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然而,统一仅十余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前207年,秦朝宣告灭亡,曾经吞灭六国的秦朝大军似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那么秦末天下大乱时,秦朝精锐大军在干什么?
秦朝统一天下后正规军分成了四部分:屯驻百越;屯驻北疆;驻守东方各郡;卫戍京畿。
(资料图)
比如起义军周文入关至戏,章邯说当时的形势是
盗已至,众彊,今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可见京畿之地关中不是无兵,是因为二世的政策根本没有集结,连咸阳附近的部队都来不及集结就更不能指望边军了。
然后看看这些秦朝大军的去向:
地方郡县兵
1、被动或主动参加起义
如项梁夺会稽,徇下县得兵八千;如刘邦于沛得三千人,又收砀兵六千人;如陈婴之得东阳,武臣之下范阳,田儋之有狄,刘邦之克宛;吴芮为秦番阳令,率百越佐诸侯反秦;李良“尝事我(秦国)得显幸”,为赵略地。
2、被消灭
起义军在扩张徇地的过程中必然消灭了大量郡县部队是毫无疑问的,只是能被记下名字的就没几个了,楚、齐、赵拓地千里,都只在提到了前期提到了秦守/将,此后的发展扩张往往一笔带过。
见诸记载的主要有——陈郡守丞抵御陈胜战死,东海守庆坚守郯,三川守李由坚守荥阳战死雍丘,泗水守、监和东郡守、尉都曾和刘邦等人作战,策反李良的秦将应该也是井陉的地方将领。
3、秦亡后投降
关东北至燕代南跨长江的郡县大都为起义军兼并、消灭,此外一些地区的郡县兵要么是被秦廷调集从征被义军消灭了,要么是在秦亡后势单力孤无力抗拒,于是纷纷归附新朝(国)。
如巴蜀之于刘邦,西北诸郡之于三秦,南方诸郡之于共敖、英布。
中央军
所谓中央军指的是咸阳的卫戍部队和关中诸郡的“老秦”,可能还包括巴蜀、西北的郡兵。
1、被项羽消灭
上面提到当初是因为“近县之兵未集”才用的骊山刑徒,击退周文后秦朝没理由放着正规军不用继续用这些刑徒大军。
戏之战后章邯过了两月之久才东出追击,除了集结军队很难找到其他解释,出关后又增派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濮阳之战时秦“益章邯兵”,始皇本纪也说“关中卒东出击盗者毋已”
而且巨鹿之战章邯为主将,有指挥大将王离的权力,因此毫无疑问章邯率领的不是刑徒或杂牌而是秦朝中央军的主力——十几年前横扫六合的那支军队。
秦军不负虎狼之名,出关之后杀周文、破陈胜、灭魏咎、斩田儋、围田荣,直到和项梁作战才小有挫折,最后仍然能够攻杀项梁,随后章邯军即北上与王离共同破赵,包围巨鹿。
此时山东大国皆破、名将多死,似乎周公之功可就,然而巨鹿之战最终为项羽所败,章邯被迫投降,这一支秦军兵力参考新安屠杀的数字是二十多万。
2、被刘邦消灭
留在关中的少量部队,应该就是所谓的中尉或二世继位后所徵的屯卫咸阳的“材士”,兵力在2~5万之间,因为峣关之战时刘邦军为二万,而张良认为“秦兵尚彊”于是诈称五万人,则秦军当在二万以上五万以下,始皇本纪记二世所徵也是五万人。
这支军队被刘邦消灭,一部分随刘邦就封——刘邦入汉中时兵力变成了三万,大部分应该是被项羽和三秦瓜分了。
北方边军
这支也就是著名的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的军队,蒙恬被杀后由裨将王离接管,赵国在河北做大后王离被派东渡击赵,破邯郸围巨鹿,“是所谓河北之军也”。
王离在巨鹿被全歼,关于这支部队的结果,史记提到“涉间不降楚,自烧杀”,那么其他秦军应该是投降了的,但没有记载后来编入章邯降军,应该是当了战俘或编入了诸侯军。
汉书提到章邯投降之后,“羽将诸侯兵三十余万,行略地至河南”,到了鸿门宴又说“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所谓诸侯兵三十万应该不包括章邯降军,而巨鹿之前诸侯军的规模绝没有这么大,只能是在和章邯对峙时期大肆征发的结果,而楚国全盛之时不过十万人,项羽当时只有五万人左右。燕、赵屡经战乱反覆也不可能爆出太多兵,因此诸侯应该有收编了投降的王离军。
北方边军的兵力最常见的说法是三十万,始皇本纪和蒙传言及此事都是如此,只有匈奴列传说是十万,说三十万时大部分同时提到了筑长城,似乎所指并不全是作战部队。
而王离的兵力应该是没有三十万的,因为他归章邯指挥不可能比他更强大,而章邯才不过二十万人。陈余在巨鹿之后劝降章邯时也说他“亡失十万数”,其实也就是说达到了十万级的规模,如果是三十万直接说三十万岂不是更有气势?
关于蒙恬的兵力,匈奴列传提到:
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於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於故塞。
王离被调走后秦北边收缩,说明留守的兵力十分有限,则蒙恬当初所率可能和王离的兵力差不多,当然也可能蒙恬死后二世害怕仍有人作乱而把部分边军内调,但于史无征。
或者山东军情紧急把部分边军调配给了章邯——秦多次为章邯增兵,诸郡兵外包括边军是十分可能的。
南方边军
其实也是郡县兵,但因为是南征之余,习惯上往往与北边并举,赵佗“以法诛秦所置长吏”兼并南海、桂林、象郡自立为王,没有救秦之亡也没有参与中原逐鹿。
这一方面是因为反应太慢,任嚣死时就提到了项羽、刘季,刘、项本来都只是楚将不可能闻名全国,即使地位特别一些的项羽也是在杀了宋义之后才“名闻诸侯”,那么任嚣死时最早也要在巨鹿之战时期,而此时赵佗还只是龙川令,等他兼并三郡,中原已经是刘、项在神仙打架了。
另一方面则是实力不济,关于这支军队争议最多的是他的兵力。一种广为人知的说法是五十万——出自《淮南子》,在这本书里蒙恬的兵力也是五十万……只能说太过夸张!
任嚣、赵佗并非宿将,后来也不过郡尉、县令之官,不可能让他们率领五十万之众,南越之地大都是落后的小国、小部落,而且地势偏远,不比匈奴之强且近关中,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角度看,秦始皇都没理由倾国攻之,五十万之说实难置信。
而且史记没提具体数字,只记载了这支部队的构成——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事比汉武帝西征大宛,规模不会太大,或许会有一部分正规军压轴但数量很少,武帝前后发兵六七万只有属国六千骑算是真兵,以此为参考,秦南征之军颇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