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蒙古向明朝朝贡,这却让大明的钱越来越少。浙江巡抚彭印参在奏折中忧心忡忡的说,天下财富收入一年不过400万,可是蒙古每次来朝贡人员招待加回赠礼物,自己每年反而要赔掉360万。也就是说,大明一年赚的钱只够打发蒙古。所以,如果日本也请求进贡,皇上您千万别答应。被排除在朝贡体系之外的日本甚至还做了一次国家级的诈骗活动。


(相关资料图)

不仅如此,历史上由中国跟周边国家组成的朝贡文化圈中,里面更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表演。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皇帝也是人,也常常要演戏。例如各朝各代在处理谁是老大,也就是谁是宗主国,谁是藩属国这个问题上,往往你哄我,我骗你,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谋求自己的利益。

西域有个察合台汗国,国王叫也先不花。由于明朝在西域的情报工作做的很不合格,察合台汗国利用这一点,编造出几十个小号来向明朝朝贡,赚取高额利润。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甚至一边在甘肃抢劫物资人口,一边向明朝朝贡。在中国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传教士利玛窦,把朝贡这件事算是看的清清楚楚,他说明朝的万国朝贡只是骗人的,本质上是明朝在向世界各国朝贡。

我们不来评价朝贡体系的好与坏,来看看关于朝贡中的一些骗局,用开放的心态看世界,用轻松的心情来看戏。

骗也是分等级的,我们就先说说比较低级的骗法。首先,有些国家其实根本就没向中原朝贡,但有人会冒充该国的使节甚至国王来上贡。例如洪武七年,暹罗,也就是泰国商人沙里波,他就冒称是泰国的国王来进贡。不过他的演技不到位,装的不够像,被朝廷识破了。既然有被识破的,那也说明还有很多其实是没有被识破的。

明朝初年,很多海外商人三五成群的组织起来,随便写篇表文,假装自己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就前来进贡。

当然这种冒充国家代表的行为并不只发生在中国。在《罗马帝国衰亡史》这本书中记载了罗马皇帝奥勒良,他在举办凯旋仪式的时候,观礼的人群中也有中国使臣,这大概率是商人来假冒的,甚至都不是中国的商人。

说回泰国商人冒充国王的例子,要是泰国国王知道这件事,肯定气得吹胡子。这倒并不是因为被人冒充,而是说到底他根本就不想进贡,在他心中,他跟中原皇帝是平起平坐的。

不过在中原这边的很多记录中,说是泰国国王毕恭毕敬地向中国磕头进贡,这是怎么回事呢?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曾经提到,泰国给中国皇帝的表文实际上并没有称臣纳贡的意思,但中国这边给翻译却是泰国国王毕恭毕敬的向中国皇帝磕头。历史上,泰国和缅甸等国家确实经常跟中国礼尚往来,来的人是真的,带的东西也是真的,写的信也是真的,但朝贡却不是真的。这是因为他们所写的表文跟中国人的翻译版本意思很不一样。中国的皇帝看了这些翻译的表文,以为这些皇帝在向自己称臣纳贡,但实际上他们看的并不是原文。

被迫享受这种待遇的还有大英帝国。乾隆晚期,玛格尔尼访问大清,亲手呈给乾隆爷英国国王写的国书,而且还带来了枪、望远镜、地球仪等礼物。玛格尔尼是来谈合作、谈生意的,信件中也丝毫没有什么进贡的意思,因为英国人认为两国是完全平等的。英国人甚至有些看不起荷兰人的做法,因为荷兰人为了讨好大清皇帝,三跪九叩,摆出低下的朝贡的姿态。不过英国人写给乾隆的信用的是英文,并没有亲自翻译成中文。所以乾隆读到的翻译版本里面大谈特谈,说英国国王毕恭毕敬给中国皇帝磕头,这哄得乾隆爷很是高兴。

