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王朝兴盛时中央的统治力就强,能够约束地方,可当王朝衰弱时中央统治力就会下降,地方上就容易形成割据政权。所以历朝历代地方造反大都是在王朝衰弱时进行的,唯独唐朝的安史之乱与众不同。当时唐朝正值盛世,社会空前繁荣,安禄山却选择造反,确实奇怪。

安禄山不仅敢在盛世造反,甚至还取得了一片大好形势,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先攻入洛阳又进军长安,打得唐玄宗仓皇出逃。若不是太子李亨灵武称帝,拜李光弼和郭子仪为相,授尚书之职,让他们与叛军奋力厮杀,恐怕唐朝历史在安史之乱时就戛然而止了。

实际上唐朝当时的社会已经存在了几个严重问题,只不过都被盛世掩盖了,但安禄山看到了盛世之下的衰落,所以才敢造反。

第一个祸端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不能识将。老年的李隆基早已不像刚登基时那样睿智,而是变得十分昏聩。对于将领的任用也十分随意,全凭自己的心情来。包括王忠嗣、郭子仪、李光弼在内的名将都不受李隆基的待见,唯一喜爱的哥舒翰年事已高。也就是说整个朝廷内部都没有什么能用的将领,这也是安禄山大军进攻如此顺利的原因。

第二个祸端就是当时的军队都囤积在边关,拱卫京城的兵力不足。唐朝建立之初饱受外敌威胁,突厥、回鹘与吐蕃这样野心勃勃的外族势力对唐朝虎视眈眈。为了应对这些入侵的敌军,唐朝沿用北周及隋朝的旧制,在边境囤积大量部队,由节度使管理。节度使起初只拥有募兵权,但唐玄宗登基后将财政权和行政权也给了节度使,此后各节度使就成为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的地方最高长官。唐朝一大半的兵力都在节度使手中,朝廷能够调用的军队屈指可数,所以缺兵缺将的李隆基见到安禄山兵临长安时,想的不是如何集结军队抵御叛军,而是如何在叛军眼皮底下逃出长安。

第三个祸端就是盛世之下腐化严重。封建社会所说的盛世只是官府之盛世,而非百姓之盛世。盛世的表皮之下,处处透露着腐朽和肮脏。土地兼并严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官员贪污腐化更甚。在这样的环境下,百姓心中多有不满,所以当安禄山起兵造反时才获得了大量的吏民支持。

第四个祸端就是天下早就对受唐玄宗宠幸的杨家不满了。杨贵妃是真正的红颜祸水,唐玄宗就是在与杨贵妃厮混的一天天中堕落,还爱屋及乌地提拔了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导致奸臣当道,将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大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唐玄宗宠信奸臣的行为也给了安禄山“清君侧”的起兵理由,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从后来的马嵬兵变禁军一致要求赐死杨贵妃的事情上也可以看出杨家兄妹多么招人恨。

虽然最后安史之乱被平定了,但大唐也从此一蹶不振,苟延残喘一百五十年后灭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