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历史之墨翟与鲁班
作者:史春华
【资料图】
战国时期,楚惠王兼并了邻近的陈国、蔡国、杞国和莒国之后,又想去灭掉宋国。往年楚庄王攻打宋国时,造了几辆同城墙一般高的兵车,名叫“楼车”。这种楼车到楚惠王时已经不适宜用了,于是楚惠王想把它改进一下,但总是找不到这方面的人才。他派人四处打探,悬赏征求能工巧匠。好不容易打听到鲁国有个手艺超高的木工匠人,姓公输,名般。他是鲁国人,“般”与“班”同音,古时通用,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楚惠王把他请到郢都来,封他为楚国的大夫,请他改进“楼车”。
鲁班经过反复琢磨试验,设计制造了一种攻城用的梯子和水战用的战船。这种梯子比楼车还要高,人们叫它“云梯”。云梯上配有撞车、飞石、连珠箭等武器。楚惠王非常高兴,准备用云梯去攻宋城。
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各国诸侯很担心。宋国人认为大祸即将临头,更加害怕,便派人四处寻访能抵御这种云梯的人。也在鲁国,访问到了当时善于守城的墨翟,人们尊称他为“墨子”。墨子原是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他出生于一般劳动者的家庭,曾经当过制造器具的工匠,也是一个卓有贡献的自然科学家。后来,他创立了墨家学派,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收了很多门徒,大多是从事生产劳动的学者。他们主张相亲相爱,勤俭节约,劳动者有吃有穿,有休息的权利;反对诸侯们相互攻城夺地,反对不劳而获,反对铺张浪费。墨子和他所创导的墨家学说代表了当时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他听说鲁班为楚国制造云梯,要去攻打宋国,就立即派了三百弟子去帮助宋国人守城,自己亲自到楚国去找鲁班。
墨子从鲁国动身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的郢都。他找到鲁班之后,就开门见山的说:“传闻大师为楚国制造云梯去打宋国,宋国何罪之有?这样帮助楚国攻伐无罪之国,未免欠妥吧!”鲁班说:“我是个身居下层的匠人,能违反君王之命吗?”墨子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就去拜见楚惠王。因为墨子是当时有名的学者,楚惠王热情接见了他。墨子对惠王谈了自己对于治国的主张之后就问:“听说大王准备去攻打宋国,是否确实?”惠王毫无隐讳的说:“确有其事,大师对此有何见解?”墨子也直言不讳的说:“宋国无罪,讨伐无理未必能胜。”楚惠王说,先王开创的基业,我必须拓疆扩土。至于胜负问题,有天下名匠鲁班为我制造新的攻城武器,何愁不胜?”墨子说:“楚国有攻城之术,我也教给了宋国人守城之法,鲁班制造的云梯无济于事。大王若不信,可允许我同鲁班比试比试。”惠王见他这么一说,倒犹豫起来,很想见识一下墨子的守城法,就答应让他同鲁班比试。比试时墨子解下腰带,放在地上围成一圈,当作城墙,再拿几块木板当作对付攻城的器械。鲁班采用一种方法攻,墨子就采用一种方法抵抗;鲁班改换一种攻城的工具,墨子就改换一种方法守城。鲁班用云梯,墨子用火箭;鲁班用撞车,墨子用滚木雷石;鲁班挖地道,墨子用烟熏。鲁班一连用了九种攻城的方法,都一一被墨子打退了。鲁班说:“我还有法胜你,可不让你知晓。”墨子说:“你的方法我无所不知,不过我还有守城之术,也不让你知晓。”
当时站在旁边的楚惠王不懂他俩对话的意思,就问墨子:“鲁班还有何种攻城之法?大师还有何种守城之术?”墨子老实的告诉他说:“鲁班已再无别的攻城之法了。他说的还有胜我之法,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害了我就无人帮助宋国守城了,其实他就是杀了我,也不能攻破宋城,因为我已经派了禽滑厘等三百弟子去帮助宋国守城。他们每个人都学会了用我的办法和守城器械对付你们楚国人。”楚惠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说:“好了,我决定不打宋国了”。墨子高兴地说:“不打宋国,大王圣明,民之万福!不过鲁班是个颇有创造的匠人,大王可请他发明创造一些利国利民的器具,楚国必定振兴。”惠王采纳了墨子的意见,就请鲁班为楚国制造生产工具。
鲁班见墨子已识破自己想杀他的计谋,不仅不记仇,反而在楚王面前夸耀自己,既感动又惭愧,就主动向墨子拱手道歉说:“愚兄虽比先生年长,但空长百岁,望先生赐教!”墨子打躬还礼说:“大师技艺高超,小弟钦佩,不过利民之技算作巧,害民之技称之拙,望大师日后造福于民!”鲁班说:“先生之嘱不敢忘。”墨子见目的已达到,高高兴兴的辞别楚王和鲁班,回鲁国去了。
在墨子的影响下,鲁班不再制造这类战争的工具,而是专门从事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创造发明,后来被尊为我国木工工匠的始祖。人们经常用“班门弄斧”来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虽然木工这项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手艺,逐渐被现代文明和先进工艺所取代,有可能还会最终消失,但它在人类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现代的我们一方面要在如何保护与传承方面做些努力外,还应该从鲁班与墨子的“攻”与“防”的策略中受到一些启示。譬如,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纷争不断,为“攻”与“防”,武器不断升级,耗费了许多的资源,如果某一天真有那么一根导火索,人类就有可能遭殃于自己的创造发明。如此这般,我们何不像墨翟与鲁班那样,化干戈为玉帛,将耗废在武研方面的资源和精力,用之于民生与环境的保护上?
作者简介
史春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本科毕业,中教高级,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文章多篇。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和专著。现已退休。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