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蝶梦依依 · 来源 | 十点读书

她被誉为“千古一后”。


【资料图】

她是一位神奇的女子,她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传奇,也缔造了精彩和辉煌。

这位硬核太后,只有姓氏,没有名字。

她吸粉无数,尤其是研究“北魏史”的人们,都给予她高度的赞誉。

她的一生跌宕起伏,历经三朝,用女性最细腻的爱,抚养教育了两代帝王。

她是汉人罪臣之女,最终登上权力巅峰,统治着由拓跋氏开创的北魏王朝,立下盖世奇功。

1

她的童年悲苦,大起大落,经历较为波折。

太平真君三年(442年),长安城辽西郡公冯朗的家里,夫人王氏生下一个小女孩,女孩出生时房间里忽然出现一道神光,明亮异常,全家人十分兴奋。

冯家过去是北燕皇族。冯朗的父亲(小女孩的爷爷)曾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现在的境况是已经归降北魏,给太武帝拓跋焘效力。

安生日子没过几年,突然祸从天降,她们家因受一桩大案株连,招致灭门之灾。冯氏一门男人全部处死,只有一个男孩冯熙逃出去。

年幼的冯氏当时只有几岁又是女孩,她亲眼目睹了杀戮。她被押送到北魏宫廷,成了鲜卑族拓跋氏的一名普通宫女。

在宫中,她也算幸运,由于姑妈的周旋照顾,没有遭罪受苦。姑妈是左昭仪,因才貌双全很受器重,姑妈收养她并专心教她学习文史与算数。

小冯氏聪明刻苦,学有所成。

美人在骨不在皮。后宫从不缺佳人,她能从一帮美女中脱颖而出,靠的是“腹有诗书、蕙质兰心”,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她很快就被文成帝拓跋濬(拓跋焘的孙子)注意到并宠幸。

文成帝是一代明君,对她的才学特别欣赏,使得她一路攀升。13岁封贵人,15岁封皇后。

2

无子的她被立为皇后,也是幸运加努力的结果。

别的朝代都是母以子贵,但北魏不一样,非常血腥,这源于一项残酷的宫规,“杀母留子”。

当儿子被封为太子时,母亲就必死无疑。

文成帝的儿子拓跋弘被立为太子时,太子的生母李夫人就是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人生无常祸兮福兮。

因为她没孩子,文成帝就把太子拓跋弘托付给她抚育。她对这个小太子精心呵护,视如己出。这是一个小幸运,后面紧跟着一个大幸运。

北魏立皇后,还有最关键也是决定成败的一项“手铸金人”。

手铸金人要经历好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险象环生,稍不谨慎,就可能失败。看似轻松的成功,时间、地点、风向、火候,都能影响顺利进程。背后的付出和努力大概只有她自己知道。

她一举成功。

这是她人生的一次蜕变。从罪臣之女华丽转身成为高高在上的皇后。

她安心的做着皇后,抚育太子侍奉丈夫,标准的贤妻良母,尽情地享受着夫妻间的浓情蜜意。

天有不测风云,后来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她痛不欲生,还差点丢掉性命。

3

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突然驾崩,只有26岁,她23岁。

悲伤绝望再一次席卷了她。

鲜卑族有“烧三”的习俗,就是死者死后第三天,要把死者生前所有的东西,包括穿的用的一一烧毁。

当熊熊大火烧得正旺时,谁也没有预料,万念俱灰的冯皇后突然跳进大火中,这可把周围人吓坏了,赶紧救人,从火里救出来的冯皇后,烧伤昏迷,只能抬回后宫养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养伤期间出了大事。

