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情况下,有些权力,管理者必须紧紧地握在手中,惟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组织的稳定和发展。清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国力日益强盛,并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的最重要的时段。这一切都跟乾隆帝权柄独操,不假权于人有关。这也是他掌握数十年不曾翻船,能留名青史的根本法宝。

乾隆继位时已经24岁,无论是知识筹备,还是人生阅历都具备了领导天下的条件。与其他幼年即位的皇帝不同,他一开始就知道掌握权力的重要性,因此,朝廷的权柄从来不稍假予人。自雍正以后,乾隆每天早上都到军机处主持处理政事,一般情况下,乾隆到军机处后,蜡烛还要点一寸多才到天明。军机处的官员每隔五六天轮一个早班,尚感到很辛苦,乾隆帝天天如此,因此他们不敢稍有懈怠。如边疆用兵,只要有军报,即使半夜,乾隆也要亲自观览,随时召军机处官员面授机宜。军机大臣都可以专折奏事,但是最后的决定权牢牢地控制在乾隆手里。


(资料图)

为了避免内外廷勾结,乾隆不许宦官干预政事。有一个名叫高云的贴身宦官,他向乾隆说了几句外廷臣僚的事,涉及朝廷事务,乾隆立即将其处死。此外他还采取一个措施,规定凡是当差奏事的宦官,一律改姓为王。这样,外廷官员就难以分辨,避免了他们之间的勾结,使乾隆获得控制朝廷官员的主动权。

乾隆还接受了历史上外戚为乱的教训,对后宫的管理也很严格。皇后只能管理六宫事,不得干预外廷政事。他还用历史上著名的有德行的后妃为例,作“宫训图”十二帧,每到年节即在后宫张挂,作为后妃们学习的榜样。此外,为了保住祖宗的基业,不仅要求诸皇子习文,而且还要求他们习武,不忘祖传的美德。

乾隆在驾驭臣僚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刚即位时,朝中分为鄂尔泰和张廷玉两大集团。两大集团明争暗斗,互相倾轧,连刚毅果断的雍正都感到束手无策。因此,能够否妥善地处理两派的关系,成为朝政运行的关键。乾隆帝权柄独操,不假权于人,明确表示痛恨私立朋党,不以国家利益为重,结党营私,不是正人君子之所为。同时对两派臣僚一视同仁,有功即赏,无功即罚,绝不少贷。于是,朝中人虽有门户对立,但双方都兢兢业业地为朝廷尽力,任何一派都不敢骄横。在乾隆朝,这种门户对立不但没有影响朝政的运行,有时反而促使双方竞相为国立功。

乾隆对臣僚恩威并施。凡是为国立功者,可以顿升公侯;凡是失职或贻误战机者,虽王公亦立置重法。

出征将领凯旋之后,乾隆帝通常在紫光阁宴劳。后来,乾隆命画工为功臣画像,挂在紫光阁中以示荣宠。吴湛山原来是一个级别很低的小官,因功而升至湖北按察司使,因为廉洁有政声,乾隆闻讯立即提升其为湖北巡抚,时传“一岁九迁,荣宠一时”,后在各地任职期间,吴湛山勇于任事,多有善举。

乾隆有时用诗与大臣们相答以笼络感情,有时性情还很随和,和部下偶尔开个玩笑。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会试,尹继善第一次担任会试同考官,乾隆戏谑尹继善说:“你可谓新妇生子了。”

对于玩忽职守者,乾隆绝不宽恕。在平定四川大小金川的叛乱中,身为大学士的讷亲前往督师,因轻敌失败,乾隆将康熙赐予他祖父遏必隆的宝剑发往军前,令讷亲自杀。军机大臣于敏中是元老重臣,也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只是因为向内侍太监打听乾隆“朱批”的内容,亦被赐死。

乾隆继承了康熙、雍正的政策,继续拉拢有名望的文人到朝中做官,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此外,集中一批文人,陆续编纂了一些大型图书,如《周易述义》、《春秋直解》等,又开“三通馆”,编纂了大型的典志书,如《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等。最著名的是乾隆所开的“四库全书馆”,以著名文人纪昀为总纂官,历时15年,编纂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参加编纂工作的有360名知识分子,集中了当时大批的名流学者。

乾隆对于那些不那么顺从的下层知识分子,则罗织罪名,进行残酷迫害。徐述夔著的《一柱楼诗集》中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被说成是要恢复明朝,推翻大清。诗集中《咏正德杯》诗中有“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说“壶儿”就是骂清廷为“胡儿”。杭州卓长龄著有《忆鸣诗集》,“鸣”与“明”同音,即忆念明朝,图谋不轨。这些文人,吟诗作文,莫名其妙地被曲解为反清复明,招来杀身灭族之祸。因此,文人们都不敢议论当时的社会问题,也不敢编历史,而是埋首于故纸堆中,去搞繁琐的考据。

我们透视一下乾隆用兵边疆,建立“十全武功”,巩固国家的所作所为。乾隆对自己的武功非常满意,亲自撰写了《十全武功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十月,命人建造碑亭,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铭刻碑上,以昭示他的武功。他自诩为“十全老人”,凭借清初发展起来的国力,东征西讨,保证了清王朝的安定和强盛。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一生多次外出巡游。他曾4次东巡,到达盛京,两次到曲阜祭孔,并巡游泰山,还曾漫游了嵩山和洛水。影响最大的是6下江南。这种巡游,使他了解了所到之处的民风民俗和政治情势,有利于加强其政治统治。

乾隆六十年(1795年),有一天乾隆把诸王大臣召入内廷,说自己准备把皇位传给太子,自己称太上皇。并且说明,我继位时曾经对天发誓,如能在位60年,就将传位给嗣子,不敢上同皇祖61年的在位天数,现在初愿已偿,怎么还敢再生奢望呢?现立皇十五子为皇太子,命他嗣位。我自应随时训政,不劳你等忧虑。乾隆的别出心裁的做法自然是又开了一个先例,值得后来者加以仔细地去回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