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洲的兴亡,

见证了武汉地区千年岁月的沧海桑田。

今天的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摄影/莫书,来源/图虫创意


【资料图】

东汉名士祢衡

和鹦鹉洲的特殊缘分

江心洲也就是江河中的沙洲,是江心中的滩涂随着岁月流逝,水流不断将上游的沙土淤泥搬运到此堆积而成。东汉末年,武汉属于荆州的江夏郡管辖,荆州牧刘表派黄祖当江夏太守,将治所设立在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站在这个治所远眺长江对岸,可以看到长江东岸有一个较大的江心洲。《水经注》等文献记载其长约7里多、宽约2里,整个洲成长条状,上面覆盖了许多树木和滩涂水生植物。

东汉时期江夏郡位置示意图。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能够形成这么大的一个江心洲,与这一江段江面变宽、流速减慢、沙石淤泥得以进一步在河床中沉积有关。目前,武汉地区最大的江心洲是天兴洲,比古鹦鹉洲还要大得多。不过天兴洲的地段相对偏僻,古鹦鹉洲则占了黄金地段的便宜,当时两岸的城池都建在它的旁边。

古鹦鹉洲缘何得名?当时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士人名叫祢衡。祢衡在鹦鹉洲上写下《鹦鹉赋》,辞藻华丽,一气呵成。这篇赋将鹦鹉称作一只没有人认识的神鸟,大家只把它当作笼中的玩物。很明显,祢衡将自己的处境比作鹦鹉,认为自己才高八斗,却只能成为达官显贵聘用的文人。随后他又把这只鹦鹉转送给歌女碧姬,成为一段佳话。

然而,在公元198年黄祖的一次大宴宾客时,祢衡故伎重演,黄祖再也按捺不住怒气,下令杀掉祢衡。还没等刀斧手动手,一向怨恨祢衡的黄祖的主簿上去就是一刀,结果了一代名士仅仅二十六岁的人生。黄祖冷静下来后也非常懊悔,将他葬在了龟山之南。碧姬在祢衡墓前痛哭一场,撞死在墓前随他而去。

祢衡虽然身死,但他留下的《鹦鹉赋》广为流传。据《江夏县志》记载,当时的人为了纪念他,便将这一块巨大的江心洲命名为“鹦鹉洲”,因为祢衡写下了《鹦鹉赋》,也是在这片洲上遇害的。后来孙权夺取江夏杀掉黄祖,无意间帮祢衡报了仇,随后在今武昌地区修建鄂州城和夏口城。从此以后,古鹦鹉洲就成了历代文人墨客来到武汉地区必须打卡的地点。

唐宋时期对鹦鹉洲的咏叹

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古鹦鹉洲一直是作为该地区重要的军事战略据点存在的。《太平寰宇记》记载:“鹦鹉洲在大江东,县(今武昌)西南二里。西过此洲,从北七十步,大江中流,与汉阳县分界。”嘉靖《汉阳府志》载:“汉晋以前,横亘于鄂尾黄鹤楼下……每经世复有消长……”这些记载都说明古鹦鹉洲的位置在武昌黄鹤楼前方的江面上。古鹦鹉洲最大时,洲头在今鹦鹉洲长江大桥以南,洲尾隔夹江与黄鹄矶相望。南北朝时期的侯景之乱,侯景派宋子仙夜袭江夏,在古鹦鹉洲停泊了部分战船。能够停泊战船也能说明当时的古鹦鹉洲面积是比较宽广的。

明代《江汉揽胜图》中,古武昌与汉阳隔江相望,右上角为鹦鹉洲。来源/武汉博物馆

唐诗宋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当之无愧的珍宝。唐代诗人遍游天下,往往触景生情,挥毫泼墨,用优美的笔触描绘所见所想。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博陵崔氏的诗人崔颢,在这一天来到古鄂州(今武昌)的黄鹤楼,远望浩浩东去的大江拍打着汉阳和鹦鹉洲的江岸,岸上树木丛生,芳草遍地,不禁感慨万千,在楼阁的墙上写下千古名篇《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逐渐沉沦的鹦鹉洲

