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再不好过,如今也好过了——这是雍老四驾崩时,当时的熹贵妃,后来的太后说过的一句话。


(资料图)

在后宫,宠妃会失宠,皇后有可能遭遇废黜,皇权之下,一切皆有风险。所以有理想的后宫妃子,她们眼睛虽然盯着皇后之位,但终极目标却是太后的位置,皇后之位不过是走向太后的捷径。

太后才是真正的后宫至尊,能挟制自己生死荣辱的老皇帝终于崩了,继任者是自己儿子,这才开启了最好的时代。

可所谓自己儿子,也是分等级的。一等自然是自己亲儿子;二等是自小抚养的儿子;三等则是纯粹名义上的母子,比如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的关系,慈安固然是比慈禧正统尊贵的母后皇太后,可儿子终究是慈禧生的,对于嫡母,敬着孝着,唯独一个“亲”字甚艰难。

《如懿传》原著续的是剧版《甄嬛传》,按照剧中设定,弘历是熹贵妃养子,虽然雍老四金口玉言他们是亲母子,还特意给嬛嬛添了十岁年纪,可满天下皆知,此亲母子实为养母子。

弘历养到熹贵妃膝下时已经十五岁,古人早熟,因无生母庇护亦不得皇阿玛喜爱的弘历,自小看惯眉高眼低,更遭性命之忧,自然倍加早熟。他深知皇阿玛让宠妃抚养他,是为了让他俩互为倚靠,他需要一位母亲守护他在深宫里的平安,而熹贵妃也需要一个皇子提升自己的份量。

后来的熹贵妃有了亲生子弘曕,但弘历没想到,皇阿玛驾崩,熹贵妃扶持他成为新帝,却将亲生子过继到果亲王一脉。

于是,他成了乾隆皇帝,她成了崇庆皇太后。

太后为什么推养子上位,而不是亲生子?仅仅因为想让弘曕认祖归宗,真正成为允礼的儿子?或者想让弘曕舒舒坦坦做一辈子富贵王爷?都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弘曕根本登不上这个帝位。

一、古来继储,无非嫡、长、贤。弘历弘曕均非嫡出,但自三阿哥弘时被出嗣后,弘历成为长子,且读书勤奋懂韬晦,故长而贤,而弘曕呢?幼子,并因年幼,看不出贤愚,这一条,弘历完胜弘曕。

二、按照《甄嬛传》设定,嬛嬛虽然身负钮钴禄氏大姓,却没有真正的钮钴禄氏的家世,她的亲爹是甄远道,甄远道的实力远远不够推外孙上位。

三、弘曕是被怀疑过血脉的皇子,虽然与温太医私通事件是一场栽赃,但弘曕的血脉确实够嬛嬛心虚的,与其强行推他上位,令他日日扎旁人的眼,不如将他安置在一个避风避雨处,平安富贵得一世自在。

四、子少而母壮是为大忌,瞧瞧汉武帝怎么对待最后一位宠妃钩弋夫人就够嬛嬛心惊胆战的了。雍老四丧礼上,熹贵妃刚刚提出先帝遗言,就有大臣呵斥她“母鸡司晨”,若真是她强推幼子上位,保不准先被迫殉了先帝,剩下弘曕就任人摆布了。

所以当时嬛嬛扶持弘历而过继弘曕,是保全母子俩的最妥当法子。

日子再不好过,如今也好过了。可以拿捏自己的男人终于死了,这是从宠妃升级为太后的嬛嬛的真心话,可是新帝非亲生子,终究是隔了一层。

弘历登基之初,为边疆稳定,贵妃高晞月之父高斌提出将太后长女端淑公主和亲蒙古准葛尔,太后不得已忍痛答应,却出于报复,给高晞月定制了一张“高冷药方”,使她终生畏寒不孕。

端淑公主对应的应该是《甄嬛传》里的胧月公主,这个女儿是太后一生之痛。怀上胧月,正是她对先帝死心之时,生下三日即离宫,三年后回宫,太后对先帝早没了真心。而胧月一直由敬妃抚养,对她这位生母虽然也亲近,终究是隔了一层。

为了弘历帝位稳固,太后不得已舍了她远嫁,准葛尔叛乱之际,为了不费兵卒,皇帝又迫端淑改嫁,且密旨她不许自尽,隐隐以宫中太后胁迫于她。

肚不痛,肉不亲,太后在伤心不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孩子,不过是表面的母慈子孝,要紧关头到底靠不住。而另一边,皇帝也在埋怨太后心里只有两位公主,不是亲母子,终究不是的。

之前的蒙古科尔沁部求娶嫡公主时,如懿为太后保全了柔淑公主,使得公主能够嫁在京中,时时承欢太后膝下,那段时期,太后甚是垂怜如懿。

但端淑公主改嫁事件,如懿站队皇帝,太后自然迁怒于她,所以在意欢自焚后,太后不但放过了魏嬿婉,还扶持她复宠,从此成为如懿劲敌。“哀家不喜欢后宫只有一蓬花开得鲜艳”,太后从来都是这样说的。

皇后是天下女子的仰望,可身处后宫才明白,太后才是真正的红颜至尊。

富察琅嬅死了,如懿死了,魏燕婉死了……而太后一直活得好好的。太后的心一直放在两个亲生女儿身上,所以后期端淑公主入京后,两个女儿都在身边,太后终于放下心来。放下心来的太后再不掣肘皇帝,别说前朝之事一句都不听,连后宫之事也不再多言,尽日欢享天伦。

而因为太后的全然放手,皇帝格外敬重这位山寨生母,恨不能奉天下以孝养。

子孝而女亲,这个时候的太后,真正能放平了心说上一句——日子再不好过,如今也好过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