送走了玛格尔尼后,乾隆爷赋诗一首:前有葡萄牙来朝贡,今有英吉利来效忠。

我们现在来说说第二种骗法,朝贡的仪式是真的,但是,阳奉阴违。这次的主角是越南。在中国的藩属国或者叫小弟中,越南、朝鲜、琉球是模范小弟,是藩属国中的第一梯队、好学生,清朝的皇帝就多次夸赞这三个忠心耿耿的小弟。但越南实际上对中原王朝是连哄带骗的。

首先,在国号上,大天子,小诸侯,中国可以称大,但外藩是不可以的,这是礼仪或者叫规矩。但越南从北宋初年独立之后,一直在国号前加大字,自称大越,直到清朝中期才改国号为大南。在越南的古城遗址博物馆中,可以看到发掘于丁朝宫殿遗址的红砖,红砖上刻着大越国君的铭文。不过宋元明清的皇帝看不到这些铭文。

越南丁朝是北宋初年由丁部领建立的,当时他向大宋遣使上贡,大宋皇帝赵匡胤封他为交趾郡王。但赵匡胤同志显然不知道,小弟私下里是自称大越的,自称大圣明皇帝,自建年号,在越南国中也建立九品官制,从中央到地方,处处都跟中国一样。这属于偷偷当大哥的僭越行为。

到了明代,越南国王甚至连名字都造假,在跟明朝交涉的时候一般用假名,在国内的时候才用真名。道理很简单,儒家文化是要面子的文化。越南人认为向中国进贡,向中国皇帝磕头是耻辱,所以在国内祭天的时候用真名,但面对中国的时候用假名。

这种两面派做法在中国看来是欺骗,不过在越南人看来其实是高明的谋略,是机智巧妙的外交。例如越南的近现代学者,也是阮朝唯一的首相陈仲金,他在《越南史略》这本书中就提到,越南皇帝的这种做法表面上屈居人下,实际上独立自主,这样可以避免被干涉内务。

越南当代的史学家陈国旺、何文进撰写的《越南封建制度史》中也是评价这是一种灵活的外交策略。

事实上,这种灵活的外交策略不仅越南人用过,中国人自己也会用。在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自己被迫当小弟,向对方称臣纳贡的时候就会用到。

故事发生在南宋绍兴八年,金国派出使臣来跟南宋谈判。这两个使节一个叫张通古,头衔是诏御江南使,另一个叫萧喆,头衔叫做明威将军。这两个头衔已经把意思说的很明白了,金国是宗主国,南宋必须称臣纳贡,成为藩属。

南宋皇帝对于金国的要求几乎通盘接受,不过有一点不放心,就是要当面向金国使者下跪,这点很难接受。赵构自己倒不介意,但军民可不见得,所以到时候出来闹事就不好办了。最后有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制造一个借口,说皇帝正在服丧,皇帝不能亲自参加,让秦桧来代替皇帝来接受诏书。而且为了少丢面子,仪式中的文武官员也是请老百姓扮演的。

到现在我们已经说了几种朝贡中的造假现象,有用假名字的,有用替身的,阳奉阴违的,有实际上不是朝贡但被中国说成是朝贡的。而历史上还有个国家由于无法向中国朝贡,进而曲线救国,通过控制第三国来完成朝贡的。

明朝末期,万历37年,日本攻占琉球,把琉球变成日本的藩属国,并对外封锁消息,清朝入关后,继续向琉球派遣使节,册封琉球国王。

清朝的使臣到达琉球后,日本就开始了大型表演活动,日本把自己在琉球上的痕迹都巧妙的掩盖起来,并把驻琉球的官员全部撤到另一个岛上,并让琉球人不对清朝使臣透露任何信息。清朝曾向琉球派过十多次使臣,使臣每次在琉球待六个月,回去之后还会写书呈给清朝皇帝,竟然一次都没有发现琉球的秘密。相反,日本还利用琉球跟中国的朝贡,不断地探取清朝的情报秘密,而且琉每次向大清朝贡赚来的高额利润都进了日本人的口袋。清朝的皇帝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给小弟的赏赐其实都流入了他人的腰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