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峰景区位于阿尔山市区北25公里,是一处由10 余座石峰组成的山石景区,石峰均为花岗岩组成,因其外表呈红褐色,当夕阳西下,太阳的最后一抹余晖将它渲染成醉人的玫瑰红而得名。

距今 1.54 亿年前,地下深层岩浆运动在地表下形成了这片岩体;后来经过地质抬升运动,使已经形成于地下的花岗岩露出地表;又经历了 250 万年的风雨侵蚀,便形成了今天这种壮观的石林地貌。花岗岩遍布世界各地,但花岗岩石林却非常罕见。自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花岗岩石林发现以来,这是又一次在内蒙古高原发现的这种石林。原因是当年岩体上升到地表,独立成山后,岩石中的裂隙处在松弛和自由状态。随着自然界的物理、化学作用,岩石碎块沿着裂隙不断剥落,沿垂直裂隙方向形成了规模各异的“石柱”,沿水平裂隙方向形成了人工垒砌一般的叠层。


(资料图)

在这片花岗岩石林的顶部,还有一些口小肚大底平的石坑,其中有的为椭圆形,有的为圆形,有的为钥匙形。地质学家称之为“岩臼”,它是长期的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岩臼的周围无进水口,只在低处有出水口。对于岩臼的成因存在很大的争议,冰川成因论者称其为“冰臼”,风成学者称其为“壶穴”。

2014 年 5 月份,中国文物研究者在玫瑰峰景区田野调查时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岩画,图案呈红色,长约 30 厘米、宽约 20 厘米,画面右上方是突出的长方形图案,初步判断这处岩画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留下的文化遗存。这些岩画绘在高耸、险峻的山体和巨岩上,集中反映了人类祖先的远古文明,其中包括岩石崇拜、祖先崇拜等,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符号。它的发现,也证明大兴安岭全境都有岩画这一人类早期的文化遗存。在玫瑰峰风景区他们还发现了古先民用火的痕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给后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从山下仰望玫瑰峰,奇形怪状的岩石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有的像直插云霄的宝剑,有的像嘶鸣的战马,它们便是当年成吉思汗横扫天下的漠北铁骑的军阵吗?它们挺直了身躯,高昂着头颅,一步步从浑圆的山顶一直行走到路边,像一列列不屈的武士,像一行行威武的点阵, 而那周身上下纵横交错的的纹理, 又恰似一副副鳞片铿锵的甲胄。细看那甲胄,上面还分明排列着密密麻麻的坑点,难道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真的不可思议到把“黄沙百战穿金甲”的细节也都精确地考虑进了一片石头的设计之中吗?山峰无语,只有盘旋飞翔的野鸽子哨出清丽的鸣叫。据说这些鸽子是侵华日军的信鸽与本地鸽子的后代,从侵略战争的工具,到成为历史的见证,今天的野鸽子传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好消息。从玫瑰峰中间石阶向上左侧山峰几乎呈 90 度直角,非常险峻。有一块扁方的山石好像是人故意摆在这里。还有一块圆形岩石如天上飞来, 好像风吹便能晃动。 诗人伊德尔夫慨叹玫瑰峰 :“古今是关隘,曾有巨人来,雄伟玫瑰峰,可汗点将台。”

玫瑰峰名字的由来,还能从历史的残片中发现蛛丝马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闻名中外驰骋沙场的英雄,但你知道吗,成吉思汗漠北铁骑的摇篮就是处于大兴安岭森林向草原过渡的阿尔山地区哈拉哈河上游一带,玫瑰峰下一条军事通道就是成吉思汗阙奕坛之战的战场。据说成吉思汗曾带领大军在玫瑰峰一带驻扎过,玫瑰峰是他的一个点将台;峰顶上有足迹状的大凹痕,是成吉思汗的足迹。

1189 年,28 岁的铁木真被部族推举为汗,在蒙古高原形成了铁木真、王罕、扎木合三足鼎立的局面。位于今呼伦贝尔地区的扎木合虽然是铁木真的安答(朋友),但不甘心铁木真强大起来,1201 年、1202 年两次向铁木真大举进犯。铁木真诱敌深入,当扎木合纠集的乃蛮联军进至哈拉哈河上源的阙奕坛时已疲惫不堪。乃蛮联军神巫祭风雪,谁料阿尔山林区风雪无常,反而转向猛烈刮向乃蛮军阵,雪满沟涧,铁木真乘势追击乃蛮联军劲旅泰赤乌部,战斗十分激烈。正当泰赤乌部将败之际,铁木真脖颈中箭。被“四狗”之一的哲里麦背到一片石峰之上,哲里麦用嘴吸出毒血,又冒死到敌阵中偷取马奶给成吉思汗解渴。铁木真顽强地带伤冲下山峰,赢得阙奕坛之战的胜利。

成吉思汗的鲜血染红山石,鲜血洒在地上化作鲜红的野玫瑰,所以人们把这座山峰称为红石粒子,又叫作玫瑰峰。阙奕坛之战以后,铁木真的力量才真正强大起来。他胜利后不忘宏图大志,在哈拉河地区整顿军队,建立怯薛军(护卫队),推行军政合一的千户制,驯练了一支英勇无敌的漠北铁骑。现今阿尔山背靠大兴安岭森林,面向辽阔草原的广大地域,成为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的根据地。阿尔山玫瑰峰北的阙奕坛草原,是成吉思汗漠北铁骑的摇篮,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南下、西征、东进的力量之源。看!这是一尊天雕的石佛!他在蒙古铁骑中宣扬佛法,倡导好生之德吗?您还真是猜对了,后来的蒙古人信奉的喇嘛教就是藏传佛教。英雄的蒙古民族,对自然非常敬畏,对朋友非常坦诚,心地像丝绸一样柔软。摸一摸石佛会让你心胸开阔,带来好运气。石佛后面是一只神龟,传说石佛就是骑乘神龟来到这里,它正在自得地享用清凉的露水。

