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1939年2月1日,八路军129师386旅在威县遭遇日军。
(资料图片)
上午10时许,十几辆汽车的日军携带几门山炮从曲周县出动,向386旅驻地发起突然袭击。八路军386旅补充团、344旅688团,在陈赓指挥下和突袭的日军在燕张葛附近发生激战。
结果,八路军歼敌100余人,伤亡120余人包括1名营级、4名连级干部。
战斗正酣之际,129师师部向386旅通报敌情,日军步炮骑1500余人夜宿赵家寨,要求陈赓和陈再道东进纵队协同围歼。当陈赓赶到赵家寨,日军已从386旅和东进纵队的空隙穿过,进入威县县城。
陈赓派688团夜袭威县,可是之前的破袭不彻底,部队无法登城,夜袭无功而返。
在冀南连战不胜,让一向乐观的陈赓也有些郁闷:难道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陈赓
全面抗战初期,八路军3个师的部队各领风骚,其中陈赓风头最劲。
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首开纪录,接着又在广阳、昔阳、温塘、午城井沟、町店等地接连打了几场漂亮的伏击战。120师也在雁门关、王董堡、邵家庄、滑石片等地连续伏击日军。而129师在七根村、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的伏击战,陈赓和386旅都是主力军。
红军时期,陈赓在鄂豫皖任红12师师长,手下3个团长许世友、高绍先和徐海东也是个顶个的猛将。抗战初期,陈赓出任129师386旅旅长,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也都是有勇有谋。
全面抗战进入第二个年头,129师率先离开太行山,进入冀南大平原。为了做好创建平原根据地的开文章,师长刘伯承先后把陈赓两大助手放了“单飞”:一个陈再道,一个李聚奎。
1938年初,刘伯承从385旅759团拿出4个连、1个骑兵连和1个机枪连组建了东进纵队,由陈再道、李菁玉带领进入冀南大平原。陈再道走后,补充团团长韩东山接任386旅副旅长。
随后,刘伯承又把386旅参谋长李聚奎拿出来,带领青年纵队开辟新区。到了年底,刘邓又让李聚奎到鲁西北组建先遣纵队。李聚奎离开后,深受陈赓信赖的作战科长周希汉接任386旅参谋长。
陈再道、宋任穷和李聚奎
冀南根据地,是八路军第一块“平原根据地”试验田。
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冀南根据地,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带领主力下太行进入冀南大平原,和疯狂“扫荡”的日军针锋相对作斗争。陈赓进入冀南后,386旅班子又发生了变动。
为了加强东进纵队领导,刘伯承将386旅副旅长韩东山调给陈再道当副手。
同时,延安又给陈赓派来一位悍将担任386旅副旅长。这位有名的悍将,就是陈赓在鄂豫皖红12师任师长时的团长许世友。和许世友一同上任的,还有从宣传科长升任政治部主任的苏精诚。
许世友到任后,还是改不了冲锋在前的“老毛病”,总喜欢和新1团在一起。
这个新1团可不是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口中那个扶不上墙的“程瞎子团”,而是129师386旅赫赫有名的主力团,当时的新1团在团长丁思林、政委程悦长带领下,每次战斗都有出彩的表现。
1939年1月,日军第10师团主力和14、27、114师团各一部共3万余人,兵分11路对冀南发起空前规模的“扫荡”。刘邓徐首长决定诱敌深入打一个伏击战,任务自然就落到陈赓386旅的头上。
可是,在山上屡战屡胜的386旅,到了平原却有些水土不服。
许世友
此时的386旅,除了旅长陈赓和政委王新亭,卸任的副旅长韩东山尚未到东进纵队走马上任,新任副旅长许世友已经在丁思林新1团混的脸熟人熟,参谋长周希汉的工作也已经渐入佳境。
同时,陈赓386旅上有刘邓徐等师首长“罩着”,下有韦杰344旅688团、386旅周厚良补充团、丁思林新1团和徐深吉771团4个主力团“托着”,可以说阵容强大兵多将广,没有理由不打胜仗。
可是事情就是那么奇怪,越是想打一个大胜仗,就越是可遇而不可求。因为冬天的大平原无遮无拦,没有青纱帐和树林做掩护,想要伏击武器装备和机动能力都占优的日军,的确有很多困难。
关键时刻,周希汉和韩东山给陈赓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距离威县30里的香城固和张家庄之间,有一条长约3里的低洼地。根据以往的经验,驻威县的日军14师团40联队一部如果受到八路军攻击,很快就会出动进行报复,这样386旅的机会就来了。
陈赓和王新亭等人研究以后,让许世友带上几个团长去看地形。
看完地形,陈赓、王新亭和许世友、韩东山等人拟定初步作战方案,上报129师师部。很快,师首长就同意了386旅的方案。陈赓和王新亭根据地周希汉、韩东山和许世友的侦察,部署如下:
771团、补充团突袭曲周、威县,骑兵连诱敌深入;344旅688团1营正面阻击,团主力埋伏在张家庄;386旅补充团埋伏在南香固、庄头村,与688团形成口袋阵;386旅新1团则负责断敌退路。
周希汉
由于陈赓、王新亭要到师部开会,临场指挥交给了周希汉。
参谋长周希汉早在鄂豫皖时期,就担任过这样的角色:参谋指挥军政主官。
而这一次,这位开国中将指挥的既有开国上将许世友,也有开国中将韦杰、徐深吉,还有开国少将韩东山、高厚良、程悦长、崔建功等人,也算是香城固伏击战一道别样的风景。
刚刚到职的副旅长许世友下到丁思林新1团,即将离任的韩东山下到老部队补充团。这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搭台唱戏和“下沉式”指挥,在卫立煌中央军和阎锡山晋绥军是不可想象的。
鄂豫皖时期的老战友各个都很给力,也让周希汉抛弃了顾虑放手指挥。
2月10日,688团团长韦杰指挥第三次袭击威县,日军8辆卡车200多日军、50多骑兵,携带4门炮,被八路军骑兵连一步步引入了伏击圈。771团、补充团、688团和新1团随即对日军形成四面包围。
在这次伏击战中,688团和补充团是伏击的主力,但最出彩的还是新1团。他们在在一马平川的香城固堵口子,经受住了日军疯狂的冲击。战后,被八路军总部授予“模范朱德青年团”称号。
香城固缴获的92步兵炮
香城固伏击战,386旅毙敌250余人俘8人,伤亡50人。
战斗结束当晚,“甩手掌柜”陈赓在日记中记下了这一“得意之笔”。战后,129师师长刘伯承也盛赞香城固是“模范的平原诱伏战”,就连第二战区卫立煌和重庆蒋氏也接连发来嘉奖电。
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在给朱老总、彭总的嘉奖电中说:“刘师陈旅聚歼威县南犯之敌,并多俘获,至深欢慰。”远在“陪都”重庆的蒋氏,也给朱老总发来嘉奖电:
刘师陈旅努力杀敌,斩获颇重,殊堪嘉许,即希传谕嘉勉。
遭到打击的日军,在遭受伏击第二天就纠集150辆汽车2000余人,一连7天对386旅追击报复,日军飞机还在香城固、东目寨狂轰滥炸。可是,此时的386旅早已南下进入山东冠县境内。
打赢“平原歼敌第一役”的香城固地区,从此则流传下来一首顺口溜:
三八六旅好儿郎,打头的人是陈王。沙滩布下口袋阵,转向湖上设罗网。
汽车大炮全击毁,日本鬼子见阎王。解了咱们心头恨,保住咱们好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