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地方志的编纂一般由相应级别的地方政府进行编纂,比如县级政府组织人力编纂县地方志,但在清代乾隆时期,一部省级的地方志却出自中央政府之手。非但如此,乾隆帝更是屡下谕旨,对编纂工作进行指导。书成以后,乾隆帝的谕旨更是以“天章”的名目出现在该地方志的卷首部位,开创中国地方志类书籍前所未有的先河。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本书呢?它就是《西域图志》。
(相关资料图)
本期中国民族报“道中华”特邀苏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侯德仁,为我们讲述这一高规格的由中央政府编纂的地方志以及该书中所体现的清政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所做出的努力。
戡乱定天下、治国求太平——《西域图志》编纂的由来
《西域图志》,全名《钦定皇舆西域图志》,该书编纂起缘于乾隆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维护统一的战争之需。
清朝初年,准噶尔部势力扩张,天山南北为其所控,甚至流窜西藏、内外蒙古,一时间烽烟四起,边疆不宁,成为雄踞西北地区的一支割据势力。该部首领噶尔丹竟然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的分裂主张,公然与中央政府对抗。为了粉碎准噶尔部的分裂图谋,康雍乾三朝曾接连出兵,进行打击。乾隆初年,准噶尔部为争夺汗位发生内讧。乾隆帝决定抓住有利战机,彻底消灭这股叛乱势力,维护国家统一。1755年,清军兵分两路进军西北平叛,准部首领达瓦齐率兵出逃,准部军队则望风归降,统一战争进展顺利。1757年,平定准噶尔之役胜利告终。然而,大小和卓不久又在南疆又发动了叛乱,清军再次前往平叛。1759年,清军彻底平定了天山南北,重新统一新疆地区。为了将新疆置于中央政府的强有力统治之下,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廷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统南北疆事务,加强管理。
▲《清朝疆域图(1820年)》。(图片来源: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西域图志》的编纂,就是在清军顺利进军西北、展开统一战争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从清朝进军新疆开始,乾隆帝就调遣人力统计新疆户口、丈量新疆土地、测量新疆舆图,为军事战争的需求服务,也为平定叛乱后经营和治理新疆地区做好准备。
早在康熙年间,清廷就在西洋传教士的帮助下,进行了全国性的大地经纬度测量,随后绘成了《皇舆全览图》。然而,由于当时新疆战乱没有平息,不能前往实测,故缺哈密以西的地形。
1755年,随着清军顺利进军新疆,测量不受阻碍,乾隆帝于是适时发布了实地测绘新疆舆图的上谕,趁“西师奏凯,大兵直抵伊犁,准噶尔诸部尽入版图”之际,测量新疆“星辰分野、日月出入、昼夜、节气时刻,宜载入《时宪书》,颁赐正朔;其山川道里,应详细相度,载入《皇舆全图》,以昭中外一统之盛”。
在乾隆帝的亲自指挥下,左都御史何国宗、西洋传教士傅作霖、高慎思等专家组成测绘队,携带仪器三次进入新疆地区,在高山峡谷、湖泊河流、沙漠原野中进行大规模的实地测绘工作,获得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实地考察资料,为《西域图志》的编纂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1761年,新疆地区舆图绘制完成。由此可见,《西域图志》的编纂是在清朝统一西北战争的历史背景下展开,有着明确的弘扬国家一统的政治目的。
《西域图志》有初修本和增纂修订本两个版本。初修本编纂完成于1762年,即新疆舆图测绘完成的第二年。增纂修订本,完成于1782年,并改称《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录入《四库全书》。
▲《西域图志·扉页书影》。(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藏)
▲《西域图志·御制皇舆西域图志序》,即乾隆帝为《西域图志》一书所做的序言。
平章协和、昭示一统——《西域图志》精彩内容面面观
在《西域图志》编纂伊始,乾隆帝就给其定下了昭示国家一统的重要使命。因而,在《西域图志》的编纂中,无论是体例设计,还是内容书写的安排,均彰显着国家一统的政治宗旨,具有着非常自觉的中国认同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
从编纂规格上来看,《西域图志》是由乾隆帝谕令中央政府组织编纂而成,相对于历代关于新疆的方志类著作,《西域图志》的编纂规格最高。无论是该书编纂的组织工作,还是具体的内容编纂,事无巨细乾隆帝都亲自指导、督促、审核,堪称《西域图志》编纂的总负责人。乾隆帝不仅多次发布上谕指导《西域图志》的编纂工作,还亲自撰写多篇文章对新疆的历史地理沿革进行考辨,对新疆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和风俗现象阐释分析,这些都充分表现了《西域图志》编纂的高规格。《西域图志》实际是一部省级方志,却由清朝中央政府来编纂完成,这是从国家的层面肯定了新疆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历史事实,体现了清朝的国家意志,以及对大一统国家的政治认同。
▲《西域图志·谕旨》,乾隆帝二十一年(1756年),随着清军进入新疆开始平叛,乾隆帝颁发谕旨,《西域图志》一书的编纂也正式开始。
从体例设计方面而言,《西域图志》综合了历代新疆方志的编纂方法,又根据清代新疆的实际情况予以分门别类,最终确定了比较完备的编纂体例。初修本厘定为十八门,最终增订编纂的定本厘定为二十门,包括天章、图考、列表、疆域、山、水、官制、兵防、屯政、贡赋、钱法、学校、封爵、风俗、音乐、服物、土产、藩属、杂录等。
从内容书写方面来看,《西域图志》的编纂内容体现出了对大一统国家认同,以及自觉的中国认同:
首先,且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天章门”的设置,主要用以记载乾隆帝派兵平定西北过程中的大量诗文,以及乾隆帝咏赞西域的众多诗作,反映了清代平定新疆、统一西北的历史事实,如《冬月怀军前十四韵》:“千军踰老上,五月定伊犁。尽抚准噶尔,生擒达瓦齐……露布重殷伫,永清绥狄鞮。”描述了1755年清军大举出关,连战克捷,取得祖国统一战争辉煌胜利的场景。对这些诗作的记载,当然主要是为了突出显示乾隆帝的文治武功和清军统一西北的赫赫战功,同时也显示出乾隆帝对西域地区的挚爱,以及对经营开发新疆地区的热情,更是清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有效管辖的历史见证。
