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8年,渤海王刘鸿的儿子在这一年出生了,取名刘缵。要说刘鸿的家世虽然比不上正统皇室那般位高权重,但也好歹是个王爷,背景殷实家境还算富裕。要是刘缵就这样平平静静地在王府里度过一生,也算是一件美事儿。但是历史并不愿让这个王爷家的儿子如此平淡的度过一生,非要给他一些惊喜。
当时,当朝的汉冲帝刘炳在三岁就夭折,而此时的皇宫之中也没有子嗣可以立为储君。作为前朝汉顺帝的皇后,当朝的梁太后一时间也是慌了神,这位年仅二十多岁的女子,怎么也不会想到,年纪轻轻就已经经历了2个帝王时代;怎么也不会想到,已经身为太后的自己,还要操劳寻找可以立为储君的人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由于前朝的几位帝王要么就是子嗣甚少;要么就是短命鬼还没有生下子嗣就一命呜呼了。这个时候的汉朝宫廷之中,别说皇帝的子嗣,就连刘氏家族的子嗣都已经是少之又少了。不得不说,这也是东汉王朝后代繁衍上的衰败体现。
在朝中的文武大臣们商议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时候符合继承皇位的人选只有两个:一个是17岁的清河王刘蒜,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8岁的刘缵。而出于对个人条件的考虑,朝中大臣们一致认为清河王刘蒜年纪稍长、德行兼备可以亲政,是众人心中最佳的人选。
然而此时的梁太后并不这么考虑,她和她的党羽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想要达到长期的独揽朝政,就需要有一个能够自己控制得住的皇帝。17岁的刘蒜必然不是她们的理想对象,反倒八岁的刘缵更是得到他们的青睐。最后梁皇后决定册立刘缵为皇太子继承皇位。
自古以来,因为品学兼优智勇过人而继承皇位的,比比皆是;因为骁勇善战敢闯敢干自立为王的,也是不知凡几。但是像刘缵这样,本来是劣势却变成优势的先例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即使有也是凤毛棱角了。
梁太后的理由倒也是够充分:刘缵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他的曾祖父也是汉章帝的长子刘伉,因此刘缵符合皇家的祖制继承皇位。
要是单独摘出来这一段来说也没错,但是后来汉章帝的皇后窦氏弄权,而长子刘伉的生母出身卑微,只做了一个千称王,跟皇位毫无关系。这样的一脉传下来的后代个个都是小诸侯王,要是继承皇其实并不是太合乎情理。然而此时的梁太后哪里还管得了这些,自己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就这样年仅8岁的刘缵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梁太后以及她的党羽捧上了皇位。
在这样的环境下,当上皇帝以后的刘缵自然也是个傀儡皇帝。梁太后依旧是如往常一样临朝称制;梁太后的弟弟梁冀依旧是一如既往的权倾朝野。本来就是一介武夫出生的梁冀,加上姐姐是皇后的加持,自然是更加的嚣张跋扈胡作非为。
在朝堂之上的恶行也是长期遭到一些性格正直的大臣们纷纷上书弹劾。然而有姐姐做靠山的梁冀根本就不当回事,大臣们的奏书交上去以后也是石沉大海不了了之,最后这些大臣们反倒经常遭到梁冀的暗算甚至毒打。
此时的刘缵虽然年纪还小,但是也并非少不更事之徒,他也很看不惯梁冀各种装横跋扈,对他极其不满,在一次日常朝会上,刘缵就一度当众指责梁冀为“跋扈将军”。可能此时的刘缵怎么也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句话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本来在姐姐庇佑下梁冀对这个小皇帝根本就是不放心上,其实这反倒让刘缵处在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然而这次由于刘缵在朝堂上对梁冀的呵斥,反倒让梁冀开始注意起这个小皇帝了。
梁冀在想,眼前这个小皇帝,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少不更事的小皇帝了,他懂事了必然也知道记仇了。他本来就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并且如此的聪慧早熟,要是哪天成人之后势必会威胁到我的地位呀,想到这里梁冀就对小皇帝起了杀心。
公元146年,梁冀指使自己安排在刘缵身边的手下,在刘缵的食物中投毒,最终导致刘缵毒发身亡。
可怜的小刘缵年仅9岁就一命呜呼成了冤鬼亡魂。如果当时的东汉王朝宫中子嗣能够多一点;如果刘缵不是刘氏家族的子嗣;如果他能够就在父亲的庇佑下健康成长;可能他也不会遭此劫难,可惜历史上没有这么多的如果。刘缵注定是东汉王朝历史当中的一个牺牲品,名为皇帝实为傀儡没有使用过一天的皇权,最后还把小命给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