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资料图)
【译文】
全军后退,以避开强敌,这种退却跟军队驻扎在左边或右边这种正常用兵之法并不相悖。
【故事】
彝陵之战退围攻
三国时期,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正月至六月,东吴大将陆逊率军与刘备率领的蜀军相峙于青道虢亭。当时,汉主刘备举军东下,锐气正盛,且乘高守险,难以抵御。
陆逊主张实施退却战略,“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静制动”。
刘备力求速战速决,于是派吴班带领数千人在平地立营,想以此引诱吴军出战。陆逊非但拒不出战,反而连续退却七百里。任凭蜀军百般讨战,他也坚持守而不攻,并劝告中将说:“吴班讨战,其中必有诡计,我们姑且再观望一下吧!”
刘备见诱敌之计不成,只好撤出埋伏在山谷中的八千伏兵。
是年闰五月,陆逊仔细观察形势,准备由退却、防御转为进攻。其他将领认为,若要进攻刘备,应当在初来的时候。如今步步退却,蜀军已在东吴国境六七百里内到处设有重兵把守,这时进攻一定不会取胜。陆逊则说:“我军连续退却,他们找不到我们的空隙,蜀军士兵已经很疲惫,士气低落,又找不到好的计策。因此,现在正是我们用计打败刘备的时候。”于是,他命令士兵每人拿一把茅草,用火攻的方法,袭击蜀军。得手后,陆逊便率领全军人马同时发起进攻,攻破蜀军四十多个营,蜀军将领杜路、刘宁等被迫投降。刘备逃上马鞍山,将军队沿山环列,进行困守。陆逊督促所有将领四面猛攻,蜀军全军溃败,死伤数以万计。刘备又连夜逃走,靠着沿途焚烧辎重器械,堵塞山路隘口,才阻住吴军的追击,得以逃进白帝城。
三十六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三十六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