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照亮初唐诗坛的一道流星,有人喻他是昙花一现的文曲降生!
总之,他以短暂的26年生涯,在留给世间一篇千古绝唱后,即被召回上天,令后人报以无尽的唏嘘喟叹。
(资料图)
他,便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
王勃,字子安,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著名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从小就聪慧过人,六岁已会作诗,而且诗文构思巧妙;九岁即能指出颜师古所注《汉书》的错处;十岁饱览《六经》,十二岁到十四岁赴长安学医,被时人誉为神童。
所谓“货卖帝王家!”
公元665年,16岁的王勃应科试及第,授任朝散郎,成为唐高宗时期最年轻的命官。
不久,他妙笔生花书就一篇《乾元殿颂》,受到高宗李治的大为称赞,惊叹道:“如此奇文竟出自一个不到弱冠的童子所写,真乃我大唐奇才也!”至此,王勃文名播于京师。
可叹“福兮祸所伏”,王勃年少因才而仕,却也因才而取祸。
当上朝散郎后的王勃,被主考官引荐给沛王李贤,做他的幕僚修撰,李贤深爱其才,出行总是带在身边。
某日,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眼瞅落后一局,李贤非常气恼,身旁王勃见状,挥笔写下一篇《檄英王鸡文》,为沛王鼓劲加油。
因该文词句甚佳,很快流传开去,不久竟传到高宗书案上。
然而,高宗看完竟是怒不可遏,原来他因该文联想到高祖时期的玄武门之变,最怕皇室子孙内斗,因此他将一腔怒火重重发泄到王勃身上,立时高喝:“该死,王勃身为学士,二王斗鸡他不进行劝诫,反从中离间皇子内斗,实在可恶!”当即令人革去王勃官职,逐出京师。
王勃大好前程就此毁于一旦!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公元671年深秋,当王勃打算重返长安,再求仕途时,友人虢州司法凌季友因他深谙医药知识,为他谋了一个参军之职。
在任参军时,王勃好心收留一个逃亡官奴,后怕走漏消息,祸及自身,又反将官奴杀死,结果事情终归败露,王勃被下狱判了死刑,多亏不久朝廷大赦,王勃总算捡回一条小命。
但枉杀官奴可并非小事,死罪虽得免,活罪却难饶,王勃因此惨遭牢狱之灾,其父王福畴也因这事从雍州被贬到南荒之地交趾(今越南北部)任县令。
闻知此信的王勃大为悲痛,捶胸顿足自责不已。
出狱后,他先闭门谢客一年,再决意不远万里去交趾探望老父。
时值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秋,王勃登舟南下,途经南昌歇息,恰逢南昌都督阎伯屿新修落成滕王阁,正召集当地文人名士,于重阳节大摆酒宴庆贺。
实际,阎都督暗地还为彰显女婿孟学士才华,让他事先写好一篇滕王阁序文,以便在席间向众人展示,从而一举闻名!
时年二十五岁的王勃也因友人举荐,随之赴滕王阁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正当众人欢声笑语之际,阎都督令人取出纸笔,假意有请诸人为新修滕王阁做序。
事实,大家已然耳闻他的用意,大多摆手推辞不就,等轮到王勃时,他却欣然接过纸笔,当众刷刷点点开始挥笔而书,竟是毫不客气。
阎都督见状大为光火,拂衣转入帐后,却又派人去看看王勃究竟写的如何?令他一句一句回来禀报。
当听得王勃开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老阎尚捋须哂笑:“不过老生常谈耳。”
等听见下面“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他开始沉默不语,再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都督不禁惊叹走出,拍案言道:“真乃天纵奇才,此文当永垂不朽也!”
是时,那王勃豪情满怀,笔走龙蛇,偶尔远瞥滕王阁外山光水色,念及平生仕途坎坷,接连又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典故佳句不断落笔成文,当真词不加点,顷刻一篇奇文写就,直令举座众人皆惊!
宴席终了,王勃告辞,在一片赞扬声中,就此仰天而去,从此,千古骈文《滕王阁序》风传于世!
公元676年冬,天降瑞雪,长安大街小巷到处在传颂一篇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自然有人也将其传抄送入禁宫。
酷爱文学的高宗李治围着火炉仔细品评,看着看着,他不禁长身而起,连声惊叹道:“王勃真乃奇才也,朕错了,朕悔不该以一篇斗鸡文驱逐了他,来人,速召王勃入朝,朕当重新启用!”
然为时已晚,当小太监颤抖跪地,却吞吞吐吐地回道:“皇上恕罪,那王勃……王勃在探视乃父的归途中,竟意外落水惊悸而亡,年仅26岁……”
一听此言,高宗不由颓然坐回原处,手中那篇《滕王阁序》也飘然落于脚下,像极窗外飘零的雪花。
良久,他方喟然长叹数声:“可惜、可惜、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