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3日,饭冢国五郎在庐山脚下被击毙。
饭冢国五郎像 图源:知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饭冢国五郎( 1887-1938 年)日本陆军军人,最终军衔为少将,生于日本群马县,曾参与西伯利亚干涉。1937 年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担任第 101 师团 101 联队队长,参与武汉会战。1938 年 9 月在进攻庐山时,被国民革命军在九江星子县击毙。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饭冢国五郎是武汉会战南浔战役期间战死于九江的军衔最高的日军将佐,联队队长是大佐,等同于国民革命军上校。他死后被追晋为日本陆军少将。饭冢被击毙的过程,近年来有个版本流传甚广,甚至被拍成了纪录片,故事特别精彩生动,常见的标题是:一个因为摆 POSE 被打死的日军少将。笔者选了其中一则,简录如下:
饭冢国五郎,日本陆军少将,101 师团 101 联队联队长。有一段时间,日本东京各大电影院连续放映“军神饭冢联队长”的战地录影。
1938 年 9 月 3 日,武汉会战前期,日本著名战地记者小悮行男一行到庐山前线采访饭冢。庐山一线中国军队奋勇抵抗,中日双方在东孤岭浴血苦战,饭冢连续发动了 15 次进攻,依然无法击破中国军队的防线,损兵折将。
东孤岭战场 图源:《见证九江抗战》
因为苦战,饭冢晒得极黑,眼睛里全是血丝,胡子已经多日不刮,显得相貌狰狞。尤其是天气酷热,他上身赤裸,显得颇为凶猛。于是,小悮就建议饭冢给他们摆几个姿势,好让自己回国后展示给民众,看看自己国家的将领在中国有多么的威风。被几个记者一捧,饭冢推辞不过,便来到了记者们选的一个比较符合战场气氛的高地,拔出指挥刀又吼又叫,又蹿又跳。
日本记者为了表现效果,给饭冢扣上了一顶钢盔!当时日军钢盔的涂漆有些问题,华中正是炎热季节,长期暴晒,偶尔又是一场大雨,使用久了,钢盔的绿漆剥落,露出钢底,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某纪录片截图 图源:陈再阳
但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高地处在中国阵地的对面。于是,中国哨兵就发现远处有一个灯泡似的东西在那里又蹿又跳,定睛细看,是个鬼子!但中国兵也没什么办法,毕竟距离太远,中国产的汉阳造步枪射程不够。当哨兵们看着鬼子耍酷没辙的时候,忽然见几个老兵晃晃荡荡沿着战壕走过来了,他们背的是三八大盖儿。日本造三八大盖儿,射程远,射击精度也高,饭冢所在的那个高地,汉阳造打不着,三八枪的射程可是正好合适。
哨兵班长赶紧把几个老兵拦下,说明了情况。老兵们也觉得这鬼子太猖狂了,老兵油子枪法好,说着说着就动了真格的,把枪一摘就瞄上了。只听“砰”的一声,饭冢应声而倒。子弹从后心钻进去,穿过了他的心脏,所谓的“帝国军神”,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就见阎王去了。
饭冢的骨灰盒和遗物 图源:搜狐网
这类文章一般会配上各种表情包和《亮剑》剧照,读起来起来跌宕起伏,结局令人拍手称快。笔者当年第一次读时,也觉得甚是快意,再想到发生在庐山,快意加倍。
然而,这是一篇故事,不是史料。史料中不允许出现某某“觉得”、“想到”一类的词汇,也不应该有情绪化的描写。故事一定会背离史料,有的相对靠谱,有的却会瞎编。
笔者查询,这些文章都改写自某位著名旅日作家作品——《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作者长期在日本工作,自称收集了很多侵华日军的回忆录,因此用第一手的史料“还原”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抗战史料,该书出版后引起轰动,曾获“香港亚洲周刊2007年度华文圈非小说类十大好书奖”。
《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萨苏
笔者找到了该书中有关饭冢国五郎被击毙的那一段,它出现在《甲首三千——记抗战中日军的钢盔》一章中,本章讲述日军钢盔的故事,尤其强调因为上面有个闪亮的五角星,像个靶心一样,特别招枪子。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饭冢国五郎因为戴着钢盔被狙击的故事。萨苏写的文字比上面引述的故事更长,更精彩,也更能瞎编。
这篇文章的漏洞实在是太多了,都不值得一一列出,萨苏不是根据史实在讲故事,而是在伪造历史。虽然他在日本收集的部分日军的回忆、照片之类的,但饭冢国五郎之死的故事,他居然说来自于独九旅的官兵回忆,并无日本方面的材料。
《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书中截图
萨苏从不展示、说明他的资料来源。据笔者研究查询,也未能找到相关的抗战回忆文章。或许会有读者说,可能萨苏真的有相关资料,不是编的。那么笔者来告诉您,如何识别瞎编的历史。
请注意这段故事是按照影视逻辑来写的:交待环境与人物,有记者采访,有人物外观描述,有现场表演等等。然后,注意,是镜头一转,摄像机到了中国阵地上,有人物,有情绪,有表情,有动作。请问这是什么?这叫“上帝视角”,是在拍电影,没有日本记者的回忆,没有日军的证词,仅凭他声称的某个中国官兵回忆,如何能推演出这段故事,他怎么知道一枪打死了对方的军官?作者是上帝才有可能。800 米外一枪干掉日军少将精彩绝伦,抗日神剧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被击毙前饭冢只是大佐,他的级别轮不到当“军神”,他是战死后才被吹捧起来的。