看云卷云舒,看飞鸟旋空,看田野麦浪,看远山凝烟。选择你中意的造型与之合影留念。玫瑰峰的奇岩妙石,会给您带来一生的吉祥!‍

知识拓展——诺门罕战争

玫瑰峰脚下的公路是一条千年古道,它北通呼伦贝尔,南连乌兰浩特,西襟锡林郭勒,历史上曾是呼伦贝尔草原连接北京的通道。诺门罕战争时期,伪兴安师就是从这条路上进入主战场,大量的战争物资也是从这条运输线运往前线。那么,就让我们从玫瑰峰脚下的这条古道追溯历史,回顾那场震惊世界的战争。

诺门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哈拉哈河的东岸地区,东北距海拉尔180 公里,是一片起伏不平丘陵沙漠地带。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第三方面军第 107 师团五万余人进驻阿尔山地区。诺门罕战争,发生在 1939 年 5 月至 9 月,是二战初期一场对二战战局有重要影响的战争。交战双方,一方是苏联和蒙古军队,一方是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队。战争持续了 4 个多月,以日本关东军惨败而告终。诺门罕战争在日本被称为“诺门罕事件”,在外蒙和苏联则被称为“哈拉哈河战争”。

1936年8月, 日本五相会议正式制定了北攻苏联、 南下南洋的 《国策基准》。但“七七事变”后,中国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牵制了侵华日军大部分兵力,日本只好暂时将“北进”方案搁置起来,等待最佳时机。而日本大本营却一直在秘密研究探讨对苏作战的详细预案,即“八号作战计划”。计划设计了甲乙两个方案,经过对比,关东军更倾向于乙案,即从“满”蒙边境包抄作战,避开乌苏里正面苏军构筑的纵深达 200 公里的现代化要塞阵地网和部署的 12 个步兵师。1939年 4 月 25 日,日本关东军签发了《满苏国境纠纷处理纲要》,主要内容为“国境不明确区域,该区防卫司令官可以自主认定国界若遇入侵时可以回击”。名义上作为关东军各师团和独立守备旅处理边境冲突的指导原则,实际上是吹响了向苏联进军的冲锋号。

1939 年,外蒙古咯尔咯部落和内蒙古的巴尔虎部落因争夺哈拉哈河东岸的土地,引发了战争。日本关东军认为有机可乘,同时想试探苏联红军的战争实力,遂以瑷珲条约划界不准为由,于 5 月 4 日在哈拉哈河下游百里外主动向苏蒙军队发动了进攻,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诺门罕战争”。这是亚洲军事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立体战争。日本侵略者把阿尔山作为兵员和物资运转站,使阿尔山成为整个主战场的组成部分。

日寇唆使他的傀儡伪满洲国的骑兵,在诺门罕一带越过哈拉哈河,企图以多出蒙古军队数十倍的日军、一千多辆坦克、几百架飞机,几天之内一举攻下蒙古国,进攻苏联,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而实现控制东北地区的“北进计划”。但早有准备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在乔巴山的英勇领导下,以保卫祖国为使命,奋勇杀敌,使骄横的日军屡遭败绩。此时,苏联派常胜将军朱可夫从乌克兰出发,率苏联军队来到北方战场。 苏军知道, 这场战争事关重大, 必须痛击日本侵略者,使野心勃勃的日军再也不敢在中国捣乱,从而赢得时间,集中兵力抵抗从西方入侵的德国军队。朱可夫与乔巴山一道指挥苏蒙军队,兵强马壮的苏联军队和骁勇善战的蒙古军队,结合地面的坦克,空中的飞机,形成从空中到地面的立体型大兵团作战,多次击溃有“皇冠之花”之称的日本精锐师团关东军,迫使日军退缩到哈拉哈河以东。丧心病狂的日军损兵折将近五万之多,但仍贼心不死,负隅抵抗,竟在哈拉哈河上游顺着流水释放细菌。那是日本关东军首次动用他们的特种兵“731”部队,也是中外战史上第一次使用细菌作战,红军的铁甲军和蒙古的骑兵马队在河上架桥飞渡,消灭了日军指挥所,日军被逼走投无路,最后集体在衰草萋萋的洼地上剖腹自杀。这场战争经 135 天的激战,到 1939年 9 月 16 日停战,消灭日军精锐部队五万多人,日军被迫在莫斯科签署停战书,以日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失败”。

诺门罕之战后,一贯蛮横的日本军队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阴影,被迫将“北进”侵苏的国策改为“南下”袭美,苏联从而避免了日后与德、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法西斯。而日本袭击珍珠港后,又将原先隔岸观火的美国拖下了水,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亚洲腹地这场不起眼的诺门罕之战,事实上成为了轴心国最终失败埋下的伏笔。‍

编  审:黄   锐

责任编辑:李   营

注: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阿尔山旅游景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