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黄帝,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被尊祀为“人文初祖”。本姓公孙,后改姬姓,也有说巳姓。名轩辕,一说名轩。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山海经》记载:“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成语“旱魃为虐”,意思是发生极为严重的旱灾。
《管子》记载:“黄帝得蚩尤而明乎天道;得太常而察乎地利;得苍龙而辨乎东方;得祝融而辨乎南方;得大封而辨乎西方;得后土而辨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下治。”;“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
《归藏》记载:昔黄帝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
黄帝在得到广成子的教化后,便在崆峒山上建观修道,参悟自然轮回、万物生长规律,并且常与精通医术的岐伯、精通中药炮制的雷公等大臣坐而论医,阐述病理,以“岐黄之术”教民疗治百病,最终成就了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上古三大奇书之一,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以黄帝和岐伯等人的对话形式著书,是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所以,现世称医道为岐黄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