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沈(?—266年),字处道,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沈的祖父王柔是东汉的匈奴中郎将,父亲王机出任曹魏的东郡太守。

王沈少年时就失去父母,为堂叔司空王昶所收养,侍奉堂叔如父亲一样,尽心侍奉继母与寡嫂,以孝义著称,从小好读书,善写文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沈最初是被大将军曹爽征召为掾属,累迁至中书门下侍郎。

高平陵事变中,曹爽被杀,王沈因为是曹爽的故吏而被免职,后来又被起用为治书侍御史,转为秘书监,迁为散骑常侍、侍中,掌管著作。

裴秀(224年-271年),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县)人。

裴秀出身于著名士族河东裴氏,他的祖父裴茂官至东汉尚书令,父亲裴潜担任过曹魏光禄大夫。

裴秀自幼好学,有风度和良好的品德,八岁时就会写文章,少年即有名气。

他的叔父裴徽,名望很高,家中常有很多宾客来往,当时裴秀才十几岁,有些宾客在拜见裴徽之后,往往还要到裴秀那里交谈,听听他的想法。

裴秀的生母出身微贱,裴秀的嫡母宣氏对她无礼,曾让她给客人端饭菜,但客人见到她后,都要站起来致礼。

裴秀的母亲说:“我这样微贱,客人如此致礼,应当是为小儿的缘故啊。”

宣氏知道此事后,就不再轻视她了。

当时人们作谚语称赞裴秀,说:“后进领袖有裴秀。”

度辽将军毌丘俭对裴秀评价很高,把他推荐给大将军曹爽,称赞他说:“生而聪慧,长大后崇尚自然,虚静守真,性入深奥之道,博学强记,无文不通,孝敬尊长,友善兄弟,美名著于乡里,高声闻于远近。确实应为圣明天子的辅臣,登三公之位,参赞于大府,功德昭化天下。不只是子奇、甘罗这一类的人物,兼有颜回、冉求、子游、子夏的美德。”

曹爽于是征召裴秀为大将军府掾属。

魏正始五年(244年),裴潜去世,裴秀承袭父亲的爵位清阳亭侯,又被调为黄门侍郎。

曹爽被杀后,裴秀因为是曹爽的故吏而被免职,不久又被任命为廷尉正,在司马昭任安东将军及卫将军时都担任他的司马,参与谋划军国大政,很受司马昭信任,提的建议大多都得到采纳,后迁任散骑常侍。

曹髦性急,请人前来就巴不得此人马上出现在面前。

几人之中,只有司马望是在宫外任职,曹髦就特地赐给他一辆追锋车和勇士五人,每当有集会,好让他奔驰而至,以最快的速度赶到。

曹髦在太极东堂宴请群臣,与侍中荀顗、尚书崔赞、袁亮、钟毓,给事中中书令虞松等一起讲述礼典,说着说着就和诸位儒生讨论起夏少康与汉高祖刘邦的高下优劣来。

大家各抒己见,但曹髦的一席话,让大臣、儒生们都心服口服,最终定论以少康为优。

虞松建议说:“陛下用心以古为鉴,贯通古今,又说出善言,赞扬凸显少康的杰出,使他的光彩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应该记下你的话成为文章,永远垂范后人。”

曹髦谦虚,说:“我学识不广博,了解得浅薄狭隘,真害怕自己说得不对。纵使有值得采纳的地方,料事能够与实际相符,仍不值得重视。如果加以记载,只怕会在后世贤达中招来笑话,显出我的愚笨吧。”

尽管如此,侍郎钟会退下后,还是评定编次,记载下来。

曹髦虽然年纪轻轻,却能在太学里与年长的儒者们谈论《易经》、《尚书》及《礼记》等,常常谈出新意来,让大家茅塞顿开,叹服不已。

曹髦又选拔德高望重之人,树立榜样,指导朝政,教化天下。

他下诏说:“尊崇有德行的老人,推行教化,这是古代尧、舜、禹三代树立风范垂之不朽的仁政。朝廷理应推举德高望重的三老、五更给予极高的荣誉,不断请他们对国家大事和朝政得失予以指导,把他们的德行言语记录下来,然后全国都仿效他们,便可以收到教化之功。现在我们就该找出这样仁德兼备的长者,来作为三老、五更的人选。关内侯王祥,历来以仁、义的标准修身处事,温文尔雅。关内侯郑小同(郑玄之孙),温良恭俭,依礼而行,都是当今著名的贤者。朝廷决定推举王祥为三老,郑小同为五更。”

诏令发布后,曹髦亲率有关朝臣,按照古代的习惯举行聘任礼仪。

王祥(184年,一作180年-268年),字休徵,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西孝友村)人。

王祥为西汉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代,其祖父王仁官至青州刺史,父亲王融被公府屡次征召,但都未应召出仕。

王祥非常孝顺,生母薛氏早逝,继母朱氏对他不好,多次在其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所以其父也就不喜欢他,常让他打扫牛圈,干些粗俗的杂活。

