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手机台”推出的《清风播客》栏目,通过演绎、朗诵廉政广播文学作品的方式,给大家带来一股清廉、清正的“清明之风”。本期播客王永建,为大家带来文章《“一钱太守”刘宠的家风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播客 |王永建
《“一钱太守”刘宠的家风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东汉后期,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为官清廉,却接受了百姓所赠钱财,应该说是违背了清廉原则的,但他并未因此蒙上污名,反而因此留下美名,成为古代清官的象征。他就是“一钱太守”东汉名臣刘宠。
刘宠有非同凡响的身世,他的先祖是刘邦的庶长子刘肥,也就是刘邦真正的大儿子。这个刘肥虽然并未继承皇位,却继承了相当大的一片封地,包括今天的山东、安徽等地,多达七十余城,是西汉最大的诸侯王。但刘肥性格仁厚,并未因此生出谋逆之心,反而主动献出许多封地,以求避祸。他的后世子孙,在山东地区繁衍生息,多有博学之士,为官者也大多是清廉有德,施政有方,家风颇好。
刘宠的父亲刘丕,就是当时极为出名的一位学者,号称“通儒”,也就是学识渊博,对各种儒家典籍有深入研究。而在父亲所教授的学生当中,刘宠又是十分出色的一位,深得家学相传与家风熏陶的他,年纪轻轻就被推荐为“孝廉”,后来又被推荐为“光禄四行”,后者每年全国范围内仅有一人可以入选,由朝廷三公级别的高官负责,主要考察的是品行。可以说刘宠“成名”很早,但他与当时许多弄虚作假,甚至花钱行贿获得“孝廉”等资格的人不同,他在官位上的所作所为,完全对得起朝廷赋予他的“名”,是名实相副的。
刘宠最初的官职,是在山东一个县当县令,那儿也算是他的故乡。刘宠在故乡施以仁政,废除种种不利于百姓的烦琐法令,严令官吏不得扰民,同时减轻赋税、打击豪强、兴修水利、安置流民等等…… 刘宠,一个皇室宗亲、朝廷名人,却在自己的故乡这样当地方官,他没有辜负“孝廉”二字。在他离任之时,当地百姓不舍他离去,送行人数太多,以至于堵塞道路,刘宠只得换上便衣,从小路“逃走”。
后来,刘宠又担任豫章、会稽等地的太守。这些地方,在当时都是盗贼横行、局势动荡,而这种局面的出现,又与许多地方官员贪财害民激起民愤有很大关系。朝廷之所以派刘宠前往,就在于他仁厚爱民,极为清廉,而且颇有“治难之才”。因为政绩出色,刘宠后来又被征召入朝。
这一次离任,刘宠选择了偷偷离去。但到了江边,却有几位老者前来送别,且每人都带了百钱,刘宠觉得很奇怪。这些老者解释说:“以前那些太守,一来就忙着搜刮民财,连我们这些住在深山老林的人也不放过,弄得鸡犬不宁。而你来之后,我们连官吏都很少看到,我们终于得以安享太平啊!听说您要离去,我们特意赶来相送,每人送你百钱不算多,就当是百姓们的心意,您可千万不能嫌弃啊!”。”
刘宠觉得自己所做的微不足道,对于改变昏暗世道根本就是无能为力。然而百姓的奇赞,反而让他更加愧疚,他怎么可能收下这些钱啊?百钱,对于贪官污吏而言不值一提,他们可能连看都懒得看;但对于百姓而言,却是一笔不菲的财物。因此,刘宠是决不可能接受这些钱财的。
刘宠实在拗不过他们,长叹道:“我哪有你们说的那样好!”接着,他便从那些铜钱里选了一枚大钱带着,以承几位辛苦赶来的老者之美意,让他们了却一个心愿。然后,告别了老者们,登船启程。
站在船头,刘宠再次拜谢了大家,待老者们走后,他恭恭敬敬地将那一枚大钱投入到了江水之中,以守住清廉之士不取百姓分毫的原则。
此事传于百姓耳中,大家这才明白了他的意思:自己清白而来,也必清白而去,一文不取。后来,人们称他为“一钱太守”。
为了纪念这位清廉官员,百姓们还将那条江改称为“钱清江”(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的钱清江),江边建造了“清水亭”和一座 “一钱太守庙”,这片地区也得名“钱清”,至今仍存。越剧里也有《一钱太守》这出戏,久唱不衰。
据记载:刘宠的子孙后代,也继续保持了清廉家风。
而所有这些无不反映出百姓憎恨腐败并将清廉作为衡量官员好坏的标准和尺子。
今天,我们了解和宣扬“一钱太守刘宠”的家风故事,就是要警示广大党员干部,要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秉持并传承清廉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播客简介
王永建,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