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历史上,只有三个家族做到了“一门三相”,其中两个家族是北宋的,分别是东莱吕氏(吕蒙正的家族)、真定韩氏(韩琦的家族),而南宋只有一个,这就是四明史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四明史氏是南宋最显赫的家族,家中不仅出现了三位丞相,他们还敢矫诏,废掉准皇帝,另立新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帝师史浩

1160年,宋高宗赵构册封养子赵玮为建王,同时给建王安排了一位老师。建王的这位老师名叫史浩,是明州鄞县人,于1144年考中进士,历任太学正、国子博士。因建言册立皇子,史浩受到宋高宗的赏识,“除秘书省校书郎兼二王府教授”。在史浩的悉心指导下,赵玮最终“胜出”,博得宋高宗的赏识,成为南宋皇位的继承人。


(资料图片)

1162年,宋高宗禅位,建王赵玮(改名赵眘)继承皇位,即宋孝宗。作为皇帝的老师,史浩自然受到了重用,他先是担任翰林学士,接着又升任尚书右仆射,也就是宰相。史浩上书为岳飞平反,得到了皇帝的许可。不过,在隆兴北伐这件事上,史浩与宋孝宗发生分歧,因此辞去职务。后来史浩再度拜相,于1194年病死,终年89岁,被追封为会稽郡王。

二、权臣史弥远

1207年,韩侂胄主导的“开禧北伐”遭到失败,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勾结,杀死了韩侂胄,然后用其首级向金朝议和,之后史弥远就成为了南宋的丞相。史弥远是史浩的第三子,于1187年考中进士。史浩在世的时候,史弥远的官职并不高,他是韩侂胄一手提拔起来的,在两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六品小官成为三品大员。

杀死韩侂胄后,史弥远的地位不断上升,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丞相生涯。他执政时期,向金朝求和,还恢复了秦桧申王的爵位以及忠献的谥号。与此同时,史弥远还推行扶持理学的政策。1223年,在宋宁宗病死时,史弥远与杨皇后再度勾结,矫诏废掉了太子赵竑,改立赵昀为皇帝,即宋理宗。1233年,69岁的史弥远病死,被追封为卫王。

三、丞相史嵩之

2012年,浙江余姚发掘了一座古墓,墓主人名叫史嵩之,是四明史氏的第三位丞相。史嵩之是史弥远的族侄,他的父亲名叫史弥忠。1220年,史嵩之考中进士,在襄阳地区任职,官至京西、湖北制置使,知襄阳府。金朝灭亡后,南宋发起了“端平入洛”的行动, 尽管史嵩之反对出兵,但他仍然为此事承担了责任。

南宋与蒙古的战争爆发后,史嵩之任用孟珙等名将,将蒙古军队击退,因此立下了战功。1240年,史嵩之被任命为右丞相、枢密使。然而,此时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史嵩之被迫离职。之后,“嵩之为公论所不容”,在家闲居13年的时间。1257年,史嵩之病死,终年69岁。在史嵩之死后,四明史氏最终走向衰落。

参考资料:1.《宋史》;2.《续资治通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