《武汉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真实的历史是什么?真实的历史没那么精彩。国军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回忆称:“又我在德星公路方面,原已筑成多线预备阵地,自星子至德安,长约三十公里,与敌第 一〇一师团苦战两月,节节抵抗,未尝不战而弃寸土。”据第九战区第一兵团作战科长赵子立回忆:“东西孤岭,在庐山东南麓,居高临下,瞰制着德星公路,是日军必攻、我军必守的要地。日军连续进攻十余天,九月三日,占领东孤岭。我军七日退守西孤岭。日军又一连猛攻四天,十二日又占领西孤岭。守德星公路的我第二十五军、第六十六军等部,他们浴血奋战,将日军第一〇一联队长饭塚大佐击毙。”
东孤岭战场 图源:《见证九江抗战》
饭塚是如何战死的?日方的史料记载得很清楚。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昭和十三年(1938)九月三日中午一时二十五分,饭冢国五郎大佐在星子西南的战斗里中弹身亡。
《朝日新闻》1938 年 9 月 4 日
日军的战报对这场战斗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战斗过程、各级军士姓名等。战报写明:右翼队长饭塚大佐在秀峰寺西南香炉峰棱线,被枪弹贯穿胸腹部,重伤不治而亡。棱线即山脊线,饭塚被打死的地点,就是现在秀峰景区缆车行走的那条山脊。
日军战报 图源: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因此,对照我方将领回忆,可以很容易还原当时的情形。饭塚率领部队连续攻击东孤岭十余天,在9 月 3 日终于拿下了东孤岭。由于战损极大,他亲自率队发动冲锋时被击毙。攻击秀峰时日军是仰攻,山坡陡峭,守军视野很好,挥舞着指挥刀的军官当然会被国军枪手优先照顾。
日军战报 图源: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从这段史实更可以说明,那段故事是瞎编的。到了最后的攻击日,双方都杀红了眼,居然会有一位高级军官,无聊到光膀子戴着钢盔,挥舞着军刀在阵地上摆POSE?日军的军纪也不会那么涣散,记者在现场也拍摄了进攻前的照片,下图就是日方为了打造“军神”在饭冢死后发布的照片,图中那位站在正中,头戴钢盔手拄指挥刀的就是饭冢,或许这是他生前留下来的最后一张照片。请问:这位穿戴整齐厚实的军官,像是个光膀子舞刀的狂汉么?那个掉了漆闪闪亮亮的钢盔就是这一顶么?
饭冢战死前的照片 图源:陈再阳
南浔战役庐山两翼的战斗异常惨烈。庐山北麓的金官桥,德星公路的东西孤岭,从七月底一直打到九月中旬。近两个月中,中国军队一改之前一触即溃的情形,以超强的战斗意志,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也让日寇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不仅是联队长饭冢被击毙,他手下两个中佐也战死于东孤岭。9月 28 日,101 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伊东政喜,在隘口街附近指挥战斗时,遭到中国军队山炮击伤,险些丧命。同日,该师团103 联队长长谷川幸造大佐(与饭塚平级)被击毙。
日军在秀峰脚下焚烧饭塚大佐遗体 图源:搜狐网
101 师团在南浔战役中损失近 3000 人,101 联队和 103 联队在后面的战役中全军覆灭。中方的损失多大呢?笔者告诉您一个不忍直视的数据:中日战损比为7 : 1。这就是真实的战争,没有轻松游逛的老兵,没有张牙舞爪摆POSE,没有抗日神故事,有的只是铁和血,一寸山河一寸血。瞎编历史是在亵渎抗日战争,尊重对手才是尊重自己。
日军向饭冢国五郎墓举枪致意 图源:陈再阳
饭冢国五郎死后,遗体在秀峰寺火化,骨灰和遗物被送回日本。日军先在秀峰寺前临时用木头做了个长方形墓碑,后来在一块较大的岩石上刻字,制作了永久墓碑,立在秀峰的龙潭旁。
饭冢国五郎之墓 图源:陈再阳
这块墓碑石后来坍塌在地上,因风化字迹渐渐漫灭,也无人注意。2011年,秀峰景区的承包者发现这块石头,做了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将石头重新打磨,去掉原有的刻字,重新雕刻,并装饰、描红,新字体与之前的完全不同。经营者将墓碑再次立起以招揽游客,后来的管理者觉得不妥,又将墓碑掩埋起来。
笔者觉得,这位日酋的墓碑有必要向公众展示,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只要做好说明。它可以讲述那场发生在1938 年夏天的惨烈的南浔战役,它更可以用来告诉世人:这就是侵略者的下场。
2013年,因下雨再次暴露出来的饭冢墓碑 图源:搜狐网
我们更应该在庐山脚下的抗日战场树立纪念碑,让我们的后代永远不要忘记这场铁和血的历史,而不是让那些神故事、神剧传播虚假的、侮辱先辈的历史。
注:特别感谢庐山市文史专家陈再阳先生,文章在《九江日报》上发表时加入了他的署名。为了保证报纸首发,本篇发布日期延迟,又因为排版时复制黏贴发生重大错误,只好删文并推迟一日重发,故今天发布了两篇文章,另一篇讲述是 1998 洪水的故事。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