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在贾南风不断弄权最后搞砸了之后开启了著名的八王之乱,而北方的少数民族也就是这时候趁乱而起,扰攘中原,出现了永嘉之难,二帝被俘。剩余人员开始衣冠南渡,东海王司马越手下的琅琊王司马睿跑到建业称帝。想当年孙皓被俘,司马炎还拿他开玩笑:“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孙皓立刻回了一句:“臣子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本来这只是两个皇帝之间的玩笑话,没想到一语成谶,三十年后司马睿果然又在建业建立东晋。不过司马睿刚到南方的时候南方的世家大族没多少人理会,还是王导出面去劝说他们,这样司马睿才得到了南方的承认。“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之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感动得司马睿在登基之时拉着王导一起坐御座,“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司马睿对他“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帝尝从容谓导曰:‘卿,吾之萧何也。’”司马睿这么看重王导当然有政治需要,但是如果简单这么理解的话恐怕也有失偏颇。这个原因背后,还包含着司马睿与王导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司马氏与琅琊王氏关系上看,世代为琅琊王的司马睿家世,与王导之间关系甚密
(资料图片)
王导出自琅琊王氏这自然不必多说,而司马睿家世同样数代都被封为琅琊王,所以司马睿与琅琊王氏之间的关系紧密。琅琊王氏所在的琅琊,正是司马睿的封国,可想而知双方之间的渊源。
司马睿的祖父司马伷、父亲司马靓都承袭琅琊王的封爵,等到司马睿袭封琅琊王,已经是第三代琅琊王,而王导所处琅琊王氏世居琅琊,彼此之间已经有数十年之久的旧谊。可想而知,王导与司马睿之间有如此深厚的渊源,对于东渡江东的司马睿来说,王导自然受到了他的信任和重用。
司马睿
不仅如此,司马睿移镇建邺之前,是留守下邳,这其中又包含了司马睿家世的渊源。
当初司马睿的祖父司马伷曾经出任镇东大将军、假节、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后来司马越收兵下邳,准备西进迎回晋惠帝时,任用当时为琅琊王的司马睿为平东将军,并监徐州诸军事,留镇下邳。
这可以算是司马睿家世渊源之下,司马越才任用了同为琅琊王的司马睿。司马睿接受司马越的命令之后,重用了琅琊王氏的王导。由此来看,除了琅琊王氏与琅琊王之间的旧谊之外,起复之初的司马睿对王导的任用,也算是之后双方能够在江东开拓东晋王朝的基础,而这也同样是司马睿如此重用王导的原因。
建康“王与马”是洛阳“王与马”的翻版,但却是以王导为主导
司马睿与王导的“王与马”为世人所知,但其实在西晋末期的洛阳,就有了“王与马”的局面,即东海王司马越与琅琊王氏的王衍,王衍就是王导的从兄。结合历史来看,建康(避晋怀帝司马邺讳)的“王与马”,算是对洛阳“王与马”的翻版。而相对于洛阳司马越与王衍之间,以司马越为主导,建康的司马睿与王导两人之间,其实是以王导为主导的。
王导
司马越当时征召了包括王衍、王导在内的诸多西晋名士,所谓的“越府多俊逸”,王衍、王导在西晋末期已经有了一定的声望和地位。而当时的琅琊王司马睿,即便到了江东时,也是“时人未之识”。即便是司马睿移镇建邺时,也是在王导的建议之下才决定的。