王祥不但口无怨言,反而更加恭谨。

父母有病时,他日夜伺候,不脱衣睡觉,汤药都要自己先尝后,觉得适宜了,才端去给父母喝。

王祥家有棵红沙果树,结了果实,母亲令王祥守护,每逢有大风雨,王祥生怕出现差错,总是抱住树哭泣。

他的孝心就是如此专诚而纯正。

王祥对继母朱氏完全像亲生母亲一样孝敬。

有一次,朱氏想吃鲜鱼。

当时天寒地冻,王祥脱下衣服,准备砸冰捕鱼,忽然冰块自行融化,跳出两条鲤鱼来。

王祥高兴地拿着鲤鱼,回去孝敬继母。

又有一次,朱氏对王祥说,很想吃烧黄雀。

王祥正自想办法,怎么才能去弄到黄雀,就有数十只黄雀飞进屋帐内,让他得以孝敬给继母,达成母亲的心愿。

邻居听闻这些事情后,都惊叹说这是王祥的孝道感动了上天。

但后母朱氏却一直对王祥不好。

有一次,王祥在床上睡觉,朱氏悄悄摸过去,想杀死他。

恰巧此时王祥起床小便去了,朱氏一刀砍下,只砍得一床空被子。

王祥回来后,便跪在朱氏面前,请求她处死自己,以便遂了她的心愿。

朱氏深受感动,幡然醒悟,从此把他当成亲生儿子一样对待。

王祥的弟弟、朱氏的亲儿子王览(206―278年),字玄通,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书圣王羲之的曾祖。

王览从小就很维护王祥这个哥哥,才几岁时,见到王祥被鞭打,就哭泣着抱住母亲朱氏,不让她打。

朱氏常常让王祥干些力不能及的苦差事,王览就帮着王祥一起干。

长大后,兄弟二人都娶了妻子,朱氏又暴虐地役使王祥之妻,在王览的带动下,王览之妻也跑去一起干,朱氏心有顾忌,惩罚就少了一些。

后来,王祥逐渐有了一些声誉,遭到朱氏深深地忌恨,就暗地里在酒中下毒,想要毒死王祥。

王览知道了此事,就跑过去抢酒,王祥争执着不给他。

朱氏害怕毒到王览,只好夺过酒来倒掉了。

从此后,王览担心母亲继续加害王祥,每次给王祥吃的东西,他总要先尝一尝。

朱氏害怕王览死掉,再也不敢下毒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祥扶持着朱氏,带着弟弟王览,一起到庐江避乱。

他隐居二十多年,不受州郡的征召。

朱氏去世时,王祥悲伤过度,生了一场重病,要扶着拐杖才能勉强起身。

泰山太守吕虔出任徐州刺史后,征召王祥任州别驾。

王祥坚决辞让,不去就任,后经弟弟王览劝说,连牛车都为他准备好了,王祥这才应召。

王祥到任后,吕虔就把州政都委托给他。

当时盗寇四处横行,王祥率领并鼓励士兵,讨伐盗寇,将其一一击破,州内因而清静无事,政令教化也推行无阻。

当地百姓编了一首歌,唱道:“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曹髦即位后,王祥因参与定策有功,被封为关内侯,又拜光禄勋,转任司隶校尉。

王览也随王祥出仕而应琅邪郡的征召任官,后迁任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

司马昭恢复五等爵位制度后,封王览为即丘子,食邑六百户,后任弘训少府,转任太中大夫,禄赐与卿相同。

晋咸宁初年(275年),王览被任命为宗正卿,不久以疾病请辞,以太中大夫身分退休,晋武帝司马炎赐给他二十万钱及床帐荐褥,并派御医给他治病,赐给药材。

后来,王览转任光禄大夫,并特许在府门前设置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子(行马),地位尊荣。

晋咸宁四年(278年),王览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谥号贞。

王祥、王览二人以孝闻名,流传后世,王祥成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角,有“孝圣”之称,王览则成为“二十四悌”之一“王览争鸩”典故的主角。

郑小同(约194年─ 约258年),字子真,北海国高密人,著名学者郑玄的孙子。

郑小同是遗腹子。

其父郑益恩,曾受北海郡孔融举为孝廉,在初平三年至四年(192-193年)间,黄巾军管亥围城时赴难。

郑玄因自己生于丁卯岁,而郑小同生于丁卯日,因此取名为小同。

郑小同学综六经,初为郎中,累迁至侍中,封关内侯,与司空郑冲同时教授曹髦《尚书》。

曹髦在书画方面的造诣也非常高,是古代历史上数得着的画家,画迹有《祖二疏图》、《盗跖图》、《黄河流势图》、《新丰放鸡犬图》、《于陵仲子像》、《黔娄夫妻像》等。

历代书画评论家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说他的画作是“其人物故实,独高魏代。”

曹髦不但才思敏捷,成熟稳重,还有着曹操的血性,力图以自己小小的身躯,撑起曹魏中兴的梦想。

从登上帝位的那天起,他就暗下决心,励精图治,改革时弊,自觉担负起复兴皇室的重任。

他以身作则,一改祖父辈大兴土木、奢侈享乐的风气,下令削减天子的车马服饰和后宫费用,罢除宫廷及官府中的无用之物。

七日,刚刚登基三天的曹髦,就派出身边的一批侍从官员到各地巡视,代表天子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慰问地方官吏和百姓,同时调查有无冤案,以及官员失职情况等。

八日,授予大将军司马师统领全国兵马及京师内外诸军的权力,并许他朝拜时不必小步快走,向君王奏事时只称官职不直呼姓名,可以穿鞋佩剑上殿。

十九日,曹髦命礼官评定在废立天子过程中出谋献策的大臣们的功劳,按照功绩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奖赏。

推荐内容