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鸦片战争

中英鸦片战争,开始于 1840 年 6 月 22 日。


【资料图】

英国的策略是,封锁中国出海口、打一两次胜利的战役,通过显示大英帝国的强大,给中国造成压力,迫使清政府屈服,以接受英方提出的赔偿销毁鸦片的损失、战争费用、割让岛屿及开放贸易等目的。

作为战争第一阶段核心事件的巴麦尊《致中国宰相书》,是战争开始前,由首相巴麦尊以外交照会方式提出的、以战争方式强迫中国接受的一份战争条约①。

此公文一式三份,英国人原计划分别在广州、甬江口或长江口或黄河口、天津三地投送②,懿律和义律因英国人在广州被缴烟丢了面子,不愿与广州的林则徐打交道,故没有在广州投送。

按当时清政府的规制,只有广州的官员才有权限处理涉及欧洲贸易及其相关事务的权限,其他地方,如厦门、镇海等地官员没有被授权可处理涉及洋人的事务,接了英国公文就是违背规定要被查办。

因此厦门和镇海两地官员不敢接受此公文,阴差阳错,结果引发厦门战役和镇海战役。最后琦善依道光谕令在天津接了英国公文。

此后进行的各种战役都主要围绕着这份公文进行,在英方是以战迫使中国接受公文提出的条件,在中国一方是通过战斗抵抗英国的侵略,并通过谈判和战争策略的交替使用,企图降低这份公文所提条件对中国主权的伤害。

这其中,战、和、抚的内部争议也异常激烈,因而在战略和战术两方面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而中国兵力的分散、战略目标的不明确、舰炮与火器的落后、军事体制的制约以及未能动员战区民众奋起抵抗侵略者的政策,招致战役每每失利。仅就兵力而言,本土作战的中国也没有占到多少优势。

茅海建的研究成果对此给出了符合实际的明确结论。战争过程中,在实际交战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中方绿营总兵力约 22 万人,八旗兵力投入很少。

而这 4 省实际交战地虎门、广州、厦门、定海、镇海、宁波、乍浦、吴淞、镇江等 9 地的平时守兵合计为 3 万人。由于战事仓促而起,能够实际投入的兵力远远不够,只能急忙从全国各地抽调兵力。

据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所做的统计,战争期间总共从 15 省(含东北三将军辖地)抽调兵力 5.1 万人,增援广东 1.7 万人、增援浙江 1.8 万人、江苏 1.3 万人(大部分由原增援浙江兵丁而来)、直隶 1 万人,锦州 1 千人,芜湖 1 千人。加上原沿海各省由本省驻防兵力中抽调的兵力及交战地的兵力,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实际动员的兵力约为 10 万人③。

这 10 万人还要分散在沿海各个交战地点来进行防御。“鸦片战争中较大规模的战役和战斗共 12 次,除 1841 年 5 月广州之战和1842 年三月浙东之战时因获各省援军而保持兵力上的优势外,绝大多数的战役战斗清军的兵力与英军相距不远,而在 1840 年 7 月定海之战、1841 年 1 月沙角、大角之战和 1842 年 7 月镇江之战中,反是英方占了兵力上的优势。”④

经过漫长的 1 年多的沿海攻击,英方并未达到既定的目标。这使英方看到,仅靠沿海攻击,不可能达到屈服中国的战略目标。于是,1841 年冬,英国决定发动春季扬子江战役,以便“割断中华帝国主要内陆交通线的一个据点”——扬子江与运河交会地镇江⑤,目的是深入腹地,并阻断对北京至关重要的运河漕运。

于是,英国集结了 25 艘战舰(火炮 668 门)、14 艘武装轮船(火炮 56 门)、运输、医院、测量各类船只 69 艘、海军和陆军总兵力 2 万人这样一只强大的兵力,于 1842年7月 21 日展开了对镇江的攻击。

此时镇守镇江的兵力计有 1600名旗兵,2700 名来自四川、湖北、江西的援军,另有用于火攻的船、排 150 只。

结果是清军战死 239 人,伤 264 人,失踪 68 人,镇江为英军占领,英军为此付出了死 39 人、失踪 3 人、伤 130 人的代价。⑥

战役结束后,英军留下第二旅及炮兵一部占领镇江,主力撤离并沿长江浩荡而上,准备攻击江南重要名城南京。

在此情况下,清政府被迫与英方于 1842 年 8月 29 日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此后又被迫与美国和法国签订了内容大致相同的《中美望厦条约》及《中法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而由广州人拒绝英国商人依据《南京条约》入城而引发的 1857-1860 年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样以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及作为换文的英法俄三国《北京条约》而结束。