甚至从司马睿最初的经历来看,在西晋末期的“八王之乱”中,东海王司马越与成都王司马颖对峙之时,司马睿与从父安东王司马繇居邺城,但司马繇在荡阴之战中被司马颖杀死,于是司马睿便投向了东海王司马越。司马睿在当时已经是“越府俊逸”的王导劝诫之下,先逃到了洛阳,又返回了自己的封国琅琊国。之后,司马睿才接受了司马越让其留镇下邳的建议,司马睿也就顺理成章地辟用王导。
在这个过程当中,王导通过从兄王衍,早就投向了东海王司马越,在面对尚未选择归附于哪一方的司马睿,起到了引导作用。之后司马睿受司马越派遣,在下邳、建邺的经历,自然也会受到王导的影响,而且王导依然是起到主导的作用。
司马越
简而言之,司马睿的能够崛起在于当初司马越的任用,而王导更早投向司马越,对司马睿的选择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在后来江东“王与马”关系中,司马睿也一直以王导为主导,自然会十分重用王导。
司马睿当时仅仅是司马氏皇族之身,并无继承皇统的号召力,需要借助王导来替自己打造政治基础
在《晋书·元帝纪》中,记载司马睿和王导初到江东之时,很长时间内都无人前去拜见,这可以看出当时司马睿的名声不显,“时人未之识”江东士族都不知道司马睿是谁。而王导为了让司马睿在江东打开名声,便拉着自己的从兄王敦一起,在司马睿出行之时跟随,借助王敦的阵势让江东士族看到司马睿的威仪。于是江东士族顾荣、贺循等人,才前去拜见司马睿。
由司马睿的这经历来看,可以看出当时司马睿在江东的遭遇之艰,而帮助其打开局面的仍然是王导。当时身处江东有心自立的司马睿,虽然身为司马氏皇族之身,但并没有号令天下的声望,这就更需要王导来帮助其打造自己的政治基础。
司马睿
王导的做法也十分有效,拉拢永嘉之后南迁的北方侨姓士族,以及世居江东的本土士族,一起筹建江左新朝廷。于是,司马睿在晋愍帝驾崩后,在江东称晋王,不久后称帝建立东晋。
称帝之后司马睿也没有马上放弃对王导的器重,甚至要求王导一起坐上御床,表示自己可以与王导“共天下”的心意,这足以看出当时司马睿对王导的重视,而这一切源于司马睿建立东晋的过程中,王导拉拢士族为司马睿打造政治基础的功绩。
两晋之交南方各州镇,并非全部听从司马睿指挥,需要王导之堂兄王敦等人收复上游等方镇
司马睿能够建立东晋王朝,除了王导在建康拉拢南北方士族之外,还依仗于王导的堂兄王敦,在上游平定内乱和震慑内外不安因素的原因。
两晋之交,北方遭遇胡族侵扰,南方虽然少有胡族侵扰,但却也发生了诸多叛乱,其中还有包括对司马睿号令不遵从的地方州镇长官,这些都是对司马睿建立江左政权的阻碍。
王敦
而为司马睿解决这些阻碍的人,便是同出自琅琊王氏的王敦,王导与王敦“一内一外”,王导负责在建康笼络士族筹备新朝廷,王敦替司马睿平定了荆州、湘州、江州等地的叛乱。如原本的江州刺史华轶,不听从司马睿的命令,被王敦击溃,让司马睿得以控制江州之地。荆、湘之间的杜弢叛乱,也是由王敦率领甘卓、周访等人平定,让司马睿得以掌控上游荆州等地。
王敦解决掉了上游叛乱,为司马睿在建康称帝扫平了障碍,并且上游各州镇的收复,也成为了北方胡族无法南下的屏障,为南方东晋政权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安稳环境。王敦与王导之间的关系,也就让司马睿不得不重用王导。
司马睿之所以重用王导,除了王导能够帮助他建立江左政权之外,王导所处琅琊王氏与司马睿家中世代琅琊王封爵的渊源,让双方能够建立紧密联系。并且,王导先归附司马越,对后投向司马越的司马睿起到了主导作用,即到了江东的司马睿与王导之间,王导起到了主导作用,也就让司马睿不得不重用王导。而且,司马睿当时名声不显,无法号令天下承袭晋室,需要靠王导拉拢南北方士族来奠定政治基础。王导的从兄王敦,在上游平定叛乱,也为司马睿的称帝打造了安稳局势。综上,也就导致了司马睿重用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