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秋天,一个女子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就此落下帷幕。

“秋风秋雨愁煞人”,是她就义前仰天长叹的感慨,仰天长叹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巾帼女杰——秋瑾。

秋瑾,1875年生于清末的一个官宦家庭,和旧时代的女子一样,她幼时裹脚、学习女工,秋瑾还从小就跟随兄长入私塾读书。熟读诗词歌赋、四书五经,是同代女子中不可多得的才女。15岁时,还学会了骑马击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1岁那年,秋瑾遵从父母之命,嫁给了湘潭富户之子王廷钧,不久生下长子王沅德。王家富裕,秋瑾生活养尊处优,却非常郁闷,因为丈夫是个公子哥,烂泥扶不上墙,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

1900年,王家花了一笔大钱在京城为他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官职,秋瑾也随夫进京。面对更大的花花世界,王廷钧更加肆无忌惮地花天酒地、倚红偎翠。第二个孩子王灿芝出生,也没能扭转夫妻俩每况愈下的感情。

对婚姻失望透顶的秋瑾,遇到了亦师亦友的吴芝瑛。吴芝瑛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新女性。她思想开明,崇尚孙中山,并且在文学、书法方面都颇有造诣,很快与秋瑾成为相见恨晚的知己。

在吴芝瑛的影响下,秋瑾加入“进步妇女交流会”,随着对国家现状和前景有了更深的理解,“救亡图存”四个大字在秋瑾心中扎下了根。适逢北京兴起留学运动,虽然丈夫反对,秋瑾还是毅然去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在日本,秋瑾结识了不少进步青年,组织“共爱会”,还结识了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一起加入了同盟会,为救国救民而奔走。秋瑾时常参加留学生大会和同乡会。她无论是登台演讲,发动社团,还是创办报纸,文章后面的署名都是“鉴湖女侠”。

为了不牵连家庭,秋瑾在日本留学三年,断绝了与王廷钧之间的书信往来,两人的夫妻关系也名存实亡。

1906年冬天,王廷钧纳妾的消息传来,秋瑾反而感到高兴,觉得找到了一个离婚的正当理由,于是请求国内的大哥秋誉为自己代办离婚。但大抵是王廷钧对秋瑾旧情尚存,无论秋誉是何说辞,他还是不愿同意与秋瑾离婚。

1906年末,秋瑾策划起义事宜,提前回国。期间,筹办《中国女报》,却迟迟筹措不到资金。于是,秋瑾想到了家底深厚的婆家。同年冬天,秋瑾来到湘潭,去王廷钧家看望了子女。王家人以为回心转意,盛情接待了她,希望夫妻俩能破镜重圆。

秋瑾借机向公公提出要借钱办学,公公信以为真,爽快地给了媳妇一大笔钱用以“办学”。然而在拿到这笔钱不久后,秋瑾就改换男装,不辞而别了。

为了推翻封建官僚阶层统治,使广大中国妇女从封建压迫中得到解放。秋瑾与当时的革命党人秘密组织各种集会,筹办报刊,兴办女学,为辛亥革命能够成功推翻清政府统治、推动民族思想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享受革命胜利的果实总是甜美的,然而革命胜利的过程却是残酷的。

1907年7月初,秋瑾与近代民主革命家徐锡麟等人暗中策划的起义失败。原本徐锡麟被捕惨遭杀害后,秋瑾可以一走了之。但是秋瑾不顾众人劝说,毅然选择做革命的牺牲者。

7月15日凌晨,清军逮捕秋瑾,在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供词后,秋瑾在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生命永远定格在32岁。秋瑾就义时,被定为“谋逆罪”,娘家人和夫家人没人敢去收尸。最后还是生前好友吴芝瑛等人,偷偷将其遗骨运回老家安葬。

秋瑾为革命慨然赴死之后,她的家人受到了牵连。她的丈夫王廷钧迫于形势,辞官带着孩子回到了湘潭老家。

妻子遇害,官职不保,在这一重大的人生变故之下,王廷钧因为哀伤过度,郁郁寡欢,不久后便一病不起。30岁时死去,留下了年幼的一双儿女。

庆幸的是,秋瑾和王廷钧相继辞世之后,他们的两个子女便被他们生前的好友抚养。在母亲的影响之下,成年后的王沅德和女儿王灿芝都成为了国家栋梁。

长子王沅德以母亲为榜样,曾创办进步报刊,后来经商有道,成为湘潭首富后致力于兴办学校、赈济灾民,成为美谈。

女儿王灿芝则继承了母亲的“侠女风范”,她自幼痴迷武术,成年后出国深造,成为我国的首位女飞行员,为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