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难,中原陆沉,建炎南渡,乞和偏安。但这段黑暗历史中,涌现出了岳飞、韩世忠等一大批爱国英雄,为世人传颂至今。在南京栖霞区伏家场街、壮举路交汇处的西北侧,现存有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神道石刻,墓主人王德就是两宋之间一颗耀眼将星。而当时南京因据长江之险,又是六朝帝都所在,被主战派视为王朝复兴的根本,是克复中原的象征。
(资料图)
南京地区罕见的宋代墓葬神道石刻
王德墓是南京地区少见的保护完好的宋代墓葬,其地表现存有神道石刻(龟趺神道碑一通、石马二、石羊一、石虎一)就更为难得。上世纪30年代,著名文史学者朱偰拍摄了南京与周边地区的大量古迹名胜,并结集出版了《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一书,王德墓及神道石刻也被记录下来。朱偰认为,王德墓的“石马雕刻极佳,有宋人画意”。
王德墓神道石刻全景(来源: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
王德墓神道石刻旧影(来源:朱偰《金陵古迹名胜影集》)
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官方微信公众号在《抗金名将王德墓及神道石刻》一文中介绍,为表达收复中原后迁归故都之意,南宋营建帝陵只是“权宜择地攒殡”,均不设神道石刻。不过,南宋官员墓葬则不受此限制,设置神道石刻的情形较为普遍。
王德墓神道石刻,除了目前立于地表之上的龟趺神道碑一通、石马二、石羊一、石虎一之外,上世纪60年代开荒中,还曾在石虎的斜对面发现了被掩埋在淤土中的石文官翁仲。2005年文物核查时,栖霞区文物干部在当地农民指引下,曾予试掘,确认了这一情况。目前,石文官翁仲仍埋于地下,避免不必要的扰动。这也印证了宋代官员神道石刻“三品以上加石人二人”的制度。
王德墓神道石刻,摄于上世纪50年代。(来源: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
建康被视为“中兴根本”象征“克复中原”
墓主人王德是甘肃陇西人,他出身行伍,武艺高强,作战勇敢,与金兵初战,就力斩敌酋,次战生擒金德隆府太守,被敌人称作“王夜叉”。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他大败金兵于和州。次年,他率军渡过长江,袭击江北金兵,收复真州、扬州,杀敌过万。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金军大掠江北,占据滁州。王德率军越江袭击追杀敌人至安徽全椒,活捉金兵高级军官数人。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王德大败伪齐军队于安徽定远。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王德率部收复宿州、亳州,予金兵以重创。次年,金兵自合肥南侵,王德与宋军诸将迎敌。他挥军直进,单骑闯阵,射杀敌将一人。部下受其鼓舞,大破金兵,克复合肥。王德以战功拜清远军节度使、建康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68岁的王德在南京去世。
两宋之间,岳飞、韩世忠、王德等将领带兵转战南北,用战场上的浴血奋战,竭力挽回国家的命运,而朝堂之上还有仁人志士为收复中原不断努力。当时,主战派一个具体主张就是希望宋高宗赵构常驻建康府,不要避居临安。
宰相张浚曾上奏说:“东南形势莫重于建康,实为中兴根本。且使人主居此,北望中原,常怀愤惕,不敢自暇白逸。而临安避居一隅,内则易生安肆,外则不足召远近,系中原之心。”卫尉少卿卫膚敏曾言:“唯建康实古帝都外连江淮,内控湖海,为东南要会。”
南宋建康府辖区图(来源:《南京建置志》)
《南京建置志》记载,在公元1141年宋金签订“绍兴和议”前,宋高宗赵构曾两次移驻南京。一次是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宋高宗赵构出发前下诏说:“江宁府王气龙盘,地形绣错,据大江之险,兹惟用武之邦,当六路之冲,实有丰财之便”,达到后还御笔亲题将原来的“江宁府”改为“建康府”。但当时金兵压境,赵构待了5个多月就返回临安。
另一次是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宋军在河南、淮河取得一定战果后,朝廷中呼吁皇帝移驻建康府的呼声又起。翌年,赵构在岳飞的护卫下来到建康府,并下诏在建康府修筑太庙,大有定都建康府之意。但这一次,赵构待了7个多月便又返回临安,只要求在建康府保留皇帝行宫,其无意进取、只求苟安的心理显现无疑。
不过在南宋一朝,建康府因为皇帝行宫所在,地位较其他州府高,也一直是除了都城临安之外最重要的政治中心与军事重镇。
“金陵怀古”“六朝怀古”文学迎来又一高峰
时代大势,也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南宋一朝,“金陵怀古”“六朝怀古”作品数量众多,佳作频出。很显然,与唐代同类型文学作品相比,宋代诗词中的“金陵怀古”“六朝怀古”有更多是以史伤时,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心理情感。
曾向宋高宗赵构上书《中兴十策》的康与之在《菩萨蛮令·金陵怀古》中写道:“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这是直接呼吁朝廷定都建康,随时准备北伐。
著名词人陈亮在《念奴娇·登多景楼》中写道:“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这是借品评东晋人物典故,呼吁朝廷振作北伐收付国土,勿学东晋士族一心偏安。
南宋著名学者、相传是《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说,东晋朝廷“焚石勒之币,江左君臣之壮志矣。僭号之国十六,而晋败其一,灭其三。”王应麟反而褒扬东晋坚决不与石勒媾和,还焚毁了石勒送来的钱财。当时五胡十六国中,东晋击败了其中的前秦,灭亡了成汉、南燕、后秦,因此评价东晋士族们只知清谈、偏安是不对的。王应麟的潜台词也是在讽刺南宋朝廷。
最有名的当属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大量六朝典故影射现实,且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表达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