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以身殉国。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中有一位美国人副舰长英勇杀敌,身负重伤,受到了清廷的嘉奖。

2年后,这位美国人在丁汝昌忌日自尽,留下遗言令人深受感动、令人泪崩。

那么,这位美国人副舰长究竟是谁呢?为什么会加入北洋水师?又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遗言?


(资料图)

菲里奥·诺顿·马吉芬

这位美国人副舰长就是菲里奥·诺顿·马吉芬。1860年,马吉芬出生在美国,其父亲是一名海军上校。他有一位邻居是中国人,马吉芬小时候经常去他家玩,他也由此爱上了中国文化,并自小学习了汉语。

1877年,受他父亲影响,17岁的马吉芬报考了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立志要成为一名海军。

然而,1884年,正当他快要毕业时,美国出台了一部令他懊恼的法案,规定只有在海军有缺员的情况下才能招入新员。

就这样,马吉芬毕业便失业了。国内没有用武之地,他便只好向国外寻找机会。

北洋水师

此时,中国清朝与法国之间爆发了中法战争。法国海军已经很成熟了,而清朝海军才刚刚起步,这让马吉芬看到了机会,他自己也刚好懂得汉语。于是,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就是前往中国海军服役,以后可以用中国海军服役的经历来增加加入美国海军的砝码。

说干就干,一腔热血的马吉芬很快便告别了家人,买了船票只身前往中国。

但不幸的是,当马吉芬好不容易来到中国,却发现中法战争已经结束了。

更不幸的是,他的盘缠也没剩多少了,连买返回美国的船票都不够。他需要找一份工作。

马吉芬便找到了美国副领事曲克帮忙,给当时清朝海军总督李鸿章递了份求职信。

李鸿章

李鸿章当时正在着手建立北洋水师中,急需一批海军教练,就约见了马吉芬。

李鸿章见马吉芬竟然是个20来岁的小伙子,不太信任他的能力,但因为是美国领事馆推荐的,就要求考个试。

这个考试可不简单,内容涉及了船舶驾驶、导航、天文学、代数、几何等各方面专业知识。马吉芬也只是勉强通过,不过,监考官却对他很满意。

于是,马吉芬就被安排到天津水师学堂任教,负责船舶的驾驶、天文学和枪炮的使用等教学。

此后,马吉芬在清廷任教10年,认真教学,培养了一大批北洋水师的士官。他还为官清廉,是当时清廷里难得的清流,任教10年从不拿回扣,也得到了清廷的信任。

1894年,马吉芬原本已经请了假回美国探亲,出发前中日战争却爆发了。他便主动取消了自己的休假,并向清廷请求参战。

战前,他给家人这样写道:“在清廷任教的10年里,他们一直对我很好,若我此时遗弃他们,这将是很可耻的。”

马吉芬被委任为“镇远”号战列舰副舰长,参加了黄海海战。

在战斗中,他亲眼见证了邓世昌在弹尽后率”致远“号战舰撞击日军“吉野”号战舰,与之同归于尽的壮烈场面,深受感动。

在黄海海战中,马吉芬英勇作战,奋勇杀敌,最后身负重伤,其中有一小块弹片还嵌进了他的脑袋,影响了他的双眼视力。

海战后,马吉芬受到了清朝的表彰。但由于他受伤严重,不得不回到美国接受治疗。

在马吉芬返回美国后,中日甲午战争还在继续,直到1895年2月17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清廷战败,在战后割让了台湾,并赔款2亿两白银。在美国养伤的马吉芬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痛心。

在甲午战争后,西方各国舆论一致认为是清廷北洋水师无能导致的战败。

正在养病的马吉芬对此愤愤不平,他不顾伤痛开始各地演说,告诉西方关于甲午海战的真相以及北洋水师的英勇作战。

但是,西方民众对此都不以为然,认为马吉芬就是一个疯子、一个叛国贼,受到很多人的指责。

后来,马吉芬由于头部伤情加重,被告知不得不要摘除眼睛。一时间,马吉芬想起了丁汝昌、邓世昌等人,不由得悲痛欲绝。

菲里奥·诺顿·马吉芬墓碑

1897年2月12日,这一天恰好是丁汝昌牺牲2周年的日子,马吉芬决定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仅37岁。

他留下了遗言:穿上北洋水师官服下葬,棺材覆盖清廷黄龙旗,不盖美国星条旗。

也许,马吉芬最初参加清朝海军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获得资历,以便以后加入美国海军,但是马吉芬这10年的经历和付出,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他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最后他也为此付出了生命。

人类的情感就是这样,不分国籍,也不分民族,只要经历过,付出过,一切就都不一样了。您说呢?

资料来源:菲里奥·诺顿·马吉芬《鸭绿江外的海战》

#图自网络,侵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