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中“三次接近皇权两次拒接皇位”的明襄王朱瞻墡,真的可以更进一步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明襄王朱瞻墡,是大明朝非常传奇的一位王爷,传闻中他“三次接近皇权两次拒接皇位”,是一位非常清流的王爷。下面。我们简单的来说一下这三次事件。
第一次,仁宣更替之际,朱高炽在北京驾崩,朱瞻基远在南京,汉、赵二王野心勃勃伺机而动,政局动荡一触即发。明廷为防意外,太后密令襄王、郑王监国,户部尚书夏原吉辅佐。南北两京一时有两边监国,这是明廷首次以宗藩监国。虽然时间不长,也没有公告天下,但是,皇帝驾崩,太子未登基,在北京监国的朱瞻墡,接触到了皇权中心。
宣德元年八月,宣宗平汉,命郑、襄二王居守。朱瞻基离朝,朱瞻墡在宣德朝再次监国。而且,他是在宣德四年,才就藩的。
第二次,宣德十年,朱瞻基驾崩,儿子朱祁镇、朱祁钰年龄都很小,主少国疑,一部分声音拥戴名声不错且多次监国的朱瞻墡。
第三次,朱瞻基的儿子、朱瞻墡的侄子朱祁镇,因土木堡之变被掳到北方去,孙太后想立朱瞻墡为帝,欲召襄王入宫,襄王上书说:“请立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请郕王朱祁钰监国,并招募勇智之士,来营救英宗。”是的,襄王拒绝了自己上位为帝的邀请。
后来英宗返京,景帝朱祁钰将他幽禁于南宫。襄王又上书景帝说:“请皇上最好早晚都要向太上皇问安,率群臣朝见,不要忘了要恭顺。”
也因此,朱祁镇复位后,对他非常尊重,“礼遇之隆为其他藩王所无”。享年,七十二岁。
因此,有人说朱瞻墡“三次接近皇权两次拒接皇位”,那么理性讨论,明襄王朱瞻墡,真的可以更进一步吗?
首先第一次,在朱瞻基面前朱瞻墡是没有任何机会的,因为朱瞻基不仅是礼法上的嫡长子,更是永乐时期便昭告天下的皇太孙,还是朱棣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出来的传承者,要能力有能力,要威望有威望,所有兄弟在他面前都没有竞争优势。所以,即使是监国,也仅仅是老老实实的监国,权限不大的。
第二次,实际上也没有可能。朱祁镇是朱瞻基册立的皇太子,身份早就已经定了。朱瞻基驾崩前,还让大臣们去朝拜朱祁镇,很明显,就是指定了朱祁镇。身为嫡长子、皇太子的朱祁镇继承权稳固。
而且,朱瞻基给儿子留下的内阁很强大,他们拥戴正统储君,同时把朝政处理好了,朱瞻墡来了也难以转换。如果这时候他真的想要争,那就是野心,不合规矩。
第三次,朱祁镇被掳走了,朝局不稳,这时候有三位呼声比较高、可以做皇位继承人的候选人,分别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朱祁镇的叔叔朱瞻墡。
朱见深,朱祁镇庶长子,朱祁镇被掳时,年仅两岁,且未受封皇太子。
朱祁钰,朱瞻基庶出次子,母亲一开始是朱瞻基做皇太孙时侍奉他的宫女,出身不高,非嫡非长,原本是没有继承权的,但是朱瞻基只有两个儿子,除了朱祁镇,就是他朱祁钰了。
朱瞻墡,在宣德时期监过国,很有贤德名誉,另外,他还是张氏所出,朱高炽第五子,嫡子。但是,他也没有绝对的继承权。
只是,对比而言,这三位中确实看起来朱瞻墡资历和能力、威望更高。如果他此时想要接位,竞争优势还是有的。
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能带兵、能主持大局的皇帝,两岁的朱祁镇显然不合适,就在四十三岁的朱瞻墡和二十一岁的朱祁钰中选择了。
此时朱瞻墡真的可以更进一步吗?显然是有机会的,如果他想要争,和朱祁钰的概率起码是对半的,甚至他更高。
只是此时,敌人兵临城下,朝野不稳,一整个烂摊子摆在面前,不是安稳的太平天子,一不小心就可能宗庙倾覆。上位之后能否守住江山,才是更大的考验。因此,求稳、求名誉的朱瞻墡选择退出,也是明智的。个人观点,欢迎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