元代之后,古鹦鹉洲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是行政区划上,古鄂州正式改称武昌,沿用至今。明初大臣黄福《过武昌》中“城头黄鹤楼,城外鹦鹉洲” 就说明了此时行政建制的变化。其次,鹦鹉洲的架构在稳定了1200多年后,开始有崩毁的趋势。此时,长江主泓开始由武昌向汉阳摆动,使鹦鹉洲开始有了明显的冲淤变化。明代官员黎淳于1467年在《湖广图经志书》载的《修砌汀岸碑记》中记录下了古鹦鹉洲的变化:“墉山而城,堑江而池是也,然周回仅二三里。地不甚阔,其后大江东击,而武昌岸滨流沙涌起,横抵江心。有水中注。画为金沙洲,昔之鹦鹉洲沦没无存……”从1458年到1467年,黎淳见证了古鹦鹉洲靠武昌一侧被江水强烈冲蚀,导致洲面积大大缩小的场景。

从1467年开始,古鹦鹉洲就随着长江水位的高低变化而时隐时现。《江夏县志》载:“则宋时洲型颇高,后虽沦没,每秋冬水落,犹有洲形。后寝崩陷,今澌减不可後裁矣。”春夏盛水期水位较高,将鹦鹉洲淹没在江里不见踪迹,到了秋冬枯水期水位下降,洲体又浮出水面。胡凤丹《鹦鹉洲小志》引用万历年间进士郭正域《鼎建古鹦鹉寺碑记》对古鹦鹉洲的记载“洲亦沦没于江,至今不可踪迹”,也证明了这一判断。

胡凤丹作为晚清人士,自然对古鹦鹉洲的兴衰变化收集了不少资料。根据他的《鹦鹉洲小志》的说法,明崇祯年,也就是明朝灭亡后,古鹦鹉洲再也没有见诸时人的记载和绘制的地图当中,可见古鹦鹉洲在清朝初年已彻底沉到水底,上面的码头也彻底崩塌。

此“鹦鹉洲”非彼“鹦鹉洲”

古鹦鹉洲的崩塌,对武昌地区的工商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然而在对岸的汉阳地区,这个新的江心洲却从眼前的水面中浮现了出来。《汉阳县志》载:“旧志乾隆二十四年复淤成洲,武昌府民以东岸白沙洲为水所没,请新淤补课,易名补课洲。”也就是说,1733年,汉阳的江面上新出现了一个沙洲,被命名为补课洲。这个洲之所以会出现,和上文说的包括汉水改道在内的水文条件变化有直接关系。

官府为了纪念古鹦鹉洲之名,将这个新沙洲改名为鹦鹉洲,使得古鹦鹉洲“转世托生”了。而这个洲在清朝后期,逐渐与汉阳江滩连成一片,成为汉阳东南岸的边滩,中间仅留一湾浅浅的夹河。这个新的鹦鹉洲的出现,也给汉阳地区带来了类似当年武昌的优良港口条件,形成了汉阳南市。

如今的鹦鹉洲,在地理上已经彻底和汉阳江滩连成一片,改建为鹦鹉洲汉阳桥梁主题公园,这是由于鹦鹉洲长江大桥在2014年建成并投入运营。这座大桥全长3.42公里,主桥面长2.1公里,是武汉二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上面一般只能行车而不能走人。远远望去,通红的桥梁横贯大江南北,气势恢宏。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摄影/XianJun-,来源/图虫创意

鹦鹉洲的兴亡,见证了武汉地区千年岁月的沧海桑田。如果你对鹦鹉洲的历史感兴趣,不妨前来武汉,到鹦鹉洲主题公园里走一走,远望江对面的武昌,灵感到时,没准还能创作出比肩崔颢和李白的现代版《鹦鹉洲》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