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古代社会是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官本位的社会。当大部分人都是农民的时候,社会生产力几乎全部用在了农业生产上,而商业式微,就会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交通信息的不发达,让很多官员敢于贪污受贿,享尽制度的福利。当然,这样的社会形态也带来了长期的稳定,只是不能遇到坏皇帝,也不能遇到灾荒、瘟疫、战争等灾难。
把制度寄托在很多人身上靠谱,还是寄托在一个人身上靠谱?当然寄托在很多人身上靠谱,只不过古人没有民主制度,大多要听君主的话,听官僚的话,也就没有什么自己的主张了。农业文明要求人们认真耕种,不违农时,还要吃苦耐劳,由此引申出来的精神就是忠君爱国,报效家国。而儒家正好适应了这种要求,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只需要做到修身、齐家就可以了,甚至能做到修身就不错了。大部分农民都不识字,只要有田种就饿不死,而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就是种粮食,吃粮食。老实本分成了他们的性格,而商人的奸诈正好违背了他们的性格。
商人会把一两银子的东西当成二两银子的东西来卖,说谎成性,已经不适合农业文明的基本道德要求,属于商业领域的道德要求。也就是说,商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道德要求不一致,还有很多相互抵牾的地方。种地的农民虽然穷,但穷得有志气,看不起商人,甚至对之嗤之以鼻,而对于官员却是敬畏有加。他们在遇到饥荒的时候,可以吃大户,可以抢劫商人的财富,却很少敢去抢劫县衙,抢劫州府衙门,以免被判了死罪。也就是说,商人的经商行为并不一定能获得官府的庇护,运输商品和贩卖商品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也只能由商人自己承担,官府要是不收钱,就不会认真办理案件。于是,在社会动乱时期,草莽英雄辈出,声称劫富济贫,要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只是,他们大多劫富不济贫,肥了自己,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还不断招收新的弟兄入伙,继续劫富,甚至做大做强之后就成了起义军,能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就会把自己的身份洗白,成为新王朝的人物。论功行赏的时候,从皇帝到地方官,大多都是起义军领袖担任。新王朝也只是变换了名称而已,皇帝换了人,官员换了人,却只是对前朝的一种重复,一种轮回,不会确立多数人做主的民主制度。
官员在社会层级中成为顶层人物,可以尽享制度的福利。而商人们却不可以享受制度的太多保护,只能往人烟辐辏的大城市居住,毕竟大城市的治安条件要好得多,以免被土匪、强盗抢劫财富。商人会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进而获得官员权力的庇护。只是,官员大多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再富有的商人,在权力面前也不值一提,甚至在动乱时期,官员要敲商人的竹杠,简直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那种敲诈勒索,和土匪抢劫没什么区别。于是,老百姓慨叹,官就是匪,匪就是官。还不如直接入伙做强盗来得方便,毕竟,官府对强盗没有什么办法,也就只能让他们逍遥法外,痛快生活了。
在和平时期,官员仍然是人们眼中的老爷。很多人都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文化,以后要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之后做官。即便有人考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知道,虽然难考,但考中之后就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摇身一变成了大老爷,说话算话,能够获得同僚的馈赠,也能够贪污腐化,互相倾轧,私自加税,徇私舞弊。毕竟,当时的监督机制并不是很健全,即便有钦差大臣,也不是经常下到县衙搞调查的。于是,官员们只要能搞定上级,就能运用权力肆意妄为了。
官本位思想大行其道,人们看不到获得财富的希望,毕竟很多富人已经卖房子卖地,雇佣大量的农民种地,却不会让农民获得成为富人的机会。于是,农民要想上位,就要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学习,参加科举考试,以后做官。也就是说,农民要想上位,自己是不行了,一定要让后代成为官员。做了官,就比富人们还要好,其实已经成为富人了,还手握权力,可以对不是官员的富人们敲诈勒索。即便不敲诈勒索,富人们也会主动跑关系,乖乖送上银子。只要富人家里出了事,官员就会倾向于富人,做出一定的判决。要是富人做了为非作歹的事,官员就可以在查证之后,直接抄家,罚没财物充公。
农民们欢呼富人的破败,欢呼商人的失算,却对于官员的行为没有任何约束,也没有任何反思。只有当他们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才会想起官员的诸多不是,那时候想要声讨,已经不可能了。只有当他们吃不上东西的时候,或者遭遇瘟疫、战争的时候,才会起来反抗。而商人们大多不会反抗,因为他们经商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已经致富的更不愿意反抗了。那么,作为皇帝只需要让人们吃饱了饭就行,至于经商,那是个人的事,不触犯官僚利益就行,甚至要给官僚上贡,不然就会被敲诈勒索。如此一来,官员生活优渥,甚至可以为所欲为,只要做了官,获得财富简直易如反掌。于是,官本位思想盛行,而重农抑商的思想仍然盛行。
重农抑商是皇帝提倡的,参加科举谋求做官是个人的奋斗之路,并不冲突。只是,在这两种逻辑之下,仍然是权力第一的思想,也仍然是让人们谋求做官的思想,却并不利于商业的发展,也就不太可能建成民主社会体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