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外患入侵,朱元璋在位期间将诸位儿子成年后皆封为藩王,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最终应了一位老臣的话,藩王就藩后拥兵自重,成为危及皇权的重大祸患。朱元璋的这个决策,可让朱允炆尝尽了苦头啊。
(相关资料图)
思量再三只因朱允炆年龄尚小,朱元璋暮年时不得不将元勋悍将杀了,认为只有铲除骄兵悍将才能让朱允炆安坐皇位。可朱元璋没想到的是,燕王、周王、齐王以及代王等人日益坐大。为彻底解决这个让朱允炆寝食难安的问题,朱允炆继位后没多久,就与他的亲信大臣谋划削藩之事。
没过多久,齐王就开始对燕王实施行动,欲揪出燕王谋反的罪证,同时给了张信一道密令,令其前去捉拿朱棣。谁知这张信竟然是朱棣的旧部,他不但没有捉拿朱棣,反而投奔了朱棣。朱棣得知音讯后,暗中开始做着预备。不久,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动员出征。
靖难之役我们都知道了:朱允炆被逼的狼狈不堪,不知所终,而朱棣则继位为新皇,开端了永乐皇帝的征程。实际上朱允炆能偶然取胜的,但由于他性情柔嫩寡断,频频错失良机。可这些还不是最要紧的,朱元璋去世前是有替朱允炆备着后手的,能起到最大作用的一个,就是镇守西南的三十万沐家军。
元朝末年,民不聊生,随处都有起义军,而元朝也随即兴兵迎战义军。由于战火连绵不断,致使黎民家破人亡,流浪失所。而其时年仅7岁的沐英也随着母亲到处避祸,只为躲避战乱,但是没过多久,沐英的母亲就在战火中去世了。
在这之后,年幼的沐英仍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当时的朱元璋正在濠洲起兵,他正巧流离到了濠州城,朱元璋在路途中见沐英着实可怜,就认了沐英当义子,而沐英也被改姓朱。朱元璋即马皇后待他视如己出,除了教他念书写字之外,还教他行兵打仗,普及兵法。沐英就在战乱和兵营中渡过了异于凡人的童年。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年仅18岁的沐英被任命在军中担当要职,凭其智勇双全屡立战功。到了洪武三年(纪元1370年),沐英封镇国将军,在大都督府中任职,不到两年的时间沐英便升任到了大都督府同知。由于明朝开国不久,府中事物繁多,沐英管理的却有理有据,在他的管理下时朱元璋轻松了许多,这般能耐让朱元璋很是欣赏,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昆明起了兵变,沐英率兵前去平战乱,沐英赶到后势如破竹,短时间内稳定了战局,战后沐英被任职于云南,担当着镇守西南的重任。
讲完了沐家军的来历,咱们再来说说朱元璋为何要把沐家军留下来,岂非他不怕沐家军威胁到朱允炆吗?除了自己十分爱戴沐英这个义子之外,还有着另外一个缘故。沐英和朱允炆的父亲朱标关系非常铁。据史料纪录,1392年,太子朱标病逝。音讯传到云南之后,沐英以泪洗面,悲痛万分,竟因伤心过度不久也病逝了。
而沐英的儿子沐晟,自幼便养在南京,朱元璋对其也很是喜欢,同时沐晟和朱允炆自小就经常在一起玩,算得上是发小了,两人的感情自然不必多说。朱允炆继位那年,沐晟也被封为候,接任他父亲的位置仍然镇守着云南。
可为何建文帝朱允炆一直到燕王朱棣攻到京城,甚至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也没有动用爷爷给自己留下的这三十万的大军呢?
凭据种种史书,现在推测出的原因是,朱允炆并不是不想动用沐家军,而是他根本来不及去征调部队。而那时的李景隆被打的屁滚尿流,朱棣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入了南京城,朱允炆哪还有时间搬救兵呢?后来有人认为,朱允炆并没有死,他在最后关头发现了一个剪刀,于是决定削发为僧,最终往西南方向而去,在沐家的保护下活了几十年。这个说法也只是推测,是真是假再有待考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