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军队早就已经大规模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枪械,但是侵华日军的军官还是习惯在身上佩戴一把军刀。


(相关资料图)

这把军刀,据说是象征着日本所谓的“大和魂”和“武士道精神”。对于这些日本军官来说,通常是“刀在人在,刀亡人亡”。

1945年7月,河南鹤壁市浚县有一名抗日老兵,在某次行动中打死了一个日本军官,缴获了一把手枪和一把军刀。老兵把枪械上交后,将军刀留在身边做纪念。

时间来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民间传说,老兵手上的军刀乃是“天皇御赐”之物。于是有一个日本商人找上门,提出愿意花20万人民币高价买走它,结果遭到老兵拒绝。

那么,日本商人为什么要买走这把军刀,老兵为什么拒绝了商人的要求,最后这把军刀又到哪里去了呢?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得从这位老兵的生平经历说起。

一、抗战老兵侯永胜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1927年出生在河南鹤壁市,他的名字叫做侯永胜。有资料显示,他出生在当地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大概在十四、五岁时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侯永胜还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人,但是那时的他已经当上了浚县的游击队长。

1945年6月,八路军太行军区发起了安阳战役,将解放区扩大到了平汉铁路以西的地带,一举消灭了30余个日伪据点,解放了35万人。

汤阴县城内原来龟缩着的那一股日军,因为这场战役也四散而逃了。1945年7月的某一天晚上,侯永胜和两名游击队员在执勤的时候,意外撞到了一个慌不择路的日本军官。

当时这位日本军官骑着高头大马,正向浚县火车站外行进。侯永胜见状,拔出别在腰上的手枪,砰砰朝他开了两枪,那名日本军官应声倒地。侯永胜上前,缴获了手枪和这把军刀。

日本军官身上佩刀是很常见的现象,侯永胜估摸着这把刀的象征性大于实用性,于是就把作战中更实用的枪械交给了组织,将这把军刀留在身边做了纪念。

解放以后,侯永胜在浚县当地当过县委书记,也当过交通局长,但是他一直没有对人说起过自己缴获的这把日本军刀的事。

但是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侯永胜退休以后,他拥有一把“日本天皇御赐佩刀”的事,就在民间就突然传开来了。

二、军刀的来历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当中,天皇就是日本的最高领袖,同时也是日本人承认的所谓的“神在人间的化身”。所以由他“御赐”的宝刀,自然是价值连城了,不过事实的真相却绝非如此。

了解“日本军刀”的人都知道,二战中有很多日本军刀,“并不值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日本自侵华战争前期开始,已经给军队大规模批量生产过四次军刀。

除1934年生产的九五式军刀以外,1935年、1938年和1943年生产的军刀,上面虽然刻着“天皇”字样,但是大多数都是给下级军曹准备的佩刀。

说白了,日本二战中绝大部分的军刀,其实都只是普通消耗品。虽然也算是“御赐”之物,但是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侯永胜缴获的这把军刀,在刀身的一面上写着“板本吉太郎”的名字,另一面写着“天皇45997”。要确定这把军刀是不是价值20万人民币,就要看这柄刀生产的年份。

1934年是日本“神武纪”2594年,即日本神武天皇即位二千五百九十四年,所以这一年生产的日本军刀就被称为“九四式军刀”。

当时日本的军备充足,所以“九四式军刀”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这款军刀不但采取了全手工的方式制作,并且是“双挂环”设计,其中第二个挂环可以拆卸。

1935年生产的军刀是一体化设计,用机器批量生产,方便分发给下级军官使用。1938年生产的“九八式日本军刀”款式与“九四式”差不多,只不过采用单挂环,相当于“九四式”的简化版。

到了1943年,日寇已经是穷途末路了。此时资源匮乏,造刀也只能偷工减料,用机器粗制滥造出一个“大铁棒”。

侯永胜手上的这把军刀,刀身与金属手柄焊接的地方有明显的缝隙,做工显得很粗糙从手柄上的花纹上看,应当是1935年生产的专供下级军曹使用的“九五式军刀”。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从日军手上缴获过大量的军刀。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抗战纪念馆内都可以看到日本军刀的身影。

因为缴获的军刀太多,所以这种军刀也就“不值钱”了,这大概就是侯永胜当初没有把它上交给组织的原因。

至于刀上那个“天皇45997”,并不能说明它是由日本天皇亲自下令,特别赏赐给某人的。它只能说明这柄军刀,是由日本天皇下令,批量生产,而这柄刀刚好是机器生产的第45997把。

因为九五式日本军刀的产量极大,流落在中国民间的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所以现在有人怀疑“九十年代日本商人找到侯永胜,想花20万买这把军刀”的事情,很可能属于以讹传讹。

或者真的有人曾想花钱买下这把军刀,但是未必开出过这样的天价,而这个商人,或许也难说一定就是个“日本人”了。

不过无论如何,侯永胜老人都拒绝将这把刀出售。因为这把刀上,承载着当年鹤壁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

时至今日,抗战胜利已经七十多年了。这把当年战场上的战利品,自然被时间赋予了历史意义与文物价值。

2014年,侯永胜在鹤壁市去世。临终之前,他选择将这把记录下军功的日本军刀送进了当地的博物馆,由国家妥善保存。

结语

这一把“日本军刀”,是少年侯永胜抗日生涯中“最高光时刻”的见证者。在它的身上不仅仅留下了中国人民的鲜血,同时也照见了中国人民抗日必胜的信念,以及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所有真正经历过那段历史的抗日老兵,都是不会轻易把它出售给任何一位商人的,因为它背后承载的是抗战历史。

仅仅从军刀的品质来看,侯永胜缴获的这把军刀也许并不是什么珍品,但是在它身上承载的那一段鲜活的抗战历史,依旧是价值连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