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许多人都知道安阳是七朝古都,却有许多人说不清楚七朝的名称;许多人知道西晋(265年—317年)文学家左思创作的《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却不知道《三都赋》其一的《魏都赋》写的是现今河南安阳、河北临漳一带的物产、地理和风俗人情。
安阳,河南省辖地级市,地处豫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古称殷、邺城、邺郡、相州、彰德府等。安阳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曹魏,魏国(220年—265年)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中最强大的一国,后世史家多称“曹魏”。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占据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以邺城为根据地控制了东汉朝廷。公元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在洛阳称帝建立大魏,追封其父曹操为魏武帝,曹魏始建。
曹操以邺城(今河南安阳、河北临漳一带)为王都,曹操苦心经营,积极奖励耕战,广揽人才,成为东汉朝廷的实际核心人物。曹操还倡导文学并致力于营建邺都,使邺城成为当时的北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成为“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公元220年12月,曹操死后由他的儿子曹丕正式代汉称帝建立了魏国,定国号大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史称曹魏。魏文帝曹丕因感念邺城是魏国龙兴之地,所以把邺城定为陪都,是魏国五都之一。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元帝曹奂的政权,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西晋(265年—317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
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名气很大的文学家叫左思,曾作一首《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以致“洛阳纸贵”。《三都赋》由《魏都赋》、《蜀都赋》与《吴都赋》组成,体制宏大,事类广博。《魏都赋》主要反映了三国时期邺城(今河南安阳一带)的社会生活状况,左思形容陪都邺城的九龙山为:“虎涧龙山。”(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其中则有鸳鸯交谷,虎涧龙山。)
九龙山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南20千米处,西靠太行,最高峰海拨503米,自古为豫北名山。山呈九岭曲卧状,状如九条飞龙盘踞,因而得名九龙山。传说,远古有一仙女在此一胎生下九个龙子,化作九条山岭。过去,九龙山上有九眼山泉,常年水流不断。
九龙山旧有一座云门寺,据说始建于北齐年间,由高僧绸禅师组织建造。龙山积雪是明清时期安阳的八大景之一,明朝时期的九龙山人烟稀少,每当冬雪飘来长久不化,外界春暖花开时,龙山北坡白雪皑皑。据安阳化肥厂的朋友介绍,在破四旧之前,九龙山顶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四方善男信女众多,山顶香火旺盛,求财得财,求福得福。如今,来来往往的善男信女依旧络绎不绝,阳春三月白雪辉映的龙山积雪盛景不再!(王建安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