后所村”、“龙虎巷”等地名,仍记录着明代周边有大量卫所驻军的历史。

浦子口城东门沧波门段遗址(豆瓣网友“北邙客”摄)

作为军事设施,浦子口城见证的重要战役发生在明初的靖难之役中。《明史》记载,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初一,朱棣率军在浦子口集结准备渡江,却遭盛庸舟师击败,一度形势危急。此时,二儿子朱高煦率领蒙古骑兵奋力拼杀,将朝廷军击退。清代史学家夏燮所著《明通鉴》的记载描述了更多细节:燕军在浦子口被击败后已近崩溃边缘,朱棣甚至准备放弃之前的战果,与朝廷议和撤回北平。正在此时,朱高煦率领骑兵部队赶来。朱棣大喜,还拍抚着二儿子背说“勉之!世子多疾”(老大朱高炽身体不好,老二你要好好加油!)。朱高煦大受鼓舞,直冲敌阵,将朝廷军杀退。六月十三,燕军从龙潭过江,朱橞、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燕军进城,建文帝下落不明。六月十七,朱棣拜谒孝陵,即皇帝位。

无论朱棣是否真的对朱高煦说过这句“勉之!世子多疾”,但第二年朱高炽被正式立为太子,确实让朱高煦大失所望,在心里埋下了夺嫡篡位的种子。

江浦近400年“一个县有两座城”

值得一提的是,浦子口城虽然是最早的江浦县城所在地,但它作为县城只有短短15年。《南京建置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江浦县治所就迁到了今天浦口区的江浦街道,原来的浦子口城成为专用的军事设施。

不过,由于当时海内晏然、又地处备受保护的京畿重地,新的江浦县城很长时间没有修建城墙。直至明嘉靖年间,倭寇侵犯东南沿海,甚至流窜到了南京周边地区作乱,应天府所辖各县陆续开始修筑或加固城墙。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江浦县城才开始修筑了以石头为基的夯土城墙,后来后改筑为砖城,并修浚了城濠。

明代新老两座江浦县城位置示意(张可 制图)

解放战争时期,江浦县城城墙还历经了著名的三浦战役,我军在这里吹响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前奏曲。上世纪中叶,江浦县城城墙被拆除,目前地表遗迹已基本无存。但环绕江浦老城中心的城南河,及所流经的东门桥、西门桥、南门桥等还基本保留着当年江浦县城城濠的脉络。

同时,明初修建的浦子口城和明代晚期修筑的江浦县城,也让江浦县有400年时间存在着“一个县里同时有两座城”的奇特现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李海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