▲《西域图志·天章》。
其次,在具体的内容撰述之中,如在卷三十七中的乾隆帝《御制伊犁将军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率全部归顺诗以志事序》中有云:“准噶尔自底定以来,筑城安屯无异中国郡县”,这里的“中国”虽然有边疆相对的内地的地理意涵,实际上也代表了乾隆帝为代表的满人自觉的中国文化认同。
再如,卷一《图考》有舆地图15幅,包括《皇舆全图》一幅,《西域全图》一幅,以及安西南路、安西北路、天山南路、天山北路等各路地图多幅,其中的《皇舆全图》是一幅全国性舆图,被置于其他地图之前,且包含了新疆地区的地理信息。这样的编纂安排,实际上从舆图的角度确立了新疆地区作为清朝大一统国家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地位。
▲《西域图志·西域全图》,注:本书西域全图分两图,上图指今新疆东部部分。
▲《西域图志·西域全图》,注:本书西域全图分两图,上图指今新疆西部及巴尔卡什湖以东以南部分。
卷一载《皇舆全图说》中云:“中华当大地之东北,西域则中华之西北,为大地直北境也。”在清代统治者的语境中,很多时候“中华”与“中国”的概念是通用的,而“中华”的概念更具有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意识,这里所说“西域则中华之西北”一语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阐述了新疆历来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领土的这一事实,二是包含了新疆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组成部分,各民族都存在着长期自觉的中华民族认同的思想。在这篇文字的其他表述中,也体现了清朝统治者自觉的中国认同意识。
▲《西域图志·皇舆全图》(中国东部部分)。
▲《西域图志·皇舆全图》(中国西部部分)。
▲《西域图志·皇舆全图说》,该部分是对上图《皇舆图说》的说明,清楚地表明新疆(文中为“嘉峪关西迄准部回部”)为中国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后,本书体现了清政府对中国道统、政统的继承,如书中说到“我皇上神灵天亶,举尧舜禹汤文武之所以为君者,集其大成以制寓内,夫固清和咸理矣”,乾隆帝文治武功迈古超今,使“中土之与西域,始合为一家”。这清楚的表明了乾隆帝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是继承“尧舜禹汤文武”的儒家治国思想之道统的明君,认为乾隆帝统治中华各民族是顺理成章、“清和咸理”之事。自然,《西域图志》的编纂更是乾隆帝本人意志的体现。
盛世华章、凝聚万族——《西域图志》中华民族共同体盛况小窥
清朝统治者自身就是少数民族,因而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十分重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因此清朝对新疆各民族的统治格外用心。总体而言,清朝在新疆地区实施的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积极倡导民族团结思想。《西域图志》编纂的直接目的就是为清朝经营和治理新疆服务,因而其中对清朝经营治理新疆的统治政策有着较为全面的反映。这里我们主要阐述《西域图志》中所阐发的民族团结观念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清代新疆地图》。(图片来源: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西域图志》特别重视宣扬民族团结思想,倡导各民族大团结观念,在《西域图志》中,对民族团结问题的重视有多方面的体现,如对各民族文化风俗的记述、对各民族英雄人物事迹的赞颂等,提醒清统治者尊重民族风俗,实行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其中,最为典型的体现就是对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事件的详实叙述和大书特书。
土尔扈特部历尽千辛万苦毅然回归祖国的实际行动,充分表达了土尔扈特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认同与真诚热爱。清中央政府对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热忱欢迎与妥善安排,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和温暖博大的胸怀。乾隆帝对土尔扈特不远万里回归祖国的壮举深为感动,在避暑山庄设宴隆重接见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一行,亲撰《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详述土尔扈特回归祖国事件的经过,并刻石立碑永存纪念,记述和歌颂这一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历史上重要事件。
乾隆帝还特意指出,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是归顺非归降也”,因为“始逆命而终徕服,谓之归降;弗加征而自臣属,谓之归顺”。换言之,乾隆帝认为土尔扈特部是真心诚意的回归祖国、是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认同,所以他说是“归顺”而非“归降”。
乾隆帝对土尔扈特回归祖感到非常自豪,写下多首赞颂的诗篇,其中《宴土尔扈特使臣》诗中“覆帱谁可殊圆盖,中外由来本一家”一句尤具深意。“中外一家”的表述,明确地表达出了清王朝一统无外的民族思想,具有着明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政治思想意义。这些史实都详实记述在了《西域图志》一书中,早已成为中华各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从土尔扈特部万里归国的历史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仅是执政者、决策者的单方面行为,更是深爱这片土地的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皆一理,惟愿中华太平春。(完)
作者/侯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