加上此后和此前的各项不平等条约,使得 1840-1911 年间的72 年时间里,欧洲及美国、日本等西方与欧洲化国家,依靠炮舰和武力胁迫,强加于中国的各类不平等条约约百项⑦,并通过不平等条约占据中国的领土,侵犯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

二、对中国的主权侵犯及财富掠夺

这些不平等条约协定总赔款为 7.6399 亿两白银,相当于中国 9 年左右的岁入(甲午战争时岁入约为 8900 万两),如果根据 1901 年《辛丑条约》将 39 年分期利息计入,协定的总赔款额约 12.9622 亿两白银(实际支付 11.7143 亿两)。

自从英国 1839 年 10 月决定侵华战争并计划着由中国代为支付战争费用以来,大小战争几乎都是列强借着各种借口预谋实现其在华“利益”而发动的,但每一个国家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由中国来为他们支付侵略中国的费用,不管是中国战败(大多数)或是战赢(如中法安南战争)。

使人难以理解的是,一向讲究法律精神的英国、法国、和美国,不知根据什么样的国际法和什么样的依据,认为侵略战争的费用应该由被侵略的国家来支付。实在不清楚他们是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崇高原则及高尚精神忘了,还是当革命者变成侵略者时,这些原则和精神不需要继续矫饰了?

这再一次表明,世界文明的欧洲化过程,就是一个以殖民征服、异族杀戮、财富掠夺和传播文明偏见为主要特征的过程。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凡是自愿接受商业-军事体系文明的民族或国家,必然会因接受商业-军事体系的生存哲学,而陷于对物质的强烈占有欲和对财富的贪得无厌这样的处境。

靠趁火打劫和蛮不讲理而擭取中国 161 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俄罗斯是这样,本来就屺觎中华帝国的财富而借甲午战争敲诈中国 2.315 亿两白银的日本也是这样。

甲午战争的赔款是一笔相当于日本国库年收入(8 千万日元)约 5 倍的巨额财富。日本天皇从赔款中要走了 2000 万日元,还用这笔钱建立了钢铁厂、造船厂、枪械厂、银行、学校等。在学校里,老师们拿着好吃的烟台苹果告诉孩子们,长大了带着枪到中国摘苹果去!这样,有了这笔巨额赔款,一支凶残且无人性的军队被训练出来,成为 30 年后日本侵华战争的主力。

对中国经济权利的侵犯主要是通过口岸开放及关税控制实现的。到 1905 年时,列强通过武力或武力胁迫,使中国同意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天津、汉口、江宁、台湾(台南)、重庆、苏州、杭州、长春、哈尔滨、满州里、安庆、吐鲁番、乌鲁木齐、岳阳等约 92 个城市通商(1917 年),在这些城市中各国一律享有所有的治外法权和利益均沾权利。

这些开放口岸全部都是基于不平等条约以侵犯中国的关税权、独立司法权、领土防卫权及资源保护权的方式被迫开放的,是列强各国在中国从事“自由贸易”、“自由传教”、“自由旅行”、“自由抢中国的财富”、“自由侮辱中国人”的重要基地。

自1854 年后,上海的海关关税开始由洋人(英国的威妥玛、美国的贾流意、法国的史亚实)代收,1863 年起由英国人赫德出任中国的总税务司(由中国任命的为中国政府效力的官员),这位总税务司的相对公平和公正的努力,确保了依靠不平等条约建立的条约贸易制度的正常运转,使得在列强海军支配下的近代商业,以口岸为中心逐步成长。但在辛丑条约签署后,作为赔款担保的海关关税、厘金、常关税、盐税的收入,开始源源不断地汇入列强的赔款帐户。

而对中国伤害更大的是在此期间的割地狂潮、势力范围划分与对中国的控制。

欧洲人和已经欧洲化的日本人和东斯拉夫人,并没有满足从赔款和口岸通商中获得的财富,还希望借助对中国土地的擭取及控制,控制中国的市场和资源,并实现他们曾经在美洲、南部非洲、大西洋地区、印度次大陆等地区所曾经成功实现的那样,将中国变成殖民地。但有两个客观的存在一直阻碍着它们野心的实现。

一是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始终是侵略者所惧怕和忌惮的,尽管清政府无能,但在东亚平原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杀戮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容易了;

二是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加入掠夺阵营,使列强之间保持着既相互联合又相互制约的格局,任何一国想独霸某一方面的利益,都会遭到其他国家的限制和杯葛。

这一方面使中国免遭被全土征服的命运,另一方面,也使瓜分中国以及在中国确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夺的新焦点。

