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乐府歌《秋有月》:“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明月已经与思念(家人)有联系了。
(资料图)
“团圆”最早出现在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余》:“八月十五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团圆之后,吃什么呢?月饼是必不可少的!
“月饼”最早的称呼是“胡饼”,汉朝班超出使西域后,传过来的。
那么,“胡饼”是怎么把名字改成“月饼”了呢?
有一种传说,是杨贵妃的“发明”。
有一年的八月十五圆月夜,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起吃胡饼时,唐玄宗说:“‘胡饼’的名字不好听。”
杨贵妃低头想了想,又抬头看了看明亮的圆月,就说:“叫月饼吧”。
还有一个传说,“月饼”是隋末唐军裴寂为了解决军粮问题的发明。
不管是杨贵妃,还是裴寂的发明,到宋朝时,“月饼”这个名字就被彻底叫开了。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里就有月饼的详细记录了。
说到月饼,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元朝末年的时候,当蒙古人欺压汉人,把汉人定为最下等的四等人。
而且为了防止汉人反抗,每个汉族的家族当中,都有一个蒙古人,这个蒙古人可以任意欺凌汉人,是汉人的“管家公”。
朱元璋起义的时候,想杀掉这些蒙古人,刘伯温想了一个办法。
让一些人扮成阴阳先生,各处传播:
“切莫笑,看重九,重九交午未,人头要落地。”
人们一听重九要有大灾难,都惊慌失措。
这时,刘伯温站出来说灵山上的大师给他托梦了,让大家在中秋之夜吃月饼,就可免去灾难。
店铺里的月饼在中秋之前全部销卖一空。
吃月饼时,大家发现月饼里有字条,上面写着:“中秋子夜时,齐杀管家公。”
刘伯温用智谋调动、团结了大家的力量。
除了月饼,宋朝对中秋节的团圆也相当重视。
据记载,每年的八月十五,南宋宰相史浩都会回浙东和家人团聚过节。
有一年,他的马受了伤,不得已在绍兴耽搁了一天,到家已是八月十六了。
浙东的百姓为了成全宰相的团聚之心,也为了和宰相一起过节,大家在八月十六这天,又重新过了一次节日。
到现在为止,有些地方的中秋节在八月十六的时候也是“热情不减”。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