太子拓跋弘12岁,居丧暂时不能上朝,冯太后重伤,所以朝政就落在了车骑大将军乙浑手里。他一手遮天,权倾朝野,积极培养党羽,矫诏诛杀忠良。

太后利用养伤做掩护,运筹帷幄。悄悄联络重臣,周密部署并雷霆出手一举诛灭了乙浑。

她巧妙的化解凶险,以牺牲成本最低的大智慧,粉碎了佞党的阴谋,稳定住乱局。

4

小皇帝拓跋弘年少,万般无奈之下,从幕后到台前,这时已成太后的她要和北魏王朝一起度过难关。

之前密杀乙浑,她的威望已经在老臣和拓跋氏皇族内部树立起来。但在那个男权时代,女人当权还是困难重重,再加上逆臣刚除,人心不稳。

为了顺利开局,她选择了最容易让大家接受的事情来做,扎扎实实稳办教育。

在用人方面先树立标杆人物,重用老臣高允。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她深谙此道。

高允是那个年代的楷模,他为人刚直不阿、满腹学问,为官清廉。魏源赞他“有德望,有才望,有清望”。

第二步以仁治国。在处理乙浑问题上,她就事论事,法外开恩,这就是她的高明之处:收服人心,减少树敌。

她接连好几次大赦天下,允许逃荒,同时减少徭役。

第三步是修改律法,把死刑罪重新规定。

她还亲自去大牢里审问清楚后,轻罪或者受株连的就干脆释放掉。

这些举措即缓解了矛盾,又解放了劳动力。她用女性的温情博爱和智慧改变着北魏,旧貌换新颜。

5

因皇孙拓跋宏出生,冯太后主动还政于献文帝,专心抚养孙子。

岁月静好的日子过了几年,命运之手再一次把她推到前台。

承明元年(476年)六月,儿子献文帝拓跋弘突然暴崩。

皇孙拓跋宏年幼,冯太后开始了第二次临朝生涯。

这时的冯太后的手腕已经非常老练,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法。

每年至少改变两项,涉及经济、文化、宗教诸多方面。冯太后的气度、魄力、善谋都让变法进程很快。

破格录用(许多草根出身的人得到高官厚禄)、重用贤臣、广开言路、知人善任是她的法宝。

太和八年(484年)“班禄制”实施。

北魏是从战争与掠夺发迹起来的,官员没有俸禄,靠抢劫和吞并。

冯太后改制后,每个官员每月发放俸禄,并规定再不能出现贪污勒索百姓的行为,如果谁贪污帛一匹,就处死。

有的人反对并不以为然,结果处死了以外戚为主的40多个高级官员,制度强制推行。

此举意义重大,直接影响了以后的隋唐。

为了官员的俸禄有保障,第二项措施(三种制度)又出台,历史上叫“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

“三长制”是紧随均田制的实施,更为完善的另一种制度。制约和监督性更强,说白了就是人口大普查土地资源大彻查,杜绝了漏报瞒报现象。

可以说这是了不起的“连锁效应”:税收猛增,经济繁荣鼎盛;农民赋税减轻,安居乐业。

魏书记载曾经颁布过《太后十八令》。她对待官员赏罚分明,恩威并施,因此周围聚拢着很多忠心耿耿的良臣。

铁腕和制度,使得北魏朝堂风气清正清明。

6

柯勒律治有句名言:

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

她就是这样独特的女性。

万丈豪情与万千柔情并存,杀伐果断与温情脉脉在她身上完美的合二为一,既能把国家治理得四方来贺,又能把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对孙子孝文帝的抚育,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

她是不折不扣的教育家。

自编教材加上言传身教,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教学方式深刻灵活,有易到难。她写了《劝戒歌》三百余篇,《皇诰》十八篇,可惜这些教科书都失落,没有留世。

由于冯太后的亲自教育与监督,孝文帝好学不倦,年复一年,他不仅对儒家经典的精奥谙熟于心,而且诸子百家,也颇有研究,最终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型”皇帝。

冯太后从思想上向他灌输治理天下的理念,也让孝文帝积极参与变法,因此孝文帝及时得到锻炼并真正成熟起来。

大到治国之道,小到饮食起居,冯太后都给孝文帝树立了榜样。

冯太后的生活克勤克俭。《魏书.卷十三.列传第一》说她“性俭素,不好华饰,躬御缦缯而已” 孝文帝受冯太后的熏陶,生活也是朴素异常。

日夜操劳的冯太后,在太和十四年(490年),病逝于平城皇宫的太和殿。

值得一提的是,她尊孔崇儒,就在489年,她预感到自己身体每况愈下,亲自督建起一座孔庙。

生前,活的通通透透,死后也安排得妥妥帖帖。

生前她已经安排好自己的后事:独葬平城方山,不回盛乐(北魏的皇陵)。

按一般推理,贵为太后,最为荣耀的是和自己丈夫葬在一起,可她偏偏不。

年轻寡居又权倾朝野,史书上对她养情人这事,也写了几句。

她的情人们并非绣花枕头一包糠,都是贤臣能将,国之栋梁。后来的史学家们推断,不想和夫君合葬和此事有关。

在众多前辈皇帝皇后中,她的位置并不显眼,如果葬在方山永固陵,她就是新皇陵的第一人,即使历经多年,尊贵和霸气也丝毫不减。

她是一个没有物质欲望的女人,丧葬规格一切从简,简单狭小到很多大臣都看不过眼,觉得太后的功勋和这样寒酸不成正比。

这又是她的高明之处,一座简陋的墓葬,绝对不会招致盗墓贼的非分之想。

对祖母的离世,孝文帝伤心欲绝,整整5天滴水不进。

7

虽然冯太后只活了49岁,纵观她的一生,波澜壮阔,可歌可泣。

她维护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北方大统一,用文化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对外还继续搞扩张,收复了淮北;

她当太后并执政,两次一共是17年,比吕雉当太后的时间都长,影响力长达30多年;

她和所有的皇室宗亲关系融洽,还专门聘请老师给这些皇族们授经讲典,不像其他太后当政时内斗不断;

冯太后进行的变法具备成熟性、长久性、稳定性三大特性,利在当代,功在后世;

对献文帝和孝文帝的教育,也是可圈可点。

之后发生的“孝文迁都”等,一系列壮举,实际上是贯彻继承了冯太后的遗愿,后继有人,这才是冯太后最成功的地方。

历史上了不起的女性不少,而她被冠誉“千古一后”,实至名归。

-作者简介-

作者:蝶梦依依,自由撰稿人,喜欢历史,热爱国学,尊崇文字。用包含热度的手,触摸有温度的历史。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29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图片来源 | 《凤囚凰》剧照

红楼梦赏析

一入红楼,终生难醒

与君相逢,平生之幸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