因此,自 1860 年英法联军撤出北京后,除了俄国擭取 161 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土地外,列强诸国便忙着胁迫清政府,通过割让、租借、建立租界、控制铁路属地等,控制和占有中国的土地与资源,形成了持续近 40 年的割地和势力范围瓜分狂潮。

其中:割让领土 4 块(香港、澳门、台湾及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租借土地 2819 平方公里(德国租借胶州湾 552 平方公里,俄罗斯租借了旅顺 507 平方公里、大连 609.3 平方公里,后转借给日本,英国租借了威海卫 731 平方公里、九龙半岛 7.7 平方公里,法国租借了广州湾 518 平方公里);占据租界82212 亩(54.26 平方公里):28 处租界分布在上海、天津、广州、汉口、厦门等 14 个城市⑧;支配类似于租界的避暑地 5 处(江西庐山、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河北北戴河、福州鼓岭);占有铁路属地及资源(俄国及日本霸占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及沿线 30 里内附属地,德国霸占了胶济铁路及沿线 30 里附属地)。

不仅如此,还将中国按照列强意愿划分为不同的势力范围:英国从清政府取得不将长江流域让于他国的保证,使这一地区成为英国势力范围;同样地,福建和山东沿海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胶东半岛成为德国人的势力范围,云南和两广地区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东北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中俄战争后,东北成为日本势力范围);美国因陷入美西战争和古巴革命,而成为唯一“清白”的大国⑨。

【本文完】

注释

①该文件提出的 5 项战争条件如下:(1)赔偿货价(被林则徐销毁的鸦片);(2)中英平等外交;(3)割让岛屿;(4)赔偿商欠(行商所欠英国商人的款项);(5)赔偿军费。参见: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溃,第 173 页。

②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溃,第 160 页。

③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溃,第 54-57 页。

④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溃,第 58 页。

⑤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溃,第 431-432 页。

⑥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溃,第 440-444 页。

⑦主要不平等条约如右:1841 年 5 月 27 日中英《广州协定》,协定赔款 600 万两;1842年 8 月 29 日中英《南京条约》,协定赔款 2100 万两;1843 年 10 月 8 日中英《虎门条约》,1844 年 7 月 3 日中美《望厦条约》,1844 年 10 月 24 日中法《黄埔条约》;1854年 7 月 5 日《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8 年 6月 13 日中国与英法美俄四国《天津条约》,赔款 600 万两;1860 年 10 月 24 日中国与英法俄三国《北京条约》,赔款 1600万两;1961 年 9 月 2 日中德《通商条约》;1864 年 10 月 7 日中俄《塔城条约》;1871年 10 月天津教案向法国赔款 40 万两;1874 年 9 月 10 日中日《北京专约》,向日赔款50 万两;1876 年 9月 13 日中英《烟台条约》,向英赔款 20 万两;1881 年 2 月 24 日中俄《圣彼得堡条约》,向俄赔款 500万两;1883 年中俄《科塔条约》;1884 年 8 月 11 日《中法和约》;1887 年 12 月 1 日中葡《北京条约》;1890 年 3 月 17 日中英《藏印条款》;1895 年 4 月 17 日中日《马关条约》及《赎辽协议》,赔(赎)款 23150万两;1896年 6 月 3 日《中俄密约》;1896 年 7 月 21 日中日《通商条约》;1898 年 3 月 6 日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 年 3 月 27 日中俄《会订条约》;1898 年 6 月 9 日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 年 7月 1 日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1899 年 11 月 11 日中法《广州湾(湛江)租界条约》;1901 年 9 月 7 日14 国《辛丑条约》;赔款 45000 万两;1905 年 12 月 22 日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6 年 4 月 27 日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及拉萨条约》,赔款 250 万两;1911 年 12 月 20 日中俄《满州里界约》等。

⑧上海美英公共租界 33503 亩、法租界 15150 亩;广州英租界 264 亩,法租界 66 亩;天津英租界 6000 亩、法租界 2800 亩、美租界 130 亩、德租界 4200 亩、日租界 2800 亩、俄租界 6000 亩、意租界 800 亩、奥地利租界 1000 亩、比利时租界 700 亩;汉口英租界 795 亩、德租界 600 亩、俄租界 414 亩、法租界 187 亩、日租界 622 亩;厦门英租界 70 亩,鼓浪屿公共租界数百亩;日租界杭州 900 亩,苏州 480 亩,重庆 700 亩;还有九江、镇江英租界、芜湖公共租界、哈尔滨俄租界、福州日租界、沙市日租界等多处。

⑨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第 278 页。

版权说明:本文的内容版权归作者居原氏所有,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本文图片或视频资料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