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为了肃清袁绍集团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同年八月,曹军进至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此战,乌桓军大败,乌桓单于蹋顿也被临阵斩杀。曹军在白狼山之战中,大获全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
袁尚等人逃奔割据平州的公孙康。不久之后,公孙康斩杀袁尚、袁熙,并将其首级献与曹操,公孙康也被曹操拜为左将军,赐爵襄平侯。于是,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解决了袁绍集团的残余势力。不过,针对割据辽东的公孙康,曹操却没有顺手消灭,这是为什么呢?
一
(资料图)
首先,在袁尚、袁熙兄弟逃到辽东后,有人劝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对此,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遂率军还师。不久之后,和曹操预料的一样,公孙康果然斩杀袁尚、袁熙,并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诸将不明所以,曹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
在曹操看来,如果自己趁势进攻公孙康,他反而会和袁尚、袁熙兄弟结盟。反之,公孙康则会主动割让袁尚、袁熙兄弟的首级。进一步来说,正是因为公孙康主动示好,所以曹操没有进攻辽东的理由和借口。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曹操仍然进攻主动臣服的公孙康,也会给曹操收服其他诸侯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
其次,则是辽东地区缺乏争夺的价值。在三国时期,辽东远离中原地区,是人烟稀少的地方。诚然,曹操当时的兵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消灭公孙康。但是,争夺一块贫瘠的土地,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反之,曹操还是需要将重心放在中原地区的争夺和经营,这会给曹魏带来更高的回报。
正是因为这一缘故,曹操之后的曹丕、曹叡也没有染指辽东的打算,只是后来公孙渊背叛曹魏,自立为燕王,曹叡这才派遣司马懿劳师远征的。换而言之,如果公孙渊继续臣服,不搞事情,曹叡也会容忍他继续事实上的割据辽东。
三
最后,辽东距离曹操的地盘实在太远,一旦将兵力用在该地区,后方空虚会引发巨大的威胁。一方面,汉献帝一直没有放弃夺回大权的打算。比如公元200年,汉献帝就策划了衣带诏。所以,如果曹操真的远征辽东,那么汉献帝肯定会联系忠于汉室的力量,从而在许都发动兵变,这是曹操不能承受的风险。
另一方面,在公元207年,还有刘表、刘备、孙权等诸侯对曹操虎视眈眈。特别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远征柳城时,刘备曾劝说刘表起兵后袭许都,刘表不纳其言。等到曹操回到中原的时候,刘表才对刘备说:“之前不采纳你的建议,现在就失去了如此良机了。”
刘备只得说:“方今天下分裂,干戈日起,机会定会再出现,又怎会有所终极呢?若果今后能把握机会,这回之事就不足以为恨了。”当然,这是因为曹操及时回军的结果,如果曹操深陷辽东战场,不排除刘表会授予刘备兵马。综上,公元207年北征乌桓后,没有对公孙康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