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涌现出了许多良将贤相,位极人臣,享受着与一般大臣不一般的待遇与荣耀。
【资料图】
古代的君臣之间的礼仪制度极为严苛,尤其在上朝议事时,礼数极多。
可是在古代有几位重臣,亦或是权臣,可以免去这些礼数,甚至是剑履上殿。
入朝不趋:入朝时不必快步而行,古代臣子入朝必须趋步以示恭敬。
剑履上殿:可以佩着剑穿着鞋上朝面见君王。
在古代这样的重臣不少,每个朝代都有类似的封赏,本文主要介绍其中几位。
1、西汉:萧何
萧何,西汉重臣,是刘邦反秦最早的支持者之一,早年便与刘邦交好。
萧何一生追随刘邦东征西战,为汉军大大小小的战役提供充足的兵源、粮饷。
韩信投奔刘邦后不受重视愤而出走,萧何月下追韩信,并力劝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对刘邦争夺天下起了关键作用。
汉元年,刘邦率军进攻关中,留萧何守汉中。
萧何全力经营巴蜀之地,征兵筹粮,保证了战争的根本动力。
汉六年,刘邦称帝,文臣武将为争功封赏而拔剑相向。
但刘邦心中,萧何的功劳才是第一位的,还允许萧何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2、东汉:董卓
董卓出身草莽,只是汉灵帝派到凉州去驻守边疆的一个将领。
在与凉州附近的羌人进行的战役中,董卓屡打胜仗,渐渐从将领走到了并州刺史的高位。
中平四年,韩遂、马腾进攻洛阳,被董卓击败。
董卓一时间名震朝野。
中平六年,汉廷命董卓入京任职,但董卓拒绝交出兵权。
董卓在洛阳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兵力,收买了许多部队,一步步把持了大权。
后董卓又废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任相国。
董卓生性残暴,心狠手辣,把持朝廷后更是为所欲为,没人能制得住他。
他处处都凌驾于刘协之上,自然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董卓的好日子也没有过上多久。
在他掌权的第二年,袁绍就率军北上讨伐董卓。
董卓一边抵抗,一边下令把都城从洛阳迁到长安。
从此,多姿多彩,轰轰烈烈,英雄辈出的三国乱世开始了。
3、东汉:曹操
曹操在174年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官。
曹操一任职,就严肃法纪,并做了十几根五色大棒,把大棒子悬挂在衙门门口,并申令:“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
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后,曹操被拜为骑都尉,率军征讨黄巾军。
曹操大败黄巾军,战功赫赫,随后升任济南相。
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子的名义率军征战天下。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后又消灭袁术、韩遂、刘表、吕布等诸侯。
对外,曹操北征平定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北方。
曹丞相可谓是一代枭雄,刘协就宛如笼中鸟,任由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
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
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
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
4、隋朝:李渊
李渊,他的姨丈是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他的表弟是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他的儿子是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
李渊,也许被其子李世民的光芒所掩盖,所以后世对唐朝历代皇帝推崇的还是唐太宗。
李渊以五十岁高龄起兵,可谓“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大业十三年,李渊挥师南下。
当时,隋炀帝远在扬州,关内隋军力量薄弱。
因此李氏父子进军神速,攻入长安。
后李渊宣布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为隋恭帝。
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李渊因此而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曹魏:曹爽、司马懿、司马师;
曹爽的能力,真的不如曹真、曹休。
一手好牌被自己全打烂了,可以说曹爽是真不行的,还不虚心学习,而是骄奢淫逸。
高平陵之变,曹爽本来是可以携小帝对抗司马懿的,但是烂泥扶不上墙啊。
曹爽没有采用手下大司马桓范的建议携小帝到许昌发诏令讨伐司马懿。
而是被司马懿各种劝说,回洛阳城投降!这不是曹爽自找的吗?
若不是司马氏早已摸透曹爽的心思与行事风格,他绝不敢冒险此举。
司马师是嫡长子,格局、能力等各方面都十分优秀。
从年少,司马师就表现出雄才大略。
与夏侯玄、何晏这些曹魏宗亲齐名。
同时也是司马懿着重培养的儿子。年纪轻轻已经是中护军,掌管人才选拔之职。
司马懿一直把司马师作为司马家族的接班人培养,没有给司马昭任何希望。
司马师英年早逝,司马昭才被动成为家族接班人,司马师短命,这是之前无法预料的。
没有人能开天眼,预料到司马师早死,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位,也是慌得一比。
东晋:王敦、司马昱、桓玄、刘裕
南朝齐:萧子良、萧鸾、萧衍
南朝梁:侯景、陈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