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确认最爱的纯元皇后被她的亲妹妹宜修所害,皇帝从牙缝中挤出四个字“佛口蛇心”,精准地对皇后宜修作出了评价。
皇帝与皇后这最后的对质时刻,皇后自知罪责难逃,压抑大半生的情绪也彻底释放。
这一刻,她压抑多年的委屈一股脑倾倒出来,她的一生,何尝不是一个悲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庶出”是跟随她一生的魔咒,不同于太后能够跳出这个魔咒,她始终被庶出的身份所困,没有能力跳出这一困局,限制了她做人做事的出发点,这一点儿倒跟安陵容的人生悲剧有些相像,限制了自身的格局,最终被甄嬛后来居上。
因为庶出,她害死了自己的亲姐姐。
宜修是乌拉那拉氏家族一个庶出的女儿,在家族中备受冷眼,而她的姐姐纯元则是家里的嫡女,天生优越,备受关注。宜修一直生活在姐姐的阴影之中。
终于有一天到了婚嫁的年龄,她嫁给了当时皇帝的四儿子,当时的四阿哥(后来的皇帝)做了侧福晋。
丈夫承诺她,只要生下儿子,就让她做福晋。
有爱情,有儿子,宜修渐渐从庶出的阴影中走出来,沉浸在幸福之中。
然而,大概是自己的姑妈身份地位越来越高,坐上了德妃的位子,自己的丈夫也得到皇帝高看一眼,她的娘家开始重视这支潜力股。
他们决定把嫡女嫁过去,从而全力支持这个女婿去争夺皇位。
于是纯元嫁进了王府,并且被四王爷一眼看中,从而专宠。
还沉浸在生下儿子,自己能当嫡福晋,儿子能当嫡长子的美梦中的宜修,眼看着自己的姐姐又来抢夺自己的幸福,心中五味杂陈。
丈夫硬是把承诺给自己的福晋位置给了姐姐,自己的儿子也成了庶子,这还不算,姐姐又怀了晕,自己的儿子因病无药可治,她想当然的认为这一切厄运都是姐姐带来的,儿子死了,带走了她全部的希望,她把仇都算在了姐姐身上。
凭着从小养成的心机,她暗暗地害死了姐姐和她的儿子,夺回了福晋之位,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因为庶出,她放弃了四阿哥。
儿子死后,宜修再也没有能够生下一男半女,随着年龄的增大,她再生个儿子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收养个别人的儿子,一步到位培养他当太子,是最务实的选择,皇后也无奈接受了这个现实。
然而,在选择谁当自己的儿子方面,她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她觉得,收养三阿哥是最合适的,因为三阿哥是皇帝事实上的长子,虽然是庶子,但只有自己生的才是嫡子,皇帝已经不可能是嫡子,那退而求其次,三阿哥就是地位最尊贵的,他的母亲是齐妃,他从小被养在皇宫里,是皇帝最看重的儿子,三阿哥是唯一的选择。
从小被养在圆明园的四阿哥曾想主动认皇后这个靠山,剪秋也劝过皇后收养四阿哥,但皇后毫不犹豫拒绝了。
皇后觉得,四阿哥的母亲身份卑微,连带四阿哥不受皇帝喜欢,即使四阿哥聪明伶俐也没什么用,在出身上四阿哥就输给了三阿哥,就像自己当年和姐姐,虽然自己更适合当福晋,但适合又有什么用?
如果换成甄嬛,会进行换位思考,四阿哥的生母是谁不重要,他成了自己的儿子,子以母贵,还愁不能改变身份吗?
但皇后已经被自己的思维所困,无法想到这一点儿,她固执地放弃了这次可以选择的机会。
因为庶出,她跟太后反目。
宜修能够当上皇后,除了自己姐姐死前的力荐,还因为太后这个大靠山。
太后早已发现是宜修害死了纯元,但为了家族的利益,她不得不假装不知道,还不遗余力地扶持宜修,她知道宜修比纯元更有手段,更能稳固乌拉那拉氏的地位。
但宜修自从失去儿子害死姐姐,就陷入了一种思维怪圈,她要千方百计巩固自己的地位,决不允许后宫有人可以凌驾于自己之上。
她以前受过的苦和委屈决不允许自己再受一遍,她现在是皇后,以后要做太后,而且是唯一的太后,不是圣母皇太后。
这样,她就不能让别的妃嫔生下的儿子当太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她们生下孩子,留下三阿哥是觉得三阿哥的生母齐妃没什么脑子,给她个太妃当一当就能满足。
后来发现齐妃是有当太后的心的,就设计除了后患。
太后对宜修做的事一清二楚,为了乌拉那拉氏的家族荣耀,她选择了忍耐,但她唯一不能忍耐的是皇后残害自己的孙儿,手心手背都是肉,要论起亲疏来,太后更倾向于自己的儿子。
太后屡次敲打皇后,暗示她她做的那些事自己都知道,让她早点儿收手,但皇后为了以后能当唯一的太后已经着了魔,华妃死后,甄嬛也被赶出了宫,后宫之中再无对手,她也无需太后的庇护,对太后的态度也嚣张了起来。
直到她想害死四阿哥弘历,太后忍无可忍同意了让甄嬛回宫来制衡皇后,从此皇后走上了下坡路。
皇后如果不纠缠于她庶出的身份,拥有一颗包容大度的心,学会换位思考和变通,甄嬛也就没有机会得到锻炼并上位,她依然能够坐上皇后的位置。
然而,自身的局限如果不从内部打破,外人是很难帮她完成这一转变的,只有自身不断学习、精进、反思,才有可能突破思维局限,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宜修如此,我们亦如此。
图片来自《甄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