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资料图)

司马迁

《史记》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后世均认为史记有残缺,但说法不一)

历史之父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又在哪写的史记呢。

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或公元前135年~公元前90年来历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还有说是龙门(今山西河津市)人,中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西汉景武年间司马迁出生在黄河龙门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之中,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可以免除于徭役。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大学者,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是深有研究,所著《论六家要旨》一文,对先秦各家主要学说做了简要而独特的评论。这对司马迁的早期教育无疑有重要意义。

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

后来司马迁在十岁时,就随就任太史令的父亲迁居到了长安,司马迁曾师从董仲舒学习《春秋》,也曾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所有的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学问基础。

董仲舒

此时司马迁已学有小成,司马谈便指示司马迁遍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 。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天下 ,他从京师长安出发东南行,出武关至宛,南下襄樊到江陵。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东南到九疑山。窥九疑后北上长沙,到汨罗屈原沉渊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展转到钱塘。上会稽,探禹穴。还吴,游观春申君宫室。上姑苏,望五湖。之后,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曲阜,考察了齐鲁地区文化,观孔子留下的遗风,受困于鄱、薛、彭城,然后沿着秦汉之际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故乡,楚汉相争的战场,经彭城,历沛、丰、砀、睢阳,至梁(今河南开封),回到长安时任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身边。

史记

这一次游历经过了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寻访了传说中大禹的遗迹和屈原、韩信、孔子等历史人物活动的旧址。

漫游回来以后,因为司马迁父亲的帮忙,仕为郎中。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一带。以后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而游历了更多的地方。他的几次漫游,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漫游开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触到了各个阶层的各种人物的生活,并且搜集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资料和传说。这一切,对他后来写作《史记》起了很大的作用。

司马迁祠

奉使西南的司马迁在完成任务后,行到洛阳,却见到了命在旦夕的父亲司马淡。

在弥留之际的司马谈对司马迁说:“我们的祖辈是周朝的太史。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并主管天文。现在我即将死亡。难道祖宗先辈留下的显赫功名要断送在我身上吗?现在你继为太史,一定要接续我们祖先的留给我们的使命。如今天子继承汉朝一统的大业,去泰山封禅,但是我病危不能同行,这是命中注定!我死了以后,天子一定会让你继承我的太史位;做了太史之后,一定要继续编写我的论著。从鲁哀公获麟到现在四百多年了,由于诸侯兼并混战,史书丢散、记载中断。如今汉朝兴起,海内统一,贤明的君主、忠义的臣子的事迹,我作为太史而不予评论记载,中断了国家的历史文献,对此我感到十分不安,你可要记在心里啊!”

司马迁

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小子虽然不聪敏,但是一定把父亲编撰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不敢有丝毫的缺漏。”

当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一次为了替李陵辩护而得罪了武帝,下了监狱,受了腐刑。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结果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利的孙子李陵当时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也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汉武大帝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共同商议李陵的罪行。大臣们也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

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

李陵

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勃然大怒,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就把司马迁关进了监狱,还定了罪,司马迁因此受了腐刑(一种阉割男子生殖器的酷刑)。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当他想到自己有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因为作者心里忧郁,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于是,他潜心钻研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为止。

汉武大帝

终于,在那个“臧获婢妾犹能引决”的时代,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至此,司马迁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面对极刑而无怯色。 在坚忍与屈辱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司马迁有一个外孙叫杨恽。杨恽自幼聪颖好学,杨恽初读外祖父史马迁的《史记》,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杨恽成年之后,又把它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巨著应该可以重见天日了,就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汉武大帝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显的文字。《史记》的人物描写形象鲜明,情节叙述曲折动人,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