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民国初立时,一地欲立牌坊,以示庆贺。资金有限,众人决议将原大清牌楼进行改造。此牌楼上书“大清门”,欲将刻字之石换上一块,书上“民国门”就可以了。
有个聪明人提议,可将原石翻转过来,让“大清门”那面朝里,再将“民国门”三字刻在上面就可以了,众人皆言妙哉。说干就干,只需重新刻上三字就可以了,又省时又省力,还省钱,一举多得。
不料,将石翻转过来后,众人傻眼了,只见背面赫然写着“大明门”三字。原来,代代有人才,聪明人多了去了。
上学时候,写着校名的石门牌楼,不在校园,也不在大门处,却在离学校大约一公里处的校外,一条小街巷处。
这里就是个小集市,摆满了各式小吃摊位,有卖热干面的、臭干子的,炸红苕饼。武汉各式小吃,这里都可以见到。味道很正宗,也很便宜,那会儿,没少逛这里。
就在这烟熏火燎处,牌楼安静屹立,历经岁月,古色古香的青条石上面书写着:“國立武汉大学”,应该是民国年间所立。何人所书,众说纷纭。
我也常站在此处,细细看上一下,感受一下。正读一遍,倒读一次。按说,民国时读写习惯是从左往右。今天,我们的习惯是从右往左。那石门牌楼的校名就成了一句名言:“学大汉武立國”。挺有意思的,是不是,身处战乱之期,内心渴望国强民富,有意为之。
记得前两年,有一新闻报道,有一水泥罐车不小心撞上了“國立武汉大学”牌楼,损毁严重,挺可惜的。再细看报道,损毁情况之处,裸露出了钢筋水泥。这有点不对呀,我印象中,此牌楼应是青石构造。当时,我可一点没看出,内里乾坤